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新的理论计算研究

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新的理论计算研究

时间:2023-01-24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新的理论计算研究沈孝宇1,初振环2摘 要:砂井排水固结方法广泛应用于大面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现行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论的局限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据此,推导出砂井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计算公式。
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新的理论计算研究_深圳地质工程三十

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新的理论计算研究

沈孝宇1,初振环2

(1.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518026)

摘 要: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方法广泛应用于大面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现行的计算方法,由于理论的局限性,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本文提出的新的理论计算模型建立在软黏土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之上,并依据特定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得方程解,从而得出砂井排水固结时间与软黏土主固结系数、初始含水量、液限及砂井直径等之间的关系。新的理论计算提出了满足工后剩余沉降量要求的软黏土含水量计算方法(即“剩余含水量”)。据此,推导出砂井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详细解析了此方法的计算程序和计算结果,理论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十分接近。

关键词:软黏土;砂井;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剩余含水量;逐级堆载

The Theoreticalcal Culative Research of Geodrain Consolidation of Preloading by Progression

Shen Xiaoyu1,Chu Zhenhuan2

(1.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2.Shenzhen Municip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Shenzhen,518026)

Abstract:Drainage consolidation method with sand well(or PVD)has been widely used in largescale soft clay treatment works,the results of current calculation method haven’t meet the actual situation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heory.Based on soft clay’s moisture changing over time,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new theory has been established.According the specific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nitial conditions,the relationship of some essential factors has been draw,such as sand well consolidation time,coefficient of primary consolidation,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and Liquid Limit of soft clay,sand well’s diameter.The new method,namely,the“residual moisture”,which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ost-consolidation by progressively preloading has been draw.The calculation procedures and calculations of the method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by project.The results are very close to measured data.

Key words:soft clay;sand drain;geodrain;drain consolidation;residual water content;preloading by progression

1 前言

砂井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理论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早在1929年美国Moran D E获得该方法的使用专利,1930年和1948年分别有Barron和Glover推导出砂井排水固结方程,直到近年在教科书和国内所有地基处理规范、手册上的理论计算方法[1,2][8,9],都是对上述作者理论的修正。其共同特点是以Terzaghi.K和Barron的一维固结理论为基础,推导出平均固结度img160的计算式,并结合最终沉降量(S0)的计算,得出主固结沉降量(St)及工后剩余沉降量(ΔSt)计算式。上述理论计算方法的主要不足是:

(1)任何固结压力(∑ΔP,即预压荷载)都存在相应的从0%~100%的平均固结度(Ut),固结沉降量(St)及工后剩余沉降量(ΔSt),而不能从理论上直接得出确定的代表特定淤泥层的主固结量。

(2)固结沉降理论计算方法与固结度计算之间毫无关联。

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笔者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5,6]。图1所示为砂井竖向排水体固结物理模型,是由无数个以砂井为中心的单元组成。砂井直径(dw),砂井间距(d)呈等边三角形布置(模型同样可用正方形布置),在填土(石)静荷载作用下软土孔隙水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ht),使孔隙水排向每个单元径向中心——砂井。通过竖向砂井排出软土体外。每个单元的排水固结情况相同,因此,可以取其一个排水固结单元进行分析和理论计算。

img161

图1 砂井排水固结计算模型

2 砂井排水固结单元的计算理论

2.1 假设条件

(1)饱水软黏土是均一的。

(2)在排水主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K)保持不变。

(3)排水过程影响圆半径扩展变化与其含水量变化呈线性关系。

(4)预压荷载是瞬时加上的。

2.2 竖向排水固结单元的固结微分方程的建立

将每个竖向排水固结单元平面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用与其面积相同的圆面积替代,这个圆面积称为“影响圆”,其直径为de,半径为re

对于正方形:

de=1.13d

对于等边三角形:

de=1.05d re=de/2

根据物理模型,排水单元中心半径为re的单元柱体内孔隙水在dt时间内排向砂井的水量(dq)为:

img162

因孔隙水排出,单元圆柱体竖向微元在dt时间的体积减少为(dV):

img163

在dt同一时刻,排出的孔隙水量(dq),应等于孔隙体积减少量(dV)。即:dq=dV

img164

img165

2.3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依据图2建立的物理模型所示的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可表示如下。

