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形态各异的冰川依然盘踞在世界各地的崇山峻岭上。在挪威的西北部海域,有一个名叫斯匹次卑尔根的荒凉岛屿。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冰川早就大势已去,但在这个小小的岛屿上,它依然活力十足、四处扩展。的确,那些活跃在斯匹次卑尔根的群山之上的冰川,正处于专属自己的黄金时代。只有最为高耸的峰峦和径道才能突出重围,冲破谷地中的冰牢。
马拉斯皮纳冰川,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圣伊莱亚斯山脉冰川的一部分,在亚库塔特湾西部,是该州最大的一块冰体
与斯匹次卑尔根上的冰盖相比,阿拉斯加北部与安第斯山南部的山岳冰川丝毫不逊色。在那些地方,大块的冰体滑落山腰,然后散布在宽阔的山麓平原上。阿拉斯加的马拉斯皮纳冰川就是这种具有多样化地貌的冰川,其冰舌在亚库塔特湾中延伸了70英里,而冰川向陆地反向延伸的部分,也有足足20英里长。无数从冰川发轫的谷地侵蚀而来的岩土,在经历了冰川的搬运后,便被倾倒在冰舌的终端。岩土越积越多,一片蓊郁的森林遂挺立其上,欣欣向荣。同样在阿拉斯加,如果纬度再低一点,冰川的发育依然会十分成熟。庞大的塔库冰川便是一例,它在山脚下的平原伸展开来,亦属于地貌多样的复合冰川。不过,由于纬度较低,这里的冰川还是难免先天不足,无法与周围的冰川相互交汇。
在喜马拉雅山上,尽管当地的冰川已经垂垂老矣,却依然留存了些许往昔的活力。曾一度侵袭山岬的冰川早已退至山巅,但高山雪原仍然源源不断地向主渠输送冰体。阿尔卑斯山上的大多数冰川则更显萎缩,它们的冰舌太短,刚离开冰斗便已融化。在冰川国家公园,人们能看到冰川活动的最后阶段。高山上,萎缩的冰体就像半死不活的苍蝇,它们无助地孑然立于峰峦之上,毫无生还的希望。
喜马拉雅山
即使是现存最为活跃的冰川,也只能微微显露出冰河时代的余威罢了,不过,凭借着消亡的冰川在大地上所留下的道道刻痕,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鼎盛时期的大量信息。通过整合与分析冰川运动所留下的痕迹,约翰逊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探索者发现,一幅记载着冰川记忆的卷轴正向历史的尽头铺展开来。尽管记忆中的某些片段在岁月的流逝中遗失不见了,但大体上,这份记忆是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浩瀚的苍穹是他的工作室,巍峨的山脉是他的土坯,他挺立于天地之间,一斧一凿便成千古。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美国怀俄明州中北部的比格霍恩山脉,那里永远不会成为冰川的首选栖息地。即使是在冰川活动最活跃的年代,也几乎没有水汽能到达那里。因而,山峰高地上的广大区域得以幸免于冰川的侵袭。当地似乎曾存在过少量的冰川,但如今早就消泯无踪,只留下一些零零星星的积雪堆。然而,正如F.E.马瑟斯所揭示的那样,这些积雪可以被视为冰川诞生的前兆。
冰川发迹于那些位于高海拔洼地的积雪之中。每年夏季,在白天时,积雪受到强光照射,便会迅速融化。冰雪融水会使地表变得又软又湿。等到夜晚,温度降低,冰雪融水又迅速冻结。冻结时所产生的强大的冻胀力会压裂甚至压碎基岩。到了第二天白天,冰雪融水便能将被压碎的岩屑搬运走。长此以往,基岩上便会慢慢形成一些半天然半被积雪侵蚀而成的洼地。那些经历了无数个夏日的积雪会缓慢地嵌入洼地之中。待到冰期的严寒席卷大地时,日渐增厚的积雪堆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低海拔处下滑。由此,积雪堆便形成了原始的冰川,而那些洼地则成为了冰斗的雏形。
