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与善德

幸福与善德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幸福与善德我们今天很高兴来到莲湖区慈善协会,和在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慈善工作站工作的同志们一起,探讨几个有关幸福与慈善的话题。他们的观念与慈善是格格不入的。据我了解,莲湖区慈善协会和区残联一起举办莲湖区慈善道德大讲堂,在我们省内当为首例,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陕西省慈善协会和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备举办“陕西慈善文化大讲堂”,目前还没有开讲。我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幸福与善德。
幸福与善德_善的社会

幸福与善德

我们今天很高兴来到莲湖区慈善协会,和在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慈善工作站工作的同志们一起,探讨几个有关幸福与慈善的话题。我本人是一个在大学里工作了32年的教书匠,对于中国文化和慈善文化有一些了解和自己的粗浅认识。刚才,田主席和理事长给我简单介绍了莲湖区慈善协会和残疾人联合会,包括街道慈善工作站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很受感动。所以,请允许我在这里代表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向田主席和理事长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

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是陕西省慈善协会和西北大学联合创办的,成立时间是2011年10月28日,至今不过三年时间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做有关慈善和慈善文化的研究,获得了一点心得体会。尤其是我们在此期间,先后走访了榆林、铜川、宝鸡、咸阳、商洛、渭南等地级市慈善协会,以及韩城等县级慈善协会,走访了陕南、关中和陕北部分地区的乡村我们和这几家慈善协会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初步了解到在基层工作的同志们的艰辛。原宝鸡市政协主席,也是刚刚卸任宝鸡市慈善协会会长的朱宗柱老先生,已过古稀之年,但是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年老。他认为自己一直在做善事,一心在为困难人群服务,为那些生活还比较困难的人家做点实在的事情,心里感到非常愉快,所以心态很年轻。事实上,我所接触的慈善协会的老领导,大多是这样的人,有这样类似的心态。我认为,只有积极向上的人,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够做慈善。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甚至是损人利己,或者在做慈善的同时意欲谋取私利,这样的人是不可以做慈善的。他们的观念与慈善是格格不入的。

我曾经和西安市慈善协会副会长魏季棉先生进行过一次较为深入的交谈,我了解到他曾经是军队的高级干部,当他转业的时候,可以有其他一些很好的去处,比如到企业去担任顾问,既可以挣钱,又很轻松。但是,他为了自己能有一个愉快的心情,为了能从另外一个视角观察社会,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他选择了到慈善协会工作。他说在这个机构里工作,他的心情很愉快,这种愉悦的意义超出了获取金钱层面的满足。我与魏会长在一起探讨慈善问题的时候,可谓意气相投,一个小时的谈话结束了,我仍然感到意犹未尽。这也表明慈善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享受,也是慈善人获取幸福的重要来源。

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从事慈善和慈善文化研究工作,首先做的就是调查研究。我们在去各地级市做调查研究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目的是要把各地慈善工作的基本情况了解清楚。刚才田主席对我讲,在座各位都是基层最接地气的人,各位最了解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最了解哪家哪户需要资助和帮扶。我刚才说,要向工作在第一线的慈善同仁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因为你们其实是最可爱的人。

从刚才田主席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我断定莲湖区的慈善工作肯定做得有声有色,由于今天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我不可能做很全面的了解,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访谈,把莲湖区做慈善工作的经验向全省,甚至向全国推广出去我们做慈善研究,做慈善文化研究,就是要把大家成功的经验加以整理和归纳,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出去。

我本身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现在我在自己工作中把慈善和慈善文化方面的研究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我接触过很多跟自己一样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富裕,我们从事慈善文化研究,要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心里,做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很愉快。虽然说,我已渐渐地步入老境,但我的内心里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冲动,即多做一些慈善和慈善文化研究的工作,多为那些困难民众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在自己的工作中一定不会懈怠。

据我了解,莲湖区慈善协会和区残联一起举办莲湖区慈善道德大讲堂,在我们省内当为首例,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陕西省慈善协会和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备举办“陕西慈善文化大讲堂”,目前还没有开讲。莲湖区的慈善道德大讲堂今天已经是第五讲了,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此,我也向主席和理事长表达我的敬佩之情。我希望各市县能够向莲湖区慈善协会和残疾人联合会那样,认真而细致地做好慈善文化宣传工作,这是慈善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慈善宣传工作,慈善就势必停留在传统慈善的状态下。

