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堂教育四大学派

经堂教育四大学派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学者的研究考证,到清末为止,回族穆斯林的经堂教育先后形成并颇具影响的有以下几大主要学派。他在讲经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遂被称为山东学派。河州今名临夏,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经堂教育四大学派_多元融通的回族文化

二、经堂教育四大学派

随着陕西经堂教育的开办,经堂教育也迅速传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各地都纷纷效仿陕西的做法,兴办附设于清真寺坊的经堂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由于地域学风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学派。通过学者的研究考证,到清末为止,回族穆斯林的经堂教育先后形成并颇具影响的有以下几大主要学派。

img44

沐浴———以洁净的身体接近真主

陕西学派。也称“陕学”“陕西派”。以胡登洲及其再传弟子周良隽为代表。胡登洲开中国经堂教育之先河,周良隽阿洪则是其所处时代里西部经堂教育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弟子众多,著名者有八大弟子及诸小弟子。他们学成后分别在西北地区、河南、云南等地开学,讲经授徒,一时影响广泛。陕西学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有其特色,注重“专而精”,即往往专攻阿拉伯文经典,甚至在其具有一般宗教知识之后集中精力专攻一门课程,如学生要兼学另一门,则须另有老师讲授。一般来说,陕西学派长于凯俩目学(认主学)。认主独一是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因而不管是普通穆斯林还是学者,都十分注重这门学问。陕西学派传布的范围包括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河南、安徽及南方诸省,对其他地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山东学派。也叫“山东派”,中心在山东济宁。代表人物是胡登洲四传弟子常志美(1610~1670年),字蕴华,被尊称为“常仙学”“常巴巴”[12],祖籍撒马尔罕,9岁时随其叔父奉使入贡北京,后留居陕西,在胡太师再传弟子马真吾和张少山门下学习伊斯兰教经典。后至山东济宁,与当时常姓联宗,遂姓常,曾先后在济宁东大寺和西大寺设帐讲学,授徒广泛,声名远扬。他在讲经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遂被称为山东学派。他知识渊博,在教学中阿拉伯语、波斯语兼授,尤精通波斯文,著有《海瓦依·米诺哈吉》,为波斯语语法课本,受到国内外学者好评。山东学派重“博而熟”,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掌握伊斯兰教博大精深的学问。在讲授《古兰经》时兼授教法和教法学,同时也继承陕西学派的传统,对认主学也颇为重视。山东学派盛行于山东、河北及东北地区,同时在其他地方也有一定影响。

云南学派。由被尊称为“周老爷”的周大阿洪的弟子之一马德新开创,经马联元发展的一个经学学派。中心处于云南临安(今建永)、回龙、玉溪大营。其特点是阿拉伯文、波斯文并授,也注重学习汉文,在经堂讲授过程中还用阿拉伯文、汉文两种文字来译著,更在后来首倡“中阿并授”,首开传统经堂教育向新式经堂教育过渡的先河。云贵及四川部分地区多属此派。

img45

清真寺内常见的“呼图白”楼

河州学派。河州学派是清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学派。河州今名临夏,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元明以来,这里成为回族聚居区之一,有“中国小麦加”之称,是中国伊斯兰教派和门宦的主要形成和传播地。17世纪下半叶以后,由境外和新疆来的苏非派传教士在这里传播苏非主义,先后形成了穆夫提、毕家场、大拱北、花寺等20多个门宦,使苏非派教理在中国内地得以传播。“自咸同年间回族革命失败后,陕西回民多驻足陇东;由此回教文化中心,渐渐西移,集中于导河(今之临夏);甚至于原来之陕西人,亦到导河求学”。此后,马万福(又称马果园或果园哈吉)创立伊赫瓦尼派,尕白庄又从伊赫瓦尼派中分离出来创立赛莱非耶教派(俗称三抬教派)。马万福在创立伊赫瓦尼派以后,在教育方面也有所改变。他于清光绪年间朝觐归来,认为中国穆斯林所行之教门,有掺杂风俗、违背教法之处,于是提出“遵经革俗”的主张。该派在选择经堂教育教材中,除原有的课本外,又增加了《麦勒格》《伊尔沙德》《麦克土布》《托里格台》《沙米》等讲授教法及宗教道德一类的书,使经堂教育由深研认主学而变为深研教法学,或者说认主学与教法学并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