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札记:善良与智慧都重要
读书于我而言,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平日里我喜欢读书,因为读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从书中获取知识,涵养自己的身心。在读书的日子里,我感到很充实、很惬意。读书很清静,没有灯红酒绿,没有推杯换盏,没有相互间的标榜与虚伪的阿谀奉迎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写一点笔记,或者把一些名言记下来,或者写几句感想或体会。《论语》《老子》是我读了不知多少遍的古代典籍,每次阅读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些古代典籍使我个人的身心得到滋润与涵养,成为我人生的重要支撑力。近期我又阅读了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Baltasar Gracián)著,戴光年译《智慧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和高占祥著《人生宝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等励志书籍,这也使我从中体会到很多人生的智慧和精神力量,涵养了自己原有的良善。我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下来,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之。札记中兼有上述几本书的内容,有的是原文,有的是其精神因素,札记里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在此对几部书的作者表示感谢。
一、求知善读,兼听广纳
在生活和工作等许多场合,我们时常看到有些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的高人,他们说话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妙趣横生。他们谈论的当然不是市井之人的闲言碎语或家长里短,而是有益于社会的经世致用之学,是对人生和未来的卓越见解。能够达到如此程度的人,日常生活中一定非常重视虚心学习,兼听广纳,随时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与智慧。
知识是人类一切美德之母。凡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其言行举止才能恰如其分。在某些关键时刻,一旦他考虑成熟并且付诸行动,就会表现得豪气如虹,势如破竹,一切困难都会被踩在脚下。
这里涉及知识面的问题。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各门知识、各个学科相互交叉与融合,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知识面过于狭窄,将会越来越难以应对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比如,在美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中,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采用各种方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有一个美国的小学老师给孩子布置了一次作业,写一篇文章,题为“人类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有一位华人家长看到这个题目,认为即使对硕士研究生而言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她就问孩子,“会做这个题目吗?”孩子说很难做,但是我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小学生要求母亲带他到图书馆,并借回来一大堆书籍,又打开计算机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小学生利用两天半的周末时间,十分吃力但又非常愉快地完成了作业小学生的母亲看完作业,感到很吃惊。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竟然能够写出一篇数千字的大文章,而且在综述别人观点的同时,还不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我听到这件事情以后有两点感想。一是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不可以完全抛弃。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所要求的基本上是精读课文、精研课文,把一篇课文扎扎实实地学好,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与此同时,还应当考虑如何解决泛读的问题。因为泛读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泛读如果能够与精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读可以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能力,泛读可以培养学生扩展思维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结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即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所有这些,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是关于充分发展个性的问题。在美国的学校里,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老师并不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管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增强了学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使他们能够尽早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中国古代教育家有“因材施教”的思想,这是十分有价值的宝贵遗产,可惜我们没有认真领会它的精神实质,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对其加以实施的办法。“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仍然在中小学甚至大学里普遍使用这一方面无法满足那些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的胃口,又不能照顾那些学得差、学得慢的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不能使有不同学科偏好的学生在他感兴趣的学科领域有更大的发展。他们在学科上的某些灵感就有可能因得不到培养而被扼杀。
从总体上讲,教育部门应当多方面、多层次培养提高人的素质。阅读图书、拜访名人、外出游历等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见多识广、多读善思才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才能够满腹经纶、富有智慧。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二、锦绣瑕疵,掩饰有方