我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幸福与善德。这个题目也涉及我们做慈善的目的是什么,包括田主席、魏会长还有在座的各位慈善同仁,也包括我们所服务的对象——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做慈善的目的最终归结为一点就是我们全体人员对幸福的追求。要获得幸福,那就首先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从伦理学上讲,就是要追求幸福主义。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我非常赞同幸福主义的观点,赞同人类的趋乐避苦观点,躲避灾难,躲避瘟疫,躲避那些危害人类的祸患。

我一生所学的专业是中国历史文化,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什么呢?我把它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善。在西方有一种说法是“人对人是狼”,强调人们之间的激烈竞争,因为西方的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中国,我们认为人是有“恻隐之心”的,孟子说人有四个善端,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恻隐之心。何谓恻隐之心?即所谓“孺子将入于井”那一段话所说,任何一个良知尚未泯灭之人都会伸手救助,这就叫作“恻隐之心”。这是孟子的观点。我说中国文化就是善的文化,是说我们的文化是教人向善的,甚至带有理想化色彩。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二帝的陵寝都在陕西。轩辕黄帝的陵寝在黄陵县黄帝陵,而炎帝的陵寝在宝鸡,宝鸡南面有一座山叫作常羊山,炎帝的陵寝就在那里。我本人每次去宝鸡都要拜谒一下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也参加过清明节祭祀黄帝和炎帝的大典。在我看来,神农氏炎帝是中华民族的慈善始祖。对此,我还想做进一步的论证。在上古时期,我们先祖的生产主要是狩猎、打鱼和采摘果实吃的这些食物往往腥臭腐烂,人们常常生病,寿命较短。炎帝遍尝百草,寻找药材以给人治病,使人们所患疾病得以痊愈,身体恢复健康,延年益寿。从这一点上,我认为他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最大的慈善家。炎帝与观世音菩萨相比,要早三千多年,是中华民族本土的慈善家。

以上所讲,是要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以善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接下来,我们共同探讨一下今天的主题——幸福与善德。

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有一个关于公众幸福指数的民间调查记者拿着话筒随机采访过路的群众:“你幸福吗?”很多人对此都不以为然,有人回答说“我不姓付,我姓张”,这也曾经在网络上一度被关注。这种“跑题”的回答实际上表现了民众在有意回避这种问题。“幸福”的概念,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都想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究其内涵,什么是幸福?

我本人从成年至今,数十年来也在思考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今天我想把我对幸福的理解、幸福与善恶的关系、什么才算作幸福,或者说无所谓幸福或不幸福等相关问题做出简单的阐释。当然,我并不是说,我要给大家一个明晰的答案,但是您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至少可以做到生活平安舒心。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幸福或不幸福是个人的一种感受。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六十多年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那么我们是否弄明白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无论是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还是文化的繁荣,最后都必须归结到一点上,这也是我刚才提出来的问题,即我们所做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为了什么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要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这里的全体人民指的是每一个人,并不是指全体国人中的某一阶层的人,是指全国人民每个人都要幸福、每个人都要安康,这样来说的标准可能太高。但是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谋求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难道还会有别的什么目的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幸福经常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词汇,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的普遍观念是越穷越是无产阶级,追求生活享受就是资产阶级的东西,那个时期“极左”思潮泛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扭曲的,不正常的。“文化大革命”过后,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已经过去了36个春秋,如今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不禁还是要问我们是不是真正感觉到很幸福,或者说哪些具体的变化使得我们感觉到很幸福。

据报道,有专业的调查机构连续几年调查了各地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地区的幸福指数在不断降低,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不幸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有可能是社会转型的一个新的信号。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群众觉得自己过上了主人公的幸福生活,敲锣打鼓走上街头,欢呼雀跃65年后我们通过改革开放找到了创造幸福生活的根本制度,叫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已经达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在座的各位一定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即温饱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并不仅仅是单纯去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对一个残疾人来说可能安装上假肢,就解决了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似乎就意味着幸福。然而慈善并不仅仅是满足于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慈善更有对帮扶对象进行心理的辅导,精神的抚慰,要让困难群众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简单说就是要活得有志气、有光彩。这也是现代慈善与传统慈善的区别之一。

