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

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1]何龙斌互动,意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无疑,在上述背景下,积极融入到关中—天水经济区,接受辐射,互动发展,对陕南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因此,三地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互动发展的区位重点,也将有所差异。可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市场容量大、集中度高,是西北地区第一大商品和工业品消费市场。
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_汉水文化研究集刊4

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对策[1]

何龙斌

互动,意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区域互动,是区域间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双向流动产生的相互作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由自然联系、经济联系、人口流动联系、社会相互作用联系、信息与文化联系,以及行政和组织联系等组成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网络。这种联系网络催生出区域各板块之间的互动发展,其结果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市等关中主要城市和甘肃省天水市,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南、陕北及甘肃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陕南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由于基础薄弱,缺乏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动力不足。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与关中、陕北相比,差距明显甚至还在不断拉大。陕南三市面积占全省36. 87%、人口占全省27. 7%,但2005年,GDP总量仅占全省12. 4%,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4. 5%,到了2010年,陕南三市的GDP总量进一步降为全省的10. 2%,比关中低53. 3个百分点,比陕北低12. 5个百分点。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8. 2%和21. 3%。在陕西省的总体发展战略中,陕南经济的突破始终是一个难点。无疑,在上述背景下,积极融入到关中—天水经济区,接受辐射,互动发展,对陕南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关联度分析

1.研究方法

1880年,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 E.G Ravenstein)第一个正式把牛顿引力模型用于人口迁移的引力分析中,随后,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距离衰减效应”和“空间相互作用”的经验研究当中。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引力模型( Gravity Model)是最为常用的分析方法,由于其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本文研究目的,这里引入包括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的引力模型,这两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大小的指标和联系方向,既能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模型中的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公式设定为:

式中,Rij为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Fij为经济联系隶属度。其中,Pi和Pj为城市内非农业人口数(单位:万人) ; Gi和Gj为城市市区的GDP(单位:亿元) ; Dij为两个城市的距离(单位:千米)。

2.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根据公式( 1)计算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的经济联系强度值,如表1所示:

表1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与陕南三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值( 2010年)

3.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联系隶属度分析

根据公式( 2)计算出区际经济联系层面,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的区际经济强度总和,进而求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的经济联系隶属度,如表2所示:

表2 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与陕南三市的经济联系隶属度( 2010年)

从经济联系强度数值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可以看出,①从陕南三地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联系来看,商洛与经济区的联系最强,汉中次之,安康最弱。分开来看,陕南三地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显然是西安、咸阳、渭南、宝鸡次之,而与铜川、杨凌、天水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弱。因此,对陕南总体而言,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西安可作为其核心联系城市,咸阳、渭南、宝鸡可作为其次核心联系城市,而铜川、杨凌、天水可作为其战略性联系城市。②对陕南三地分别而言,三地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的经济联系特点也不相同。与汉中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西安、宝鸡、咸阳,与安康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是西安、咸阳、渭南,而与商洛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则是西安、渭南、咸阳。因此,三地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互动发展的区位重点,也将有所差异。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模式

1.优势产业互动

产业互动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依据市场规律而实现的产业互补、互利、互促的一种经济合作与竞争行为,是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最主要方式。通过产业互动,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分布格局。产业互动主要体现在优势产业之间的合作。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规划的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有很多优势产业。如表4所示,根据对关中—天水经济区行业区位商分析,其优势产业主要是石化工业、有色金属开采与冶炼工业、装备制造业等。而陕南的优势产业主要是有色金属、钢铁冶金、装备制造、能源、生物制药、非金属材料、绿色食品、油气化工、旅游等。因此,两地有极大的产业合作互动空间。如在装备制造业上,关中的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可以与陕南的陕西飞机制造公司加强合作,组建国家级飞机制造产业园。在有色金属与钢铁工业上,两地可以在陕南的钢铁、锌、镍、钼、钛,以及石油天然气(汉中镇巴)等战略性资源上开展合作,如延长产业链条形成资源开采,深度加工的产业合作等。再如,可以加强杨凌与陕南生态农业的合作,共建两地现代农业等。

表4 关中—天水经济区优势行业区位商( 2009年)

2.商品、市场互动

关中—天水经济区面积7. 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GDP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 6%,人均GDP达13200元,单位国土面积GDP472万元/KM2,均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可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市场容量大、集中度高,是西北地区第一大商品和工业品消费市场。而从陕南的地理位置来看,与周边的商业核心城市成都、重庆、武汉的物理距离均大于西安。因此,从降低物流成本角度来讲,两地扩大商品互动是一种必然和明智的选择。两地可以建立商业流通的互动平台,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可以以连锁经营为手段,以连锁超市、商场、大卖场、专卖店为载体,推动两地连锁商业网络建设,加大两地商贸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陕南可以利用西安的西北物流中心枢纽优势,如积极利用西安国际物流港,提高陕南商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3.旅游、文化互动

关中—天水经济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3万多处文物景点遍及全区,堪称中国的人文历史博物馆,而陕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素有西安的“后花园”之称,两地旅游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因此,可以以两地培育共同旅游市场为目标,依托各自旅游景点,以旅游产品联手开发与组合、旅游市场整体规划与开拓、旅游景点共同拓建为抓手,共同宣传、联手促销、相互利用、共同开发建设贯穿两大区域的关中—陕南旅游专线,构筑旅游新格局。

例如,积极打造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即东南线:西安—蓝田猿人遗址—丹凤丹江漂流—商南金丝峡等;南线:西安—柞水牛背梁—镇安木王森林公园—旬阳太极城—安康瀛湖—岚皋南宫山等;西南线:西安—宁陕天华山—洋县长青华阳旅游区—汉中勉县三国文化遗迹等。