的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达到完美境界之前,每一个人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性格上,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弱点或缺陷。对此,许多人或者不以为然,或者听之任之。岂不知,细微的瑕疵,对五彩锦绣有着致命的危害;道德或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也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不良影响。那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我的想法有四点。
第一,不要刻意回避自己道德或性格上的弱点或缺陷。因为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的好恶而有所改变。在社会生活中,不止某人有缺陷和弱点,其他人也有各自的弱点,甚至比某人的缺点还要严重,他们都有可能受到别人的非议和指责。那么,承认缺陷和弱点,这是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的正确态度。不承认或恰当地回避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就会给人们造成为人虚伪、爱慕虚荣、不诚实的印象。这样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可能长久地存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由此,人们在成就自己事业的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针对自己的缺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改正措施。尤其是那些在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必须下大气力才有可能改正。把自己的远大理想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结合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点滴之水可以汇成大海。人的道德修养也是从细节开始,没有任何人从一出生就是能够叱咤风云的伟人。循序渐进地改正身上所有的缺点,也是人们能力的重要体现。
第三,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扬长避短。尤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避免在众人面前暴露缺陷和弱点。在从事某项工作的时候,注意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具体分析,在哪些方面运用自己的优势,在哪些方面回避自己的缺陷和弱点,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四,一定要有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以为自己身上有一些弱点和缺陷,就以为什么事也做不成功。有时候,自己身上的缺点也许经过一番修饰以后,会变成优点。缺点变成了优点,坏事变成了好事。
其实,我们还经常看到有人能力很强,优点很突出,但是他们并不是四处张扬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优点多么突出,而是有意识地掩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这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不必讳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有人对别人的优点或长处心存妒忌,伺机予以打压,这是需要加以警惕的。于是有人就采取了掩饰自己优点和特长的办法,对自己进行有效保护。中国人很重视做人要低调、要内敛,不要在众人面前刻意地炫耀自己的特长或能力,不仅要掩饰锦绣之瑕疵,也要掩饰锦绣的耀眼华彩,这样可以保持社会的平衡与安宁。
三、自我约束,怡然自得
人是有思维的动物。他之所以可以主宰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当他在理性思维的驱动下,把这些想象力变成现实的时候,他就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想象力都是合理的、明智的。那么,如果让所有的想象力完全主宰了人们的思想,控制了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而不加以任何节制的话,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人类的想象力有时候处于不理智的情况下,或者称之为胡思乱想,此时所做出的决断往往不符合社会实际,倘若不加以节制,就有可能给人们带来烦恼。
不理智的想象力与浮躁冒进是关系密切的两兄弟。一个人如果轻浮急躁、鲁莽行事,他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常常有人头脑发热,犯浮躁冒进的毛病。他们无论做任何事情,既无事先准备,又无周密计划,只要头脑一热,凭照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就动手去做,这就不会得出好的结果。中国古代有个寓言故事,叫“揠苗助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宋国的那个农夫凭着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家地里的作物受到很大损失。农作物的生长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单凭想象力而务农的人,没有经过大脑的理性思考,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
在这方面,我们的前人有许多深刻的论述。《论语》中有“三思而后行”的话,此话在后世成为流传在人们当中的一句格言三思就是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想象力,在把想象力变为实际行动之前,做出冷静的判断。稳重与冷静是一个人思想修养和精神状态的体现,它与浮躁冒进是相对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只有在安宁冷静的状态下才可以深入思考问题,才能把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看得清楚明白,也才能够使自己的缜密思维放射出智慧的火花。
每一个人自幼都在积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新,就没有新事物的出现。这里讲的并不是放弃或者扼杀人们的想象力,而是使想象力能经常保持在理性状态下。只有愚蠢之人才容易在不理智的想象力支配下,去做违背逻辑和常识的蠢事,从而引来无穷无尽的烦恼或忧郁。可以说,假如不用稳重、谨慎和常识把人们的想象力加以约束,那就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的。
四、明察秋毫,防微杜渐
