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云冈石窟岩体热成像某一时刻温度场分析

云冈石窟岩体热成像某一时刻温度场分析

时间:2023-01-22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以第11窟窟门上窗为中心,对该区域进行了红外热成像分析。在局部出现相对低温部位,分析为高含水地段。在监测范围内,崖壁的坍塌破坏主要为第11窟上窗与下部门之间的岩体。混凝土的温度明显高于砂岩的温度,形成一个高温白色区。A区为一典型的顺结构面滑动的松动体,目前破坏比较严重。稳定性低的部位,正是高温分布区。
云冈石窟岩体热成像某一时刻温度场分析_石窟岩体结构稳定

8.2.2 云冈石窟岩体热成像某一时刻温度场分析

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比较敏感地得到岩石表面的温度分布图(附图23、附图24)。从对第10窟柱子表面风化开裂体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破损岩体在辐射作用下,周围岩体对其缓冲作用较弱,表面容易出现能量蓄积,因此温度上升非常快。通过绘制高温范围,可以准确得到表面开裂岩体的范围。这种方法在研究片状开裂岩体时效果非常好。

以第11窟窟门上窗为中心,对该区域进行了红外热成像分析。从5月18日早上红外影像可以看出(附图25),除了洞窟外,红外图像比较均匀。从红外图像上,可以比较清楚地分辨出垂直向构造裂隙的发育。

中午的红外影像相对于早上出现明显的变化(附图26),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顶部古代人工砌体与山体间不属于一个整体,岩石风化严重,形成大量松动块石,因此温度上升速度非常快,形成一条形的高温区。在局部出现相对低温部位,分析为高含水地段。另外,该古代砌体曾经出现过坍塌,20世纪曾经进行过修补,导致在顶部左侧(西侧)岩体(黄绿色)与古代砌体(白色)之间有一块红色区域。

(2)通过红外影像可以比较清楚地得到历史危岩体修补区,据此可以分析历史上岩体的坍塌范围,为分析现代危岩体的发育和预测未来危岩体范围提供依据。在监测范围内,崖壁的坍塌破坏主要为第11窟上窗与下部门之间的岩体。该处小型洞窟发育,应力集中,导致大块岩体破坏,历史上采用混凝土进行过修补。混凝土的温度明显高于砂岩的温度,形成一个高温白色区。另外在红外影像照片左下角,为第12窟采用黑色凝灰岩进行修补的区域。该岩石颜色较深,容易吸热导致温度升高非常快,形成一局部相对高温区。关于修补体的识别,可详细参见附图27。因此,通过温度场分析,也可以分析历史修补期次、材料等。

(3)从现有危岩体的识别上看,红外影像技术可以比较迅速地识别小型松动块体。例如,在第11窟窟门顶部发育松动岩体,红外影像上出现比较明显的环形高温区,与该处危岩体的分布吻合(附图26)。这类危岩体典型的如图片中的D、E、F。在第11窟上窗两侧均为相对孤立的垂直受力柱,现在已经明显开裂破坏。从红外影像成果上看,C、D区高温分布与破裂体范围一致。A区为一典型的顺结构面滑动的松动体,目前破坏比较严重。稳定性低的部位,正是高温分布区。

因此,通过升温过程的红外影像成果,结合现场调查,可以辅助识别历史坍塌部位、历史坍塌修补体及现有浅层危岩体的发育,为提前、远距离识别石窟危岩体的分布提供了比较好的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