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洲的海岸线
在我国由南到北,就有好几条大断裂,其中有一条南起安徽卢江,经山东郯城,横跨渤海而进入辽宁。这些大裂缝带,都有超基性岩、中酸性岩和火山岩等大量分布而且连续。
从古地理业已得知,直到太古代我国东部仍有部分地区处于海水浸泡之中,可见我国东西地势偏倾和裂陷是与月球初期挤压密切相关的。再往西南到印度洋西边,在考察到非洲时,非洲岸边尤其东海岸并不像欧洲那样零散,又完全不像是被侵蚀和受自然风化缓慢展平的。
据非洲东海岸旅行者的观察记载,它不仅外形显得平直,而且离海岸约三四百千米处常常见到像城墙一样的悬崖,这样整齐的悬崖,无疑是原始断裂的痕迹部分被保留下来了。
再向西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自然早就成了地球上最大的一条裂带,曾被一些地质学家称为“地球上的伤疤”,它全长6000多千米,平均宽度达30~40千米,以北纵贯整个东非高原,大大小小的断裂带构成了几十个奇奇怪怪的湖泊。引人入胜的尼亚萨湖,水深超过700多米,更有趣的坦噶尼喀湖甚至深到1400米。这些湖泊又窄又深,很明显它象征着被挤压裂缝部分,正是由于原始地壳裂缝的遗痕才构成了这些湖泊。
此外红海长达六七千千米,但很明显它也是裂纹,是远古地壳即非洲与亚洲大陆壳被月球击破后残存的另一条深陷的裂痕。有人发现到目前这段裂谷仍然在加宽。此外格陵兰与欧洲大陆之间的距离也在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内部岩浆还在膨胀造成的。因此红海地区除了水位较深处,受地热影响水温比其他区域会更高些,同时红海也是地球最早的积水聚盐成分最为复杂的洼地之一。
尽管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的西南角,北埃塞俄比亚的阿法三角区以及亚丁湾的不断扩大分裂,但并不意味这是新海洋的雏形,它们实际上只是远古裂迹较近期又继续松散的部分,而不再可能形成大西洋那样的新大洋。
令人饶有兴趣的是,在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海峡西部有一块低平原,它的面积形状与东部马达加斯加岛面积形状极为相似。可见马达加斯加岛原始是非洲东部上的一块古陆壳,只是自出现裂纹后基于非洲大陆在地球自转影响下,随着陆块的分离而分离,从而才出现了莫桑比克海峡。
再往南看,在南极洲北部罗斯海形成的海湾中又缺少了一块古陆壳,那块陆壳一部分构成了澳大利亚,另一小部分构成了新西兰。
再往北观察,人们同样还可以发现,亚洲东北角原苏联境内的鄂霍次克海,当把勘察加半岛迁入后也近于吻合,可见原始上它们是互相连接的部分。
让我们再往东考察一下南北美洲总体陆块的裂断形状。猛一看南美洲这块大陆,第一个印象就是它很像一个三角形,如果把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及部分南极洲放在它们中间,那么南美洲与非洲就更明显地证实它们是属于同一古地壳连接中最近的部分,尤其南美洲是月球原始推挤运动过程中到达最远的一大陆块,后期在地球自转影响下掉队了,它相对太平洋中心又漂移回来了一段距离。
因此它的西部大陆架边缘显得格外垂直、窄狭,临界海沟也必然较深。所以南美洲西海岸形成为地球上高低最为悬殊的地区。北美洲北部显著的特点是,形成了世界上大岛环抱且多大湖泊的地方。
例如加拿大哈德逊湾以北的破碎带,美国与加拿大国界上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执安湖等,这些岛屿和湖泊的形成与东南亚花彩岛和非洲湖泊的形成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它们不是挤压或涨裂所致,而是北美洲向东移动撕裂造成的结果。比各大陆岛屿更小更散碎的陆块到哪里去了呢?原始地壳相对更小的破碎块后期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它们漂向了南极或北极去了。
据说很早就有人发现,南、北极都有很多巨大的“散碎砾石”,地质学家们考察了其他许多地方,有一些与当地地质成分结构完全不一样的大量巨型石块,即所谓的漂砾,其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多角形。这些庞然大物有的被深深地埋在泥沙里,有的则分别寄托在层次整齐而深度不同的沙砾之中。对于这些“不速之客”,按英国学者赖尔的见解说:“包括南、北极的巨型砾石都是岩石经过长期剥蚀作形成的,它们最初被冻结在冰层里,伴随着冰块洋流而漂移。在水层裂解后它沉入水底,当海底逐渐变为陆地时,它又重新陷入到沉积层中。至于砾石周围的沙子,可能是巨砾二次风化的,也可能是邻近山石河流风化物。”但是巨大的异地漂砾怎样从坚硬的岩石分解成块?
赖尔时代无法说明,特别在砾石未经风化以前的亿万年前会更为庞大和坚固,根据水的比重和洋流冰冻的情况,是很难把它们撒向南北极的。再则既然是剥蚀,它被运到水里只能构成水成岩的薄片,而一层层剥蚀性的风化和水解是根本不可能造成巨型石块的。
新说认为巨大漂砾根本不是什么自然风化产生的。它们应该是遥远古地壳破裂过程中的极小部分,在原始熔岩沸腾的时代,因岩浆比重大于砾石,故而砾石才能漂起来,并在地球自转影响下逐渐被推向两极。
据调查,北美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海岸、南美洲的智利、巴塔哥尼亚和南乔治亚岛等不少地方,至今还遗留着这些巨大的石块。
欧洲北部一些海岸边的海洋里,也曾发现过一些零碎而又异常巨大的石块,而且这些石块最明显的特征正是花岗岩。因此大砾石就是原始古地壳的组成部分。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曾成功地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和方法分析了世界,特别是东南亚的地质资料,发现在亚洲和其他大陆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力学性质和地质构造类型。他曾指出:它们的差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分布与组合规律的。这些规律不仅清楚地反映出各大陆地壳水平运动有着普遍性,而且还反映出它们与地球整体运动都有着内在联系。
我们认为各种地质、陆块、地裂的成因,无论从表面看去是怎样的特别、离奇和难解,但它们总是与整个地球最初期奇遇的破裂与月球的冲击力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