一事当前,懂得如何推理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某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出现时更是如此。推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懂如何推理的人,其思维方式大概就属于简单化的单向思维型。这样的人没有智慧,甚至没有社会生活的能力。他不能明辨是非曲直,无法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当然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
推理在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但仅有推理是不够的,人们还必须掌握对未来事件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的能力。在实践中,推理、预测和判断是密切相关的。富有逻辑思维的人,能够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以达到明察秋毫的目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会在事先透露出某些迹象。有些迹象是对方施放的烟幕弹,或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或避重就轻,蒙混过关,而将实情秘密地掩饰起来,以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这表明对方是十分狡猾的。也有某些迹象真实地透露出对方的大致思路、行动方案的蛛丝马迹。在这样的局面下,你必须明察秋毫,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并得出正确的预测结论。你只有学会了预测和判断,才能够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明察秋毫,才能对对方真实意图洞若观火,一目了然。在这里,人们进行预测和判断可以参照如下基本思路:看起来似乎对你有利的事情,你宁可信其无;看起来似乎对你不利的事情,你宁可信其有。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你不会在对方施放的烟幕弹面前迷失方向,可以用来对付那种声东击西的策略。
五、志当清高,力求脱俗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既有翱翔蓝天的鹰,也有低头啄米的鸡;既有壮观宏伟的高山峻岭,也有潺潺流水的路旁小溪;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一个人应当志存清高,不要在任何场合谄媚别人。
谄媚是一种社会疾患,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谄媚,就是用卑贱的态度和手段讨好别人,以获取廉价的好感或同情。这是某些品格低下者惯用的手法。他们往往采用花言巧语、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投其所好,或者打小报告、泄露一些所谓机密等拙劣手段,对有权势者进行谄媚活动。其目的显然是利己的、阴暗的,以达到某些通过正常途径无法达到的个人目的。例如,为了博得上司欢心和赏识,谋求升官发财。可以确切无疑地说,凡是谄媚之人,都是一些寡廉鲜耻、趋炎附势之人,他们巧言令色、面目伪善人格极其低下。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在这里,做人的最低限度就是勿媚于人。要做到清高廉洁,首先要坚决克制私欲。常言说:无欲则刚如果摒弃了个人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挺直腰板做人。从根本上讲,就是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和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品格。
从另一面讲,每个人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识别那些品格卑劣之人,不要成为谄媚者的对象。唐玄宗时期,安禄山极尽谄媚之能事,千方百计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有一次,唐玄宗问安禄山,你的肚子为什么这么大,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安禄山说,我的肚子里只有一样东西,就是对皇上的忠心。唐玄宗为了安抚安禄山,让他与杨贵妃结为兄妹。而无耻的安禄山看到杨贵妃非常受玄宗的宠幸,竟然拜杨贵妃为义母。对于安禄山的无耻谄媚,唐玄宗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反而异常高兴,封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位高权重,兵多将广。当安禄山势力相当强大后,立刻发动叛乱,起兵反唐。结果,不仅杨贵妃缢死于马嵬坡,唐玄宗成了孤家寡人,不久人世,而且使唐朝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民生活动荡不安,强大的唐王朝自此由盛而衰。唐朝的安史之乱充分说明,对谄媚者的默许或赏识,就是给自己埋下祸根,自己的前程或许会葬送在谄媚者的手中。
社会是复杂的,有明目张胆的谄媚者,有隐藏很深的谄媚者,有人对上司多方谄媚而又成为下级谄媚的对象。人们要重视培养自己的高贵品格,不仅不去向别人谄媚,也不要成为别人谄媚的对象。
六、立场坚定,刚正不阿
刚正不阿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赞扬这种美德,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在社会上,丝毫不做苟且之事的人是寥寥无几的,因为要真正做到这点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有些人或许试图培养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格并已付诸行动,但是一遇到危险,就知难而退了。在危险来临的时候,虚伪的人,抛弃了刚正不阿的品格,而狡猾的政客却把它改头换面。由于坚持正确的立场和刚正不阿的品格,就要不怕丢掉友谊、权力和个人的许多利益,所以很多人宁可不要这种美德。但是,真正有道德的光明磊落的人,对于丧失原则和立场的事情十分反感情愿丢失个人利益,也不要去做所谓的聪明人。他们总是与真理站在一起。假如他与别人发生了意见分歧,那么这绝不是他的态度有所变化,而是因为别人抛弃了原则,改变了立场,丢掉了真理。
刚正不阿就是要求人们恪守自己的气节,并不因个人利益或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改变自己的一贯态度和立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注重气节,他们骨头硬、脊梁直,立场坚定,浩然正气之士灿若群星,代有传人。他们为人处世光明磊落,不卑不屈,为国家为民族气壮山河。有一首《苏武牧羊》的民歌这样写道:“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忍苦十九年。渴饮雪,饥吞膳,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动心酸。”苏武是汉武帝派往匈奴的使节。他虽然知道匈奴贵族不守信用,但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还是不顾危险,以中郎将的身份前往匈奴。结果,苏武到达匈奴以后,立即被扣压,关进了一个黑暗潮湿的地窖里,不管吃喝。苏武渴了就吃雪,饿了就吃毡皮。后来,苏武被流放到北海,就是今贝加尔湖一带,匈奴给他一群公羊,只要他能让每头公羊都生出小羊来,就可以回家。苏武只身孤影,饥寒交迫,但他仍手持从汉朝带来的汉节,在这里苦苦煎熬着。他坚信,总有一天汉朝与匈奴和好,自己会带着汉节回到祖国。后来,汉匈果然和好,被关押流放了19年的苏武终于回到祖国。苏武经历了常人不可忍受的痛苦和折磨。可以说,只有那些有着坚忍不拔、刚正不阿品格的人,才能坚守自己的气节。如果一个人患得患失,或慑于某种淫威而误入歧途,那么他就不可能恪守自己的气节,或随波逐流,或知难而退。任何时候,那些不愿意背信弃义的人,就是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人。他们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总是与真理站在一起。如果他与别人发生了意见分歧,那么,请相信,这并不是由于他思想上变化无常,而是因为别人抛弃了真理。
