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祁连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岩系年代学与构造演化
祁连造山带与秦岭造山带、昆仑造山带构成中央造山带的主体(边千韬等,2002),横亘于中国大陆中部,北邻塔里木、华北地块;南接古特提斯缝合系(东段南接古特提斯缝合系中的扬子地块);西经帕米尔、西天山,向欧洲苏台德造山带延伸;东被郯庐断裂错断,经山东五莲、荣城向朝鲜半岛延展(姜春发等,2000)(图-31)。“中央造山带”在西秦岭以西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地区由众多微陆块和分隔这些微陆块的早古生代蛇绿岩带组成,构成条块分割格局,总体为多岛洋的构造格局(潘桂棠等,1996;殷鸿福等,1998;陆松年等,2004;许志琴等,2006,2007)。其中被蛇绿岩带所挟持的中祁连、欧龙布鲁克(全吉)、柴达木和东昆北等微陆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前人认为与扬子陆块具有较强的亲缘性,同属新元古代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它们是在新元古代末期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并进入当时冈瓦纳大陆与西伯利亚陆块、北美陆块和波罗的陆块之间的原特提斯构造域(潘裕生,1994;潘裕生等,1996;许志琴等,2000;陆松年等,2004;董国安等,2007)。而这些微陆块之间发育多条由蛇绿(混杂)岩和岛弧火山岩组成的早古生代缝合带,则代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时期这一地区发育的多个洋盆和岛弧。
图3-1 昆祁秦缝合系略图
(据边千韬等,2002)
缝合带:SLS﹒双湖澜沧江;BNS﹒班公湖怒江;YZS﹒雅鲁藏布江;KSS﹒库地苏巴什;MKS﹒麻扎康西瓦;ALS﹒阿尔金;NQS﹒北祁连;QNS﹒柴达木缘;QWS﹒祁漫塔格乌妥;EKSS﹒东昆仑南缘;SDS﹒商丹;MLS﹒勉略。微地块:WK﹒西昆仑中段;MSQ﹒中南祁连;QDM﹒柴达木;AK﹒阿牙克库木;MQ﹒玛沁;WD﹒秦中大别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一呈北西西南东东走向,长800km、宽400km的加里东造山带。其北界为河西走廊,南界为柴达木盆地,东接西秦岭造山带,西界为阿尔金断裂带。祁连造山带由北祁连加里东构造缝合带和柴北缘加里东缝合带及其所分割的前寒武纪中南祁连微地块、华北地块(阿拉善地块)以及柴达木地块组成,形成由“三块”和“两带”构成的复杂的大地构造格局(图3-1)。
其中两个缝合带的蛇绿岩分别代表着消亡的北祁连加里东洋和柴北缘加里东洋,而其中的花岗岩类岩石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则记录了加里东晚期两个洋盆俯冲消亡,以及阿拉善地块、祁连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之间板块汇聚与碰撞造山的动力学过程。在造山带之中除发育与加里东期构造演化阶段有关的沉积地层、火山建造以及侵入岩浆活动及其产物外,还分布以地块或碎块形式出现的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岩系。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在加里东期或期后的不同构造演化阶段中,均不同程度卷入到造山过程之中,并遭受了构造变质变形作用不同程度的改造,是造山作用前构造演化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恢复前寒武纪构造面貌的主要研究对象。而加里东期火山岩、花岗岩则是板块构造演化的岩浆响应,它们与同期相伴的沉积建造和构造变质变形一起,记录着板块构造扩张、汇聚、碰撞造山等构造演化过程的信息。
图3-2 祁连造山带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和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范围
TR﹒走廊过渡带;NQ﹒北祁连;CQ﹒中祁连;SQ﹒南祁连。蛇绿岩:①熬油沟;②塔敦沟;③百经寺;④清水沟;⑤拉脊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