我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那一代人。在农村的那些岁月里,有时不上工,我坐在知青院大门外面看风景,时常见到几位老人坐在自家院子门口晒太阳,无忧无虑,一脸的满足与惬意,感觉他们很幸福,其实当时的农村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低水平的生活,哪里有什么幸福可言?可是,那个时候人们没有什么过高的欲望,也就没有多少怨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再看如今有些已经先富起来的人们和在城里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人,却经常是满面愁容,似乎毫不幸福。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的看法是,幸福首先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是我们对生活经验的一种感受。

每到节假日,我们都会收到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短信,大致内容就是祝快乐开心,一生幸福,其实在发送祝愿和希望之时还有一种主观的评价在内,也就是说我祝你幸福,意思是你现在还不幸福;如果你很幸福,我再祝你幸福,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幸福对于每个人来讲,是真切的感受,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具体说就是一种舒适感。如果生活没有实在的舒适感,那我们就不可能感到幸福。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叫田昌五,主要研究先秦史。他受邀请到我们学校做学术讲座。在谈及大凉山少数民族村寨调研考察的时候,他认为那个地区是直接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跨越了两个历史阶段,他说在那里考察时看到,那个少数民族的所谓奴隶主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太阳底下捉虱子,因为他们可以不干活儿而享受清闲时光。现在很多人说我现在过的日子是以前的地主老财根本无法相比的,虽然我们没有使唤丫头,但我们现在享受着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这是那些封建社会的地主甚至是皇室所不能企及的,他们没有看过电视,没有玩过手机,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得我们向幸福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幸福还是一种成就感。例如,田主席从区政协主席岗位上退下来,到区慈善协会担任会长,自己认为能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做一些事情而感觉很荣幸,当我听到这种朴实的表述时真的很激动,也很感动。我想田主席一定很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一种成就感。若干年后当我退休之时,回想一生教书生涯,我觉得也会有成就感,我带过的博士生有二十多人,硕士生有一百多人,我不敢说自己桃李满天下,但是我也感到很荣幸,很幸福。

幸福还是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有时候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感觉憋着劲的不舒服,或者很不顺手,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幸福感。英文把幸福叫作“happy”即为好生活之意。西方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所谓好生活就是值得过,并且过得称心如意的,有成就的,有满足感的生活”。我们每天感到很舒心,没有烦恼,就是幸福的。但是幸福的感受是随着个人的欲望而变化的,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其幸福感是持续增长的,对于幸福的欲望也是持续增长的。这并不像小草,“一岁一枯荣”,是呈季节性盛衰之势。相比之下,人的欲望是持续上升的,毫无季节性可言。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什么东西都没有人的欲望大”,天地都无法与人之欲望相提并论。比如说,任何一种满足了的欲望,立刻就会转化为新的欲望的动因。成名欲、金钱欲、权力欲等等,都是我们内心客观存在的欲望,是无法消除的。

当前,正值我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期,新一代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反腐力度之大令人敬佩。我们看到,那些落马的贪官污吏,纵然坐拥豪宅金钱、美女名车,仍不满足,这是我们普通百姓所无法理解和想象的。无论是金钱、权力、美色、房产还是其他物质享受,其实是满足了这个人的占有欲。“占有”的欲望是人人皆有的,绝大多数人控制了自己不合理、不合法的欲望,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即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没有办法达到和满足那种欲望。比如有人想要十套房子,但是不一定有钱去买,想做省级高官,但是没有能力或者机遇,这些欲望不是不想满足,是客观上根本达不到此种高度。我在这里说,欲望就是一个永动机,一旦启动就永远不会停下来的。

我本人在西北大学当了30多年的教师,总共搬过5次家,每一次搬家都觉得很满足,但是住了几年之后就想再换一个更大一点的房子,因为我要放置更多的用品、学习资料以及书籍。现在我有比较大的一套房子,但我到美术学院的画家工作室里去,看到人家光是画室就有几百平方米,所以顿时感觉自己的书房太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欲望就是很难满足的,同时每个人的幸福感也是不一样的。古代帝王可以为所欲为,掌控着臣民的生杀大权,他的欲望满足了吗?其实帝王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秦始皇命令徐福带着一众童男童女远赴东海寻求仙丹妙药,试图长生不老。所以欲望本身是无限制的。

