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资源的现在及未来
开心问答
你知道什么是海洋矿产资源吗?
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成倍地增长,陆地地壳中的矿产资源储量逐渐减少,有的趋向枯竭,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将成为21世纪工业原料的重要供应基地。
海底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从近岸海底到大洋深处;从海底表层到海底岩石以下几千米深处,无不有矿物分布。而且矿种繁多,从固体矿产到液体矿产和气体矿产均有。不少矿产其分布规模之大,储量之丰富是陆地所不及的。
埋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不论其生成环境是否属于海洋环境,都将列入海底石油资源。
近四十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79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海底有石油,这在过去是不大好理解的。自从19世纪末海底发现石油以后,科学家研究了石油生成的理论。在中、新生代,海底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挤压,形成许多沉积盆地,在这些盆地形成几千米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的遗体(它们在特定的有利环境中大量繁殖),以及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有机质。这些沉积物被沉积的泥沙埋藏在海底,构造运动使盆地岩石变形,形成断块和背斜。伴随着构造运动而发生岩浆活动,产生大量热能,加速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并在圈闭中聚集和保存,成为现今的陆架油田。
我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外国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
渤海是我国开发的第一个海底油田。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 000米,最厚达7 000米。这是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由于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一系列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东海大陆架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厚约2 000~3 000米,有的达6 000~7 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生油岩层厚达1 000~4 000米,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 800亿立方米,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因此,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
海上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在海上寻找和开采石油的条件与在陆地上不同,技术手段要比陆地上的复杂一些,建设投资比陆地上的高,风险要比陆地上的大,因此,当今世界海洋石油开发活动,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国际合作的方式。
我国为了加快海上石油资源开发,明确规定我国拥有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和管辖权;合作区的海域和资源、产品属我国所有;合作区的海域和面积大小以及选择合作对象,都由我国决定等一系列维护我国主权和利益的条款。
合理利用外资和技术,已成为加速海上石油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随着世界上工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陆地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趋短缺、衰竭。人们唯有把占地球表面积71%以上的海洋,作为未来的矿产来源。
海底矿产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石油、天然气外,还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至今已发现海底蕴藏的多金属结核矿、磷矿、贵金属和稀有元素砂矿、硫化矿等矿产资源达6 000亿吨。若把太平洋底蕴藏的一百六十多亿吨多金属结核矿开采出来,其镍可供全世界使用两万年,钴使用34万年,锰使用18万年,铜使用1 000年。更为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海底锰结核矿石(含锰、铁、铜、钴、镍、钛、钒、锆、钼等多种金属)还在不断生长,它决不会因为人类的开采而在将来消失。据美国科学家梅鲁估计:太平洋底的锰结核,以每年1 000万吨左右的速度不断生长。假如我们每年仅从太平洋底新生长出来的锰结核中提取金属的话,其中铜可供全世界用三年,钴可用四年,镍可以用一年。锰结核这一大洋深处的“宝石”,是世界上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然而要从四、五千米深的大洋底部采取锰结核,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一定要有先进的技术才行。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能够办到。我国也已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大洋锰结核的条件,在21世纪,可望实现生产性开采。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源,只要我们能合理的开发、利用,它将循环不息地为人类所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21世纪人类的重要资源供应地。
答:海洋矿产资源在广义上包括海底的矿产资源和海水中的矿产资源两大部分,但一般理解海洋矿产资源仅指海底的矿产资源。海底矿产资源依据产出海域划分成滨海砂矿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大洋矿产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