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形成
地球
关于地球的起源,从古到今,人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说法。如我国远古时代,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西方基督教的《圣经》里,也有上帝花了六天工夫创造世界的叙述。
我国古语说:“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那时候的人们认为,最初宇宙是混混沌沌的,待混沌一分开,阳和阴、天和地也就分清楚了,轻清的物质上浮变成蓝天,重浊的物质往下凝聚变成大地。这种说法尽管提到了物质的上浮和下凝,但是它并没有说明混沌是怎样分开的,也没有解释地球和太阳以及与其他行星的关系,因而,地球的起源问题并未说清楚。
到了18世纪,法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有关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他指出:太阳系是由一团弥漫在太空中的物质微粒凝聚而成,通常这些物质微粒弥漫成云状,叫做“星云”。同时,康德还认为,形成太阳系的物质微粒,最初分布在比今天太阳系大得多的空间范围里,这些微粒在这个范围里飘浮。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物质微粒互相吸引,密度大的微粒吸引附近密度小的微粒,逐步形成团块;较大的团块又吸引较小的团块和微粒,成了中心团块(又名引力中心);中心团块又不断吸引周围的微粒和团块,变得越来越大,直至最后凝聚成太阳。有些团块或微粒在向中心团块迁移的过程中,由于相互碰撞,产生偏移,它们并没有落入中心团块中,而是在其引力的作用下,围绕中心团块旋转起来。之后这些团块和微粒又各自形成小的引力中心,吸引四周的微粒,最后凝聚成行星。一般而言,行星四周的微粒也有类似的凝聚过程。按照康德的“星云说”,人们把地球的形成归结于“没有落到太阳中心的微粒凝聚作用”。事实上,“星云说”是康德提出的一种假说,这一理论把太阳系的形成解释成为星云物质按其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一个过程。此后,另一位比康德晚几十年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也提出了与之相似的观点,并且还用数学计算进行了论证。
地球的形成
尽管后来的许多科学家发现“星云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大多数的人们还是接受了这种假说。有趣的是,“星云说”可谓是到目前为止,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假说之一,许多科学家都从各方面不断地完善了这种说法。
众所周知,地球不仅是我们人类的共有家园,而且也是其他生物所共有的家园。爱护地球,珍爱生命,要从认识地球的形成开始。作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的外部被气体包围着。其实,在最初形成时,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火球。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这个火球较重的物质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火球较轻的物质漂浮到地面,冷却后形成了地壳。大约在46亿年以前,地球的大小就已经和今天的地球相差不多了。原始的地球上,既无大气,又无海洋。在最初的数亿年间,由于原始地球的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的不断撞击等原因,造成地球内熔液不断上涌,因而,地震与火山喷发也就随处可见。地球内部蕴藏着大量的气泡,在火山喷发过程中,从内部升起形成云状的大气。这些云中充满了水蒸气,然后又通过降雨落回到地面,降水填满了洼地,注满了沟谷,最后积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到了距今25亿年至5亿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出现了大片相连的陆地,于是地球就形成了。
事实上,无论从哪方面来解释,地球的起源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起源的呢?这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知识小百科
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银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嫦娥、玉羊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