新奇的东西可以成为人们欲望的对象,从而把这种新奇的感觉作为追求幸福的目标。记得去年春天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问了我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就业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爱情的问题。我很清晰地回答了他的第一个问题,给予了他很好的建议,但是我无法回答他的第二个问题。他希望我能给他在择偶上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我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事实上,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在婚姻与爱情方面,我并不了解他们俩人的具体情况。单纯对就业来说,我了解我学生的偏好与品性和他所要从事的职业,我可以提供一定的建议。但是就爱情来说,我并不了解对方的品性,是不能妄加评论的。这里要讲的道理就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幸福是有客观性的。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一个病病恹恹的人,说自己很幸福,这个说法我是不能苟同的。在这里我讲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人首先是要满足生理的需求,这是作为一个生物体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需求,这里说的生理包括衣食住行等诸多与生存相关方面,如果这些方面得不到满足的话就会有生命的危险。第二个需求是安全的需求,生活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有生命的保障等等。安全的需求可以说比生理的需求高一个层次。第三个是社交的需求,即归属和爱的需求,我们不是鲁滨逊,不会在荒岛上独自生活,我们需要生活在人群中,不断地与人群交流,我们需要一个归属。有些人可能工资不高,但是志愿从事于某一种行业。据说有一位女公交车司机自己平时开一辆宝马车,但是她的工作是开公交车,她的家里比较富有,她从事公交司机的工作就是要寻求一种与同事共同工作交流的归属感。第四是尊重的需求,我们需要别人的尊重,人在社会中需要做到互相尊重。第五个需求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年轻人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作为一个人,来到世上要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我在社会上的作用,为社会的向前发展做出贡献。这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幸福还存在于人际比较之中。尤其对陕西人来说,大鱼大肉比不上一碗实在的面条。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名言:每一个人,都有多于自己的快乐所需要的微笑,就是更快乐;也都有多于自己的痛苦所需要的眼泪,就是更悲伤。意思是说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都不要过头,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在座的各位从事于慈善工作的人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就是跟别人一起同悲共乐,分享别人的快乐,也分担别人的愁苦。

有一个问题,西方人是不是感到很幸福?若干年前,当我还在筒子楼里面居住的时候,一个美国的朋友来做客,他说我的住处很不适合于居住,在美国最贫穷的家里也会有一个厨房和一个浴室。据我了解,美国是一个高收入低物价的国家,生活质量比较高,饮食等生活必需品很少有假冒伪劣的,社会比较安定祥和,环境保护很好,他们的生活成本比较低。那么美国人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我接触过的美国人对幸福的感觉是不同的,知识分子的幸福度比较低,而社会上一般的人们,还是感觉比较幸福的这样说,一是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二是要有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社会的安定也是人们是否感到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在美国做过访问学者,我知道美国的社会比较安定,犯罪率比中国低。我曾经与一位美国的社会学教授探讨过美国的犯罪率问题她说,美国的犯罪率在数据上的确比较高,但是包括两个类型,一个是自杀的人比较多,自杀在美国属于犯罪行为;第二是抽大麻由于包含这两项的统计,美国犯罪率是有所提升的。我每次出门,朋友就会提醒我不要背包,要早点回家。美国的自然环境比较好,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水是直接从水管里面流出来的,不用担心喝了这样的水会生病,因为水是非常干净的。美国超市里的东西也是有基本的质量保证的,因为那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惩罚力度非常大。总之,美国社会的整体环境是良好而有序的,美国的大多数人也应该是比较幸福的。因此,我们要为自己的生活幸福而努力。