七、自尊自重,洁身自爱
不要去做有害于自己名声的任何事情。因为你所做的某些事情,不仅不能给你带来荣誉,反而引起人们对你的鄙视。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总有一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对任何东西都引以为乐。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你的行为或你所做的事情成为人们的笑柄。同时,高尚的人们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时候,也应该细心谨慎,避免过多抛头露面或矫揉造作在某些有可能使你感到滑稽的场合尤其要予以注意。
每个人要想立足于社会,并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在人们心目中有一个良好的印象。那么这种好印象从何而来?笔者的认识是自尊自重,洁身自爱。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自尊自重,就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自尊自重的必备条件是洁身自爱。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名誉和人格,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使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自尊自重和洁身自爱的人,都非常注意清除沾染在自己身上的污点,保持身心的清净。宋代著名学者、理学家周敦颐写过一篇《爱莲说》的文章。其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也!”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那就具有了莲花般的美德。
自尊自重、洁身自爱就要恰如其分且公正无私地对待自己既不傲慢也不自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也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肯定他人的优点和特长,客观公允地对待别人,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履行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不要在利益问题上斤斤计较,争名夺利,否则,洁身自爱就会迷失在个人主义的迷雾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把自重自尊洁身自爱与自私、自恋和自以为是相提并论。过分的自爱,就可能导致自私自利的行为,以为自己是最高尚的,而别人都不值一提,自己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正确无疑的,必须坚决执行。这就违背了洁身自爱的本义。现代社会许多人都在受到利益的驱动,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上的追求。洁身自爱就是希望以道德的力量,阻止人们某些不合理物欲的膨胀,不要做出任何授人以笑柄的事情。
八、排拒厄运,结交好运
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这里有两个基本问题需要重申。第一,当机遇到来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再加上你的谨慎和勇气,就能够抓住机遇,利用机遇带给你的极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创造你的人生辉煌;如果你没有具备应有的主观条件,或者说,你所拥有的知识、智慧和勇气不足以借助于难得的机遇,去成就你的事业,那么,机遇就会与你擦肩而过。从这个角度讲,机遇对你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就是说,机遇更加垂青那些拥有知识、智慧和勇气的人。第二,有时候机遇是创造出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借用的机遇虽然不多,但富有智慧的人,不会坐等运气的到来,总是能够千方百计寻找并抓住于己有利的时机,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反过来,除了客观因素以外,厄运则多数是由于人们自身的愚蠢和不经意的失误所带来的。尤其是对运气不佳的人来说,特别容易造成连锁反应,一连串倒霉的事情可能会相继发生,给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使人倍感懊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要给自己的未来埋下祸患,即使是小恶也不要放过。或许你以为你所做的坏事仅仅是不起眼的小事,实际上,还有更大的祸患在等着你,到时候你可能是欲罢不能了。
作为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不要过多办理某些没有社会价值的事情,不要介入到人们的是非旋涡里去,更不能成为是非的核心;不要与经常招惹是非并招致厄运的人有过于密切的交往,但也不要轻易地得罪他们(得罪了是非之人,你就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安宁)。一旦与是非结缘,将会耗费你许多宝贵时间和精力,使你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远离是非之人和是非之地,就可以远离厄运;不做愚蠢的事情,就可以远离厄运。
趋炎附势、落井下石是社会伦理准则所不齿的劣行。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上,一定要清楚这个问题,就是除去那些最容易给你带来危险和厄运的因素。如果在某些问题上把握不住,可以去询问那些富有聪颖智慧和胆略的人,他们能够给你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总是与好运结伴而行。
九、善解人意,成人之美
如果你是领导,负责做某种管理工作,那么你一定要让你的下级知道这个事实:你是非常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身处领导地位,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你的地位给下级提供许多帮助。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和成人之美,都是为人的美德。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帮助别人做好事,使其能够实现美好愿望的行为,叫作成人之美。《论语》书中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话。就是告诫人们,品德高尚的人,乐于帮助别人,以成全其美事,而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成人之美的前提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内心深处愿意帮助别人,以成全别人的美事为自己的一种快乐,甚至在牺牲个人某些利益的时候,也在所不惜。