很快,随着积雪堆的下滑,孕育冰川的粒雪盆与从高地中流出的冰舌之间的区别开始显现出来。同时,约翰逊所阐述的机理也一刻不停地在高地中挖掘着巨大的裂隙。当冰川的顶端正在撕咬着剧场状的冰斗时,其底端也攻入了山脚下的古老河谷,并使它们改头换面,以彰显冰川独特的设计。冰斗裂隙中的碎屑岩土被冰雪冻结成块,它们随着冰川倾斜而下,沿路将更多的岩体从冰床里拔蚀而出。在冰川流动的过程中,其中的岩体或凿,或碾,或刮落,或磨平,逐渐消除了河床上的棱角。久而久之,V形的古老河道被冰川刨蚀成了宽阔的U形冰谷。这种U形冰谷正是冰川地貌在低海拔地区的主要表现形式。
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中北部的比格霍恩山脉
与此同时,溯源生长的剧场状冰斗则以相反的方向不断地塑造着高山地貌。从高山上看,相对稳定的冰斗地貌就像是一块松软的面团,上面布满褶皱,反复被一只巨大的手捏成了有十几层的饼干。冰斗的持续发育几乎使原有的高山地貌面目全非。随着冰斗的扩张,数个冰斗之间的岩壁会越来越薄、越来越陡,逐渐演变成如刀锋般的脊刃,突起的角峰刺破天空,蔚为壮观。在这个过程中,朝着相同的山脊方向扩张的两个冰斗会不断地削蚀彼此间的岩壁。最后,每个冰斗都会形成一种被三面陡峭而狭窄的边壁围成的围椅状地貌。
在阿尔卑斯山等冰雪至今仍徘徊不去的地方,壮观而成熟的冰川地貌比较常见。在两个冰斗相连生长的地方,冰斗之间的山脊上会凹陷出一道侧缘鲜明的沟谷,这极大地方便了那些想要攀登冰川角峰的登山者。倘若三个或者更多的冰斗相邻生长,在旧有高地的基础上便会形成陡峭而高耸的锥状岩体。阿尔卑斯山上的少女峰与马特峰便是由冰斗地貌发育而成的角峰,它们居高临下,孤傲地俯视芸芸众生,无惧各种恫吓、摧残和侵扰。
而在冰川几近消亡的山脉,冰川活动所塑造的地貌则一览无余。那一度凄美孤傲、刺破天际的冰霜,最终选择用自己的融水去滋养谷间麓下的草场与森林。继冰川源头的冰斗地貌之后,冰蚀谷给山体留下了又宽又深的平行凹槽,它们都是冰川活动的印记。此外,冰川还通过一系列作用,在光滑规则的河谷中挖出许多巨大的阶梯状的岩槛。在岩槛处,瀑布飞流直下,连接着一个个如紫水晶般镶嵌在峰峦之间的冰斗湖,仿佛穿起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珠。
支冰川谷的谷口常常被主冰川侵蚀后退,而且,由于支冰川侵蚀基岩的速度比主冰川慢,两者的冰床往往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结果,许多支冰川的谷地就会变成一些陡峻的关隘。等到冰雪逐渐退去,山谷又重归为溪流的天地。只是,与往昔的平缓流淌的河水不同,如今的溪流欢快地流淌着,跳跃着,它们跃过悬崖,一头扎进低洼的河谷,随着浩荡的江河远去。有时,悬崖太高太陡,以至于水流还没跌落低地,便化为一片水雾。正是此番盛景使得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一举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
通过削蚀山峰和掘蚀河谷,冰川生产出了大量的岩屑。这些岩屑被不断延伸的冰舌携带着,被搬运到山谷谷口的蜿蜒的脊背上,也被堆积在山前的宽阔平地上。由于冰碛物的堆叠,这些地区逐渐变成了平缓的丘陵地带,久而久之,草场与森林便会覆满大大小小的山岗。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大自然以近乎完美的工艺,勾勒出了其艺术殿堂中最为高贵,也最为壮丽的图景。
少女峰是瑞士的著名山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