那么,我下面的问题是,为什么许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幸福呢?很多人在被问到幸福与否的时候,他会回答不幸福。究其原因,我归纳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经常与别人攀比的人不会感觉幸福。攀比并不是一个好的习惯,有时候不是想怎样使得自己幸福,而是千方百计想比别人活的幸福,这样的观念是错的。每个人都有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都有自己幸福的理由,相互攀比的话就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要为自己而活着,要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二点,迷失了理想的人不会感到幸福。很多人一味追求物质财富,但是他并没有享受到物质财富带来的快乐,只是单纯的敛财,一生忙忙碌碌,不知所为。所以我说人再忙,也要为自己的理想留一片天地,那是自己的精神家园,是只有自己才能够进入的地方。人不能只想着票子、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生活中还有诗,还有远方。这不是虚无缥缈的,这是人类精神的追求。

第三点,凡事不往好的一面看,总是传递负能量的人不会感到幸福。如果一个人一直与一些传递负能量的人接触就会感到烦恼,感到不幸福。确实有一些人是充满负能量的人,只讲坏的一面而不讲好的一面。包括某些做心理咨询的人,他们总是会给一些寻求帮助的人头上强加上诸如强迫症、抑郁症、狂躁症等帽子,本来没有什么精神疾患的人,在这些大帽子的压迫下,反而生了病并越来越严重,我对此很是反感。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很少批评学生,主要采取表扬激励的方法。现在有一门学科叫作“积极心理学”,从正面肯定一个人的能力,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这样从正面暗示自己和别人,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要比批评、指责别人所起到的效果好很多。要正面看待别人,尤其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第四点,心胸狭窄、爱生闷气的人不会感到幸福。试想一个为了一件小事就生气的人怎么能幸福的了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平时乐于助人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幸福。我已经走访了将近十家的市县级慈善协会的领导,他们给我的印象几乎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很幸福。今年7月底我们去商洛市慈善协会考察,协会的王有德会长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他幽默风趣,脸色红润,声音响亮,我可以听出他的谈话中洋溢着幸福。所以,我要倡议大家一起多做善事,可以延年益寿。

第五点,对自己的现状特别不满意的人不会感到幸福。俗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可是真正知足的人能有几何?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生活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我们不满足于现状,这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明天更好,却不可对今天的生活过度不满,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生活永远也不可能幸福。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快乐。

第六点,猜忌他人、防范他人和心怀叵测的人不会感到幸福猜忌别人的人会感到很吃力,总是在想别人是不是在说他的坏话,别人有没有去领导那里告刁状。猜忌使人的生活很难正常化,猜忌就引发多虑,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害无益。有些人在猜忌别人的前提下,对别人有过多的防范,处处提防,自己的神经总是处于绷紧的状态,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第七点,内心不安宁,生活过于浮躁的人不会感到幸福。在我们的一生里,买房装修、儿女教育、照顾老人、职务晋升、业绩评比等等诸多问题,都是人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也会让人感觉到不幸福。我们一定要使自己悠闲下来,这并不是说要不思进取,而是张弛有度,需要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需要放松的时候就要休闲娱乐一下。中国是个生活节奏过快的国家,这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都是高速运转的,不要说是不是幸福,就是到底幸不幸福这样的问题都没有时间去考虑。所以一定要放松自己。

第八点,对官员、上司和富人的过度崇敬而感觉到思想压力的人不会感到幸福。这种情况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焦虑,引发对政权和上司的畏惧。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并没有必要畏惧权力和富人,官员是老百姓的公仆,对于官员来讲,为人民服务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因为是纳税人的钱养活了公务人员,而公务人员一定要为人民服务。习总书记说,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是非常正确的,人民的公仆一定要为人民做事,要为人民服务。

我们要不断创造和追求幸福,有一个广告说得很好,要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到高兴。我的朋友吃完饭开了一张发票,刮奖中了五元钱,他感到很开心,认为这件事虽然很小,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以这样的心态去思考我们的社会行为和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幸福的起点。

由于时间关系,我的讲座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最后跟大家分享几个口号式的理念:穷,肯定是不幸福的;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要共同享受幸福,所有的人都要享受幸福,因为享受幸福不是某一阶层的特权;开心歌唱和锻炼身体跟幸福有关;不劳而获不是幸福;幸福不能独享,可以分享;社会公平对幸福的影响力很大;要保持内心的安宁;建设福利型国家;学会互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最后,希望大家对我的讲座提出批评,也希望我们能够经常保持联系,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