就一般情况而言,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完全靠个人奋斗可以得来的,他必须有良好的客观环境和众人的帮助。比如,你做某一个研究课题,首先在广泛收集资料的时候,就必须到图书馆和其他地区与部门进行咨询,因为大量的数据是由别人取得的。这就已经决定你的研究工作离不开众人的帮助。或者说离开了他人的帮助,你的研究工作根本就无法进行。实际上,在当今社会,我们从事的几乎所有工作都是分工合作,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其他环节就会停工等待而无法继续进行。这种情况在现代化大生产过程中尤其显得突出。那么,当别人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的手,给予无私的帮助,以成人之美。我们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密切联系的团体,每个人都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分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工作效率才能提高,社会进步才能不断加快。
进一步讲,作为人类,其本身就具有原始的恻隐之心和扶弱济贫的本能。当别人有了难处或陷入了暂时的困境,除了极少数心地扭曲的人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一定会伸出热情友好的手,帮助他渡过难关,脱离困境。反过来,当你有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众人也会给你提供帮助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也体现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假如人们在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出手相助,就会出现恶性循环,这个社会的前途就非常令人担忧了。
十、有礼有节,学会说不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过区区几十年的光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应当尽可能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果俗务缠身,不仅做了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对自己的长远目标无暇顾及,那就是得不偿失的了。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学会拒绝为自己做某些事情。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对自己的事情要分出轻重缓急,哪些事情是现在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需要周密思考和准备以后再做的;哪些事情不影响大局,目前可以暂时不做的,哪些事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投入最大的精力,尽可能做得很好的。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不得要领。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浪费了自己的精力,结果却适得其反。
学会拒绝为他人做某些事情。对他人的事情,要考虑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要学会雪中送炭。君子成人之美是一种美德,但这并不是要求你对他人的事情可以过分关注,投入自己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对他人的事情件件过问,那无疑是多余的关心。只有在他人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热情相助,才真正体现出一个人所具有的美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对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办事原则。过度关注别人的事情,会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当事人的不安和反感。
防止别人对你的事情过度关注。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向他人提出过多的要求,希望他人如何提供帮助。因为这样做一是会迷失了自我,使自己的办事能力逐渐退化,以至于对他人产生了依赖感和归属感,从而无法自立于社会;二是会使他人在你要求提供帮助的时候勉为其难。不要以为你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过于依赖朋友的帮助,短期内应该不会遭到拒绝。可是久而久之,可能引起朋友的不悦,到了你最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他们会离你而去。
所以在处理个人事务、他人事务和集体事务的时候,头脑务必清醒。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拒绝为你自己做某些不碍大局的事情;拒绝为他人做无关紧要的事情;拒绝他人对自己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不接受他人在不恰当的时候所提供的帮助;不要在非紧要关头向他人提出任何要求,以免失去了自我。有礼有节,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向自己和他人说不。
十一、反躬自省,发挥特长
从某种角度讲,人比较容易看清楚别人的优点和不足,而能够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他的优点,回避他的不足,使工作做得更好。这是因为他站在与别人相对的立场上,有独到的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可以做到一目了然。但是能够看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就要求人们有自知之明。所以,老子在《道德经》里有这样的论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说明此人是一个聪明人;如果能够看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说明此人是真正的智慧者。而真正的智慧者的力量是强大的。由此,后人便引申出“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说到底,认识自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如果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可以做到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弱点。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邹忌向齐王进谏。邹忌长得一表人才,但他比起城北徐公来,还相形见绌。他曾问过他的妻子:“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妻子说,还是我相公美。他又问他的妾:“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妾说,还是老爷您美。他又问来访的一位客人,客人做了同样的回答。邹忌其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之美他从妻妾和客人的话中想通了一个道理。他对齐王说:“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齐威王听了以后,认识到自己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是由于群臣畏惧自己,所以不敢在他的面前讲真话。这是在别人的暗示下,才有了自知之明的。