4.技术、人才互动

关中—天水经济区拥有八十多所高等院校、一百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一百多万科技人才,陕南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两地在技术、人才领域合作空间巨大,可以在三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两地广泛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西安的科技优势和高等教育优势。二是积极加强干部互访和挂职交流,推动信息与观念互动。三是加强两地人才互动,陕南在向关中—天水经济区输送劳动力的同时,积极引进其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

5.自然资源互动

陕南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矿产83种,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铁、镁、锌、钒、钛、银、锑、铼、重晶石、毒重石等20种矿藏探明储量居全省之冠,金红石、钾长石储量亚洲第一。汉中的勉(县)略(阳)宁(强)、商洛的山(阳)镇(安)柞(水)和安康的旬(阳)汉(阴)宁(陕)及南部钛磁铁矿多金属带,是陕西省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为发展有色、钢铁、建材、化工、黄金、及非金属矿产加工等产业奠定了基础。关中—天水经济区企业可以利用陕南的这一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资源互动。

三、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1.成立互动协调机构

要专门建立一个能够统筹区域全局的综合性权威区域协调发展机构,如关中与陕南互动发展领导小组或互动发展促进办公室等,隶属于省发改委,该机构一方面,要制定有关区域互动发展规划和有关区域互动发展政策,监督和落实规划与政策执行情况,监控区域发展差距变化的态势等;另一方面,也要对区域发展中诸如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利益进行协调,对跨地区投资者利益保障进行协调,对保障合作协议的约束力进行协调,要统筹全局,打破行政壁垒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提前布局互动规划

两地区大的互动格局目前还未展开,但随着今后西部大开发的加速,互动将成必然趋势,因此,目前应提前布局规划。应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首先,省政府应着眼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制订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并用它来引导社会或民间力量发挥作用参与区域发展。其次,地方政府在制订本地发展规划时,也应具有大区域视角,规划要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关中—天水经济区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考虑到陕南的资源与优势产业等有利条件,将陕南定位为战略发展腹地、产业转移基地。陕南地区应该认真研究国务院关于西部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有关规划和政策,提前做好准备,加大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之间的交通基础建设力度,规划相关产业发展战略,主动接受其经济辐射和拉动作用。

3.切实搞好利益协调

实践证明,在开展区域合作时,由于双方有各自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也就必然会产生区域利益从劣势一方流向优势一方的问题。如果具有区域优势一方,不能给予劣势一方必要的补偿,让双方都能享受到区域合作所带来的好处,则区域合作就将难以为继,最终彼此利益都会受损。因此,省政府要认真搞好关中与陕南的利益协调,通过建立区域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实现区域利益的合理转移与分配,从而确保双方在区域合作中获取相应的利益分享,化解区域矛盾,调动双方区域互动合作的积极性,如对陕南进行生态补偿,以鼓励其按循环经济模式承接关中产业转移。

4.大力改善物流条件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建成西安至安康、安康至重庆、安康至武汉等铁路复线陕南段,抓紧“西成”高铁建设;加快建设十堰—天水高速公路,宝鸡—巴中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建设安康、汉中机场改迁建工程,构建两地畅通的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增强三地间快速通行能力;尽快开工陕南物流中心建设工程,以及物流信息网络工程,构建关中至陕南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两地物流运输效率,促进两地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通过以上措施,使关中与陕南尽快形成两小时经济圈,增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辐射力。

5.科学实施产业转移

对两区域产业互动进行充分论证,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双赢的原则下,科学实施产业转移。关中—天水经济区可以考虑把需要利用陕南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产业转移到陕南地区,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资源依赖性产业,为承接国际和国内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腾出空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陕南可以在西安建立“飞地型”产业区,把需要利用西安物流优势、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等的企业或产业链搬到西安,西安可仿照“飞地经济”模式在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以及统计口径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6.完善、统一市场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更多是要通过市场来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鼓励各种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两地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各种要素市场的联网,建立起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跨地区的市场体系格局,如区域性的商品流通市场、人力资源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科技成果市场、信用市场和旅游文化市场等。同时,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各自为阵、画地为牢的分割市场的体制性因素,废止各种不利于区域共同市场形成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保证区域市场的公平、开放。

7.积极搭建互动平台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利用展会搭建区域经济互动平台,推动区域合作。如主动参加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博会)等展会,积极筹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节会等。据统计,在第十四届西洽会上,陕南仅汉中就签约项目107个,总投资554. 4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20个,1亿元以上项目有43个。可见,通过搭建诸如“西洽会”“农博会”等西部地区投资贸易的平台,可以推动两大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陕南经济互动发展创造了机遇。

8.实施两地对口合作

为了使关中、陕北、陕南这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陕西省政府应积极推动建立关中与陕南县区的对口合作关系,通过帮扶、拉带作用,实现陕南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如将关中的经济强县与陕南的贫困县进行结对帮扶,对结对县区的领导干部进行对调挂职,促进两地信息与观念互动,将帮扶效果与两地的政府绩效考核挂钩,将帮扶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当然,陕南贫困县区也一定要自觉认识,牢固树立市场化合作、平等互利、合作双赢观念,充分考虑、切实保证对方对口合作的合理应得利益。要积极主动推出吸引对方合作的资源、市场、劳力等优势要素,热忱欢迎对口合作,要充分满足对口合作方在当地长期合作发展的合理要求。

【注释】

[1]该文原载《陕西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