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农耕习俗与饮食

农耕习俗与饮食

时间:2023-01-20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农耕习俗与饮食一、农耕环境对饮食的影响从采摘鲜果到逐水草而居再到种植五谷,人类在漫漫历史旅程中不断进步,从处于被动地位的食物攫取者一步步过渡到处于主动地位的食物生产者,但在这过程中人类的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因此,南方人形成了数月不吃面食,但不可一日不吃米食的饮食习俗。而所食之物大多是生产耕作所得,所以饮食与农耕生产关系深厚。
农耕习俗与饮食_农耕习俗

第一节 农耕习俗与饮食

img77

img78

img79

一、农耕环境对饮食的影响

从采摘鲜果到逐水草而居再到种植五谷,人类在漫漫历史旅程中不断进步,从处于被动地位的食物攫取者一步步过渡到处于主动地位的食物生产者,但在这过程中人类的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类,其生产、生活习俗必然也会烙上当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印记。南方的烟雨濛濛,成就了鱼米之乡;北方的黄土滚滚,育就了旱作之乡。

南北截然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呈现的必定也是迥然不同的农耕文明。南方所处的纬度较低,因此阳光充足;南方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气候,湿热多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土壤肥沃耕作面积大。拥有着丰沛水量、肥沃土壤、充足阳光的南方,自然而然成为农作物生长的圣地,形成了“稻粟两熟”的农作物生长模式。相对来说,北方所处的纬度较高,因此阳光相对较少;北方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土层较薄,耕作面积较小。由于水、肥、热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北方主要以小麦、玉米、高粱等旱作物为主,形成了一年一熟的农作物生长模式。由此形成了“南人吃米,北人吃面”的这种饮食格局。

水稻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已经被发现,作为南方水稻产区代表的浙江省(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浙江省),主要食物是稻米。那里一日三餐都吃米饭,早晨会吃用大米慢慢熬煮成的粥,有的人家也会用隔夜的剩饭加水一起煮成泡饭作为早饭。中餐对于南方生活习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餐,俗话说“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几乎整个南方中餐都是以米饭作为主食。因为南方稻米一年两熟,产量很大,所以南方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俗。南方也种植小麦,食用面食,但面食始终只能充当米食的配角。因此,南方人形成了数月不吃面食,但不可一日不吃米食的饮食习俗。

与南方河姆渡文化相对应的要数北方的仰韶文化,陕西是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公社遗址的所在地。作为炎黄故里的陕西,首先映入人们脑中的就是那十三朝建都于此的历史积淀,其次便是闻名遐迩的陕西面食。说到面食,南方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细长、无味的面条,其实北方的面食不同于南方的面食。以陕西为例,陕西居民日常饭食主要是小麦面粉制成品,分为面条、蒸馍、锅盔三大类。面条种类很多,有直接用清水加盐煮成的清汤面,有面条煮熟后加入卤汤做成的臊子面、炸酱面、酸汤面等,还有面条煮熟后加入葱花等作料直接用热油泼浇而成的油泼面。蒸馍其实就是南方所称的馒头,只是关中人把它叫做“蒸馍”,陕西的蒸馍还可以做出不同的形状,花样多达100多种。锅盔则是用硬面做成的又大又厚的饼。锅盔虽然又厚又硬,但却香酥可口,即使牙口不好的老人也十分喜爱。面食是北方的主食,但陕西的特色面食已经作为一种特色小吃流行开来。例如,肉夹馍、羊肉泡馍和葫芦头(用猪肠和猪肚做成)等已经作为陕西的特色小吃在全国流传开来。

二、农耕生产对饮食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人类生存的头等大事自然备受重视。而所食之物大多是生产耕作所得,所以饮食与农耕生产关系深厚。

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农忙时期任何事情都没有农业生产重要,此时饮食要配合农耕生产发生相应转变。在过去,由于农民较为贫困,农闲时基本是以早晚吃粥、中午吃饭为主,而且粥中常常加入较多的水以节省开支。但在农忙时期,每家每户不仅增加了用餐的次数,还将稀粥改为干饭,以保持旺盛的体力,支撑艰辛的劳作。

现在,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农家依旧习惯在农忙时改善饮食。江西一些农村,在农忙时要在凌晨3点多起床干活,到了早上6点左右家里的主妇会送来早点,一般是米饭或者炒米粉,再配以自制的咸菜或辣酱。中午11点左右劳动者会回家吃午饭,因为午饭是正餐,加之是农忙时期,所以此时的午饭主要是米饭和丰盛的菜肴,但是为了节约时间,中午的菜肴一般是头天晚上准备的。下午3点左右劳动者在劳作休息时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点心来充饥,如南昌用干糯米粉、冻米粉和绵白糖做成的白糖糕和用大米、熟芝麻为主料做成的芝麻糖饼。晚上7点左右劳动者开始收拾农具回家吃晚饭。由于一天的辛苦劳作,吃晚饭相对来说就不那么匆忙了,晚上的饭菜也相对更加丰盛,春耕时期江西最有特色的一道菜要数藜蒿烧腊肉,即用鄱阳湖野生的草去根后和腊肉一起炒,此外还有赣州特色小炒鱼。几道简单易做的家常菜再配以农家用糯米自制的米酒,丰盛的菜肴和醇香的美酒既消减了一日的辛劳,也给农民带来秋收的期盼。由于农耕的繁忙和辛劳,打破了原本“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的生活习俗,农忙时节人们的晚餐变成了正餐,相应的生活习俗也与农闲时有所不同,可见农耕生产潜移默化了人们的日常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