要做到自知之明,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广博的知识。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凡是有良好修养的人,有丰富知识的人,都是非常谦虚谨慎的,他们从来不在任何场合炫耀自己的美德和学问。而那些孤陋寡闻、见识短浅和妄自尊大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实际上只是善于自我吹嘘罢了。他们不仅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这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自知之明是极为难得的美德,并不是可以由自己来判断自己是不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有自知之明,请你相信,此言差矣。自知之明建立在严于解剖自己的基础上,只有那些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人,那些经常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的人,那些尊重别人的意见,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真正具有自知之明的美德。
在实践中,一个人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缺陷、弱点甚至污点,这有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其加以改正;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天赋,这有利于在实践中对其加以充分发挥。还要认识自己的本质、价值和使命,以及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所处的位置,肩负的责任。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和自鸣得意有损于你在群众中的威信,妄自菲薄、自我否定和自暴自弃同样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也不可取。如果人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那么他在某些方面就可以取得卓越的成就。
十二、反复斟酌,谋定后动
一事当前,尤其是在处理重大问题或关键问题之前,一定要反复斟酌、深思熟虑。对于某些特别复杂、深奥或有可疑之处的事情,尤其要加以仔细研究和分析判断,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观察它并认清其本质,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但是,有些人就比较愚蠢,他们之所以失败,一事无成,就在于他们没有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至多是在问题的表面上做些思考,而且往往是浅尝辄止,不予深究,既看不出事件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也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也有些人本末倒置,在应当引起关注的重大事件上无动于衷,不肯下苦功夫去研究和思考而对于某些鸡毛蒜皮的琐事颇感兴趣,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头脑分不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更何况分析研究和处理问题了。
我们在思考问题之前,首先把各种事件认真地进行分类,分轻重缓急和事件的性质,这就不会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手忙脚乱不得要领。具体说,就是先处理哪些火烧眉毛的紧急事务,再腾出手来解决其他事情。其次,在着手一件事情以后,先弄清楚事件的由来成因,对于构成事件的各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仔细研究,这是十分重要的。不弄清楚事件的由来,就看不出事情发展变化的轨迹。再次,对事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环节。只有把握住了事件的发展动态,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方案。注意不要让假象所迷惑,要考虑此种解决方案实施以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书中写道:“我的深思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帮助我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所以深思是盲动的有效防线,它使人时刻保持理智而不会随波逐流。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善思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出智慧;勤于思考,你的智慧就会越来越丰富。那么在处理各类事件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实际上,古代哲人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不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它的理性主义光辉。切记:“事先要思免后悔。”(关汉卿语)“事不三思终有悔。”(冯梦龙语)
十三、掌握时运,伺机而动
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品格禀性有清楚的认识,还要对自己的时运有准确把握。时运是一种反复无常的东西。有时候,时运是久盼不至,或者姗姗来迟;有时候,时运则是匆匆而过,瞬间即逝。把握时运、驾驭时运需要高超的本领,而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从宏观角度讲,时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即机会均等。无论你是杰出人物还是凡夫俗子,都有相等的机遇。但是,我们也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时运面前,有的人可以成功,有的人却遭遇失败呢?
