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1927年1月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克恩地区,突然有上亿只老鼠像潮水似地从湖滩地涌来,数量多得使某些街道连行人立脚的地方都没有。
老鼠的先头部队冲进塔弗特村,这里有一个羊圈正关着一只绵羊,早已饥肠辘辘的老鼠竟不顾一切地钻了进去,活活把这只可怜的家畜咬死并吃个精光。
仗着“人多势众”,老鼠在克恩地区大肆逞凶。它们吃光粮食,咬坏物品,到处胡作非为,给当地人民造成经济损失达50亿美元以上。
哪儿来这么多的老鼠呢?是一夜之间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吗?
原来,早在20多年前,克恩地区的农民就发动了一场消灭有害野生动物的运动。狐狸、黄鼠狼、狼,还有鹗、雕、隼、蛇等等,凡是有时会伤害人和家畜的,统统被列入了该消灭的野生动物的名单。
若干年后,这些“有害”的野生动物是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它们是老鼠的天敌;天敌一去,老鼠迅速繁殖,骤然增多。这就是克恩地区发生这场“飞来横祸”的秘密。
这很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其中只要一个因素有了变化,其他因素也会跟着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吃老鼠的天敌被消灭了,也就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消失了,老鼠自然就会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泛滥成灾!
有时候,人们有意无意地从外地引进一个新的物种,哪知道竟会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葛藤原产中国,后传到日本。1930年,日本人在国际博览会上大肆宣传葛藤浑身是宝,并有强大的保持水土的功能。美国人动了心,便引进葛藤在美国南部种植。
美国南部气候温和,没有严冬,土地肥沃,又无天敌抑制,葛藤在这里迅速繁殖,枝条每天都长30厘米,并且隔不远结个瘤长出根再扎入地下,又从这里抽出新的枝条来。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已有7000万枝葛藤,对于防止水土流失、肥沃土壤、饲养牲畜、美化山坡等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们的疯狂生长却也叫人头痛,一枝葛藤主根有140来公斤重,长出四五百个主枝,枝叶生长繁茂,排挤其他植物。现在葛藤已经覆盖美国近300万公顷土地,在它所占据的地盘上,其他植物都干枯而死。对美国人来说,葛藤无疑成了一种“绿色的魔鬼”,他们提出要向这个“绿魔”宣战。
还有其他植物引进美国也造成了不良后果。新引入的植物与当地植物竞争,结果往往是“外来客”取得胜利。
有一种克拉玛斯草,又叫山羊草,原产地欧洲,后来偶然随人迁移到美洲。美国在1793年首次发现山羊草,以后迅速蔓延,1929年已占据10万亩牧场,1952年又发展到250万亩。它侵占到哪里,哪里的牧草就被排挤,而且它本身存毒,牲畜吃了“满身疥癣,嘴里生疮”。幸而后来美国引进了一种吃这种草的甲虫,山羊草的蔓延才得到控制,优质牧场才得以复兴。
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以及西非、苏丹等地,有一种水生植物凤眼蓝堵塞河道,无法控制。这种植物很惹眼,有像兰花般的花朵,蓝紫色,是1884年为办棉花展览从南美洲带到美国新奥尔良的。参观展览的人为风眼蓝的美丽姿色所动,纷纷剪些带回自己的渔塘和溪流种植,想不到它们从此立足异乡,疯狂繁殖,并且拓展地盘到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和澳洲,占领许多江河湖泊,阻碍航行,毁坏渔业,影响灌溉和水力发电,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
“可爱的风眼蓝”变成了“紫色的恶魔”,手拔刀砍除不尽它们,用火焚烧也无济于事。路易斯安那州用疏浚机船勉强可以赶上凤眼蓝的繁殖速率,但这个类似割草机割草的办法只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在西非,动用海牛类动物吃食凤眼蓝,已在局部地区消除了它对河运的威胁。
某些外来动物的引进同样会带来生态问题,有时比引进植物的危害更严重,更迅速。
澳大利亚原来是没有野兔的。1859年,有几个欧洲人远涉重洋,第一次带来了24只野兔。这里没有野兔的天敌,没有竞争的对手,于是这24位“异乡来客”就以它们固有的那种“放荡不羁”的杂交方式迅速繁衍起来。
野兔以食草为生。大量的野兔把草原啃得稀稀拉拉,七零八落,同羊群争食。结果怎么样呢?确实,野兔可做肉食,也可以产出毛皮,但是,澳大利亚著名的养羊业却因此而衰败了100年!
野兔蔓延极快,平均每年推进113公里,24只发展到几十万、几百万只。当地居民为了对付这些兔子,想尽各种办法,包括请来猫、狗帮忙,也都不见效果。直到1950年,从巴西传来了一种叫做“多发性黏液痛”的病毒性疾病,把患这种病的兔子放回去“散布瘟疫”,使更多的野兔传染上这种病而死亡,这才急剧地减少了野兔的数量,保住牧草,使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再度发达兴旺。
《大自然》杂志曾经刊登了驻守在我国南海西沙诸岛上的战士写的一篇通讯,这篇通讯讲述了一个有趣而真实的故事:
战士们在西沙某岛上养了一些鸡,鸡能提供肉和蛋,改善部队的生活。
可是过了不久,鸡变少了。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岛上的老鼠开始泛滥成灾。老鼠不仅吃小鸡,而且常常联合起来向大鸡进攻。
为了消灭鼠害,战士从大陆上运来几只家猫。老鼠是家猫的食物,食物充沛,猫运亨通,猫于是越来越多,老鼠则越来越少。但是,时间长了,猫还越来越野,它们不仅吃老鼠,而且吃小鸟,连岛上稀有的鲣鸟也受到了威胁。
对付猫灾的办法是养狗。狗确实是养起来了,也消灭了一些野猫,但能否最后解决问题并不再引起新的矛盾,还很难说。再说,狗多了,爱打群架,吵得人心烦意乱,也是个问题。
“叫我们怎么办呢?”战士们最后问道。
事实上,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一定区域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每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又都占有特定的位置和起着特定的作用,从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引进的外来物种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没有位置,那么结果就将是或者不能生存,被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因素消灭;或者由于没有制约因素而发生爆炸性增长,使另一些物种灭绝并产生连锁反应,造成生态系统失调。
不是不要引进物种,而是引进物种要符合生态规律,既要有生存条件,又要有制约因素,也就是说,应该让引进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有自己的合适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