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信仰民俗
中国的心意信仰民俗可以说是一个庞大的、内涵非常丰富的“体系”,包含了民间信仰、祭祀、禁忌、巫卜等诸多方面,它是民众长期形成的心理观念的独特反映,又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人们“有形”生活背后必不可少的“无形”支撑。
中国心意信仰民俗的最初产生,一方面是人们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的摸索与积累,例如生活中的一些禁忌其实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另一方面来自于早期人们对于自身生存的世界的感悟与体验。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先民对大自然的认识也少得可怜,对神秘未知和无法驾驭的部分往往充满了敬畏之感,由此形成了最初的原始崇拜与原始巫术等。这些认识与观念,在经历了漫长的延续与衍化的过程之后,成为了今天我们看到与感受到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心意民俗。
心意信仰民俗中的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民间逐渐形成的一套不同于宗教的神灵崇拜观念。民间信仰的对象种类繁多,包含了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和鬼神信仰等。自然崇拜中又分天体自然神,如太阳神、月神、星辰崇拜;天象神,如风神、雨神;另外还有对大地、山石、水等自然物的崇拜,如社神、“五岳”、龙王等信仰。它们都是早期人们在面对不可捉摸的自然现象时融入丰富想象的产物。这些被信仰的对象还往往以拟人化的方式出现,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雷公雷母、土地公土地婆。和这些自然崇拜信仰相关的祭祀也丰富多样,极具特色。有的历经数千年仍然得到了完好的保留,尤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依旧深入人心。像祭神求雨的仪式、民间供奉的土地庙都自然而然得到了继承与延续;而古时秋日祭月的习俗,正是延续至今的重要节日中秋节的雏形,“七夕”也可视作是星辰崇拜的“表达”,可见自然崇拜对中国民众深远持久的影响力。
除此以外,动植物崇拜在自然崇拜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较普遍的有鸟神、牛神崇拜,谷神、花神、树神崇拜等。当人们深信与被崇拜的动植物之间有亲缘关系的时候,就形成了图腾信仰。中国人常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可谓是汉民族共同的图腾。图腾信仰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连接自然崇拜与祖先信仰的特殊“纽带”,它深化了自然崇拜的内涵,又是祖先信仰中特别的组成部分。
追溯本源、祭祀祖先本就是民间信仰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一方面包含了对民族祖先的崇拜,另一方面也有对家族先祖的崇祀。前者从最久远的祖灵观念发展而来,于是产生了女娲、伏羲、炎帝、黄帝等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后者则把血缘关系作为基础,以供奉祖宗灵牌、家庙、祠堂或是墓祭的形式祈求祖先庇佑他的后代子孙。因此祖先信仰既成就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也让每个家族的归属感更为强烈。
鬼神信仰是民间信仰另一个重要的构成。倘若要细分的话,鬼、神、仙又“各司其职”,在民众的精神世界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民间认为,人死后成鬼,对鬼的种类,人们有时以其所作所为进行划分,如讨债鬼、勾魂鬼;有时又以其死的方式来命名,如吊死鬼和水鬼。一般来说,因其阴暗的形象,民间常以祭祀的方式予以安抚,在特定条件下,或是以巫术等驱鬼手段求得安宁。至于仙人,又恰好超越了死亡,其核心思想是“长生不死”。仙人信仰是中国信仰民俗中的一个独特之处。仙人思想的盛行,也体现在各种修炼的手段与仙人的法术上。
毫无疑问的,人们更多的还是祈愿得到神的眷顾与保护。中国的神虽不成严格的体系,但他们世俗却又不平凡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时处处充满了信仰的力量,人们藉此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支撑。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到对生儿育女的渴盼,到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希冀,都有着相应的神的存在,财神、喜神、月下老人、观音、文昌星如此之多,举不胜举。甚至于家庭起居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像门神、床神、厕神、灶神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可以说,中国心意信仰民俗中“现实”与“功利”的一面在民间神的世界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一方面,神是“世俗”神,是充满温情的寄托,往往与日常生活融合一体;另一方面,人们信奉对象的广泛以及常常遇事才求神的做法,也都证明了它的这一鲜明特征。
中国的民间信仰内容庞杂,上述的分类也并非唯一。以此为重点,加上人们表达内心虔诚与敬意的最常见方式——祭祀,以及与预测未知事物相关的征兆和占卜,再加上种种渗透于各种民俗事项的“不可触及”的禁忌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众丰富而独特的心意信仰民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