我以为,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点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一如果你的时运不佳,千万不要操之过急。之所以我们称之为时运,就是由于好的时运可遇而不可求。在这种状态下,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耐心等待时运的光临,此时并不是可以偃旗息鼓、马放南山,坐等时运的到来,而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借此机会反省自己:是否做好迎接时运的准备。你的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以及客观环境与条件,是否可以应对将要到来的时运。也就是说,一旦时运来到,你能否抓住机遇,成就一番大事业。二是寻找和创造其他有利的机会,从主客观等方面同时努力。时运是重要的,但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却没有有利的时运,苦苦等待是消极的,鲁莽冲动是愚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客观形势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力求在时运不到的情况下,在你的事业上有所作为。
其二,如果时运对你是情有独钟,那你就要十分果断地抓住机遇,大胆实施你已经充分准备好的方案或计划。此时最需要的是勇气和胆略。假如一个人学富五车、运筹帷幄,但是到时运来临的时候,却优柔寡断,那就有可能丧失大好时机,给自己留下无尽的遗憾。当时运到来的一瞬间,你牢牢地控制了它,那么你就打了第一个胜仗,你的事业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十四、察言观色,借力用力
人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此人察言观色,善于细致入微地辨别其言与行的弦外之音。采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试探别人的机智,刺探别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有人的话外之音极其恶毒、草率和嫉妒,看似不经意的旁敲侧击,但对你的攻击力十分强大。这是一种暗中的无形霹雳,足以将对手击败,甚至可以使对手身败名裂。有的人之所以无缘无故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就是由于某人一句含沙射影的话起了作用。
善良人要善于保护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别有用心之人留下可乘之机,更不要有什么把柄被人掌握,行得正,坐得端,身正不怕影斜。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某些失误要及时改正,对善良之人,以善心还报;对恶毒之人,要远远避之。不要在某些小事上得罪他,也不要往来过于频繁,保持适当距离。要注意团结大多数人,使人们对你产生基本的信赖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周围环境,不给极少数人可乘之机。
善良人要勇于面对挑战。相安无事时,要有充分思想准备,随时迎接突然而至的任何挑战。鼓足勇气,毫不怯场,小心谨慎地与他周旋。做到知己知彼,措施适当。反击要稳妥、有力,不要给他留出反攻的时机,一鼓作气对其加以遏制。
十五、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是在不断激发自己的进取心,艰苦奋斗,努力开拓,希望能够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拼搏进取是积极的、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是通向胜利的桥梁和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崇高的理想和远大抱负,可以使人生闪耀出绚丽的光彩。它激励着人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直至获得最终的胜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但是,一旦事业获得成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今后的人生,就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也就是说,你将面对一种进与退的艰难选择。
那么,退得妙恰如进得好。所有高明或灵活的赌徒都十分谙熟这个策略,那就是,见好就收,功成身退。因为也许随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然而对一个人来讲,好运连续不断地出现在面前,这是值得怀疑的。就是说,当好运来得太多太急的时候,厄运或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就会与之伴随。道理很简单,如果幸运女神总是把某个人长期背在自己身上,她也会感到疲倦而力不从心,甚至对某人产生厌烦心理。这个观点基本符合辩证法原则,就是老子所说的那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好运与厄运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没有厄运就不会有幸运一帆风顺、好事全部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似乎幸运之神对某人特别青睐,实际上这其中隐含着某种祸患和危机。
因此,建议人们适可而止,功成身退,并不是要人们消极出世,或隐居山林,耕读度日;也不是让人们丧失进取精神,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些消极出世的态度与本节所论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因为人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追求。否则,就会成为行尸走肉,成为社会的负担。我在这里所讲适可而止的“可”,就是恰如其分,即完全达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此时,就要见好即收,不可存太多的妄想,不可有过高的要求或奢望。幸运之神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得到的幸运太多,就会引起他人的不平和嫉妒。过多的幸运对你来说未必全是好事。有高山就会有峡谷,有幸运就会有厄运。幸运越多,你有可能要吞咽的苦果也就越多,甚至会使你得不偿失。
十六、至善至美,格外珍惜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最终都会达到他的至善至美状态,然后就会逐渐走向衰落。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目前尚未达到完善状态的事物,也将不断得到提高。但是,人工之作能达到至善至美状态的,恐怕不到万分之一。一个人对于自然界或人工之作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状态,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当事物已经达到至善至美时,而人们还处在朦胧状态,那就失去了最佳的欣赏时机。
有一些品位高雅之士,他们懂得如何去欣赏那些完美和完善的事物,除了充分享受其中的美感,从中获得某些教益,而且可以非常艺术地利用这些完善和完美的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都可以把握好这样的机会。也不是都懂得如何去欣赏这些美好事物的方法。这实际上与人的品位高低有直接关系。
十七、立身处世,广结善缘
如果你想获得众人的普遍尊重、爱戴和善心,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你想获得众人对你事业的同情、理解和支持也同样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事情。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要有运气,就是各种客观环境和其他条件基本具备;二是要刻苦努力,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我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他在接人待物方面应当注重两个字,即“义”和“善”。就是以“义”结缘和以“善”结缘。
先说“义”。在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人重视义的道德观念,以符不符合义的要求为基本原则。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先人后己还是极端自私,这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境界高与低的基本点。有些人热衷于以利结缘,为了谋一己之私利,到处拉关系,走门路这就不符合义的准则。一个人立身处世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恪守义的道德观念,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背信弃义。只有以“义结缘,才能赢得众人的尊重和爱戴,否则将失信于人。
再说“善”。一个人是否以善良的形象面对社会,并不是一件难以判断的事情。人类区别于自然界一切动物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理性的社会交往能力。能不能获得人们的普遍尊重,不完全在于你是不是已经成为名人。因为名人并不见得可以赢得人们的好感。所以仅仅依靠才华出众是远远不够的。在与人交往中,要有善心,还要有善行,就是要多做善事。只要自己心善、行善、人善,就能够广结善缘。某些心术不正行为不轨的人,或许能暂时结交一帮朋友,从事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但这不是善缘,而是恶缘。
这里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注意。以善结缘,就是不能只向别人求证,向别人索取,而是要真诚相待和互相奉献,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妥善地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应当勇于做自我批评,在工作中,加以改正;对待他人的错误和问题,要善意地热情地给予帮助和关心。总之一句话,要想人爱己,先要去爱人。
十八、言语谨慎,取信于人
在每个人的周围,可能都会遇到一些说话不负责任、随意夸大其词的人。对此,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实际上,夸大其词的人是不明智的。他或许以为,对别人多一些表扬和夸奖,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一定要注意适度的原则。否则,滥用夸张和赞美的辞藻,其后果将是你始料不及的。
把赞美和夸张的辞藻到处乱用,而根本不考虑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恰如其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愚蠢的。它暴露出你知识贫乏,而且没有品位。有这样一种教育理论,认为对受教育者,尤其对儿童少年,应当多表扬,多夸奖,尽量少批评,少指责。这样有利于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保持愉悦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智力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此处所批评的到处乱用夸张和赞美的辞藻,与教育上的这个问题没有关系。当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可以适当采用多表扬、少批评的工作方法,但这样做是应当有限度的。假如表扬过多,就会滋长某些人的不正常心态,最终可能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话言过其实,助长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期望值,而不考虑你所描绘的“蓝图”根本无法付诸实施。这种做法脱离实际。在实施某一项工作之前应当有一定的目标,否则就是盲目的,不切实际的。这个目标一定要结合具体工作的实际,而不是随心所欲地乱说一气。或者使人们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把人们向着错误的方向引导。在某件工作尚未开始动手之前,就已经吹得天花乱坠,那么请你相信,这件事肯定不会成功,最起码是不会出色地完成。等到工作出现了失误,人们的愿望无法得以实现原来抱有很高期望值的人,就会感到他们受到愚弄。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愚弄的人们可能会生出报复心理,给你的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那么,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注意节制自己的言语,人们常说,言多必有失。在某些场合不必过多发表言论,尤其是尚未思考成熟的话,一定要谨慎。与其言过其实,不如言而不足。言过其实使你处于被动境地,你所发表的言论已经不可能收回。言而不足使你处于主动地位,给自己也给别人留下了回旋余地。所以,言过其实就等于说谎。它可能使别人对你的人品产生疑问,甚至会毁坏你的声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