边界条件:    rt=rw,ht=0

初始条件:    t=0,Wt=W1

img166

图2 Wt与rt的关系图

式(5)中的rt为固结排水过程“影响圆”的扩展范围半径,随此过程,软黏土含水量(Wt)由初始值(W1)下降到最终的液限含水量(WL)(WL为软黏土排水固结极限含水量[5]),rt由re变化到rw,可以将rt和Wt设为线性关系,表达如式(6),其图形见图2。

img167

式(5)中的ht为排水固结过程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水头,当“影响圆”扩展半径由起始值(re)下降到终值(rw),相应的ht即由h1(孔隙水压力水头最大值)下降到零,可将ht和rt设定为线性关系,表达如式(7),其图形见图3。

img168

2.4 砂井排水固结的方程解

将式(5)积分得:

img169

依据边界条件:当img170

将式(9)代入式(8)得:

img171

img172

图3 ht与rt的关系图

img175

将式(11)积分得:

img176

依据初始条件,t=0,Wt=W1

img177

将式(13)代入式(12)得:

img178

将式(14)两边同除以(W1-WL)·h1,h1为初始超静孔隙水压头高度。并依据相关文献[5]得知:最大主固结比img179,式中Θ为主固结系数。

则式(14)可改写为:

img180

式(16)即为砂井瞬时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软黏土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方程。

当Wt=W1时,t=0,rt=re;Wt=WL时,t=∞,rt=rw

证明式(16)符合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式(16)的图解可用深港西部口岸场坪软基的土工参数及塑料排水板地基处理设计参数[3],解析如图4所示。

img181

图4 深港西部通道淤泥土层不同初始含水量条件下塑料插板排水主固结时间(t)曲线

式(16)的计算参数:淤泥初始含水量W1=91%,淤泥液限WL=56%,淤泥比重GS=2.67,填土重度γs=19kN/m3,水重度γb=10kN/m3,堆载填土高度hs=11m,淤泥渗透系数K=2.015×10-5m/d=2.33×10-8cm/s,插板中间距为1.0m,影响圆半径img182 0.525m,塑料排水板等效圆半径rw=0.035m。

3 逐级堆载预压计算

3.1 工后剩余沉降量(ΔS)相应的主固结时间(t)及剩余含水量(Wt 0)的计算

主固结工后剩余沉降量(ΔS)是软基处理工程变形控制的重要指标,下面推导计算孔隙中重力水排出产生的主固结剩余沉降量(ΔSη)的计算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5]得知:ΔSη=Sη-St

img183

解上式得:

img184

Wt 0即为满足剩余沉降量要求的含水量值,称为最终“剩余含水量”。

利用式(17)得到的Wt 0代入式(16),便可求出达到满足剩余沉降量需要的主固结时间(t)。

3.2 逐级等荷载堆载预压排水固结计算

工程实际情况表明堆载不是瞬时完成,而是逐级堆载施工的,因此堆载预压是一个过程,饱和软黏土的排水固结所形成的地基沉降也将是一个过程。可见式(16)指的t=f(Wt)的计算式不能简单地用于逐级堆载预压,必须结合施工实际情况予以修正。现假定逐级堆载预压是等荷载法加载,相应软黏土的含水量也是等量级下降,一般工程施工逐级堆载可划分四至六级增加,含水量也将分为四至六级下降。

3.2.1 软黏土含水量下降分级

img185

各级软黏土含水量下降值可写为:

img186

其他符号同前。

3.2.2 逐级堆载预压分级及级差

与含水量下降分级相反堆载分级增加,其每一级的荷载增量ΔP=∑ΔP/i,第i级荷载为iΔP。

式中:∑ΔP——总堆载量;

i——加载级数。

3.2.3 逐级堆载形成超静孔隙水压力头(h1)高度初始值及其消散过程取值(H1i

本文式(16)并没有直接反应堆载预压的各级荷载量,而是采用由堆载预压荷载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头高度(h1)(以下简称水头高度)。

式(16)为瞬时一次性加载(即t=0),此时应形成的超静孔隙水压力(u1)应等于总荷载量(∑ΔP),即:

img187

u1用水头高度(h1)表示,可写为

img188

工程实际情况不可能瞬时加载,因而也不可能形成h1水头高度。在逐级堆载预压条件下,可将每一级等量加载视为瞬间状态,其形成的每一级水头高度(Δh1)可写为:

img189

应特别指出逐级堆载过程形成的水头高度值不可能是每一级的叠加量。这是因为堆载预压的本质是随着软黏土孔隙中重力水排出,超静孔隙水压力水头下降(即孔隙水压消散),土体固结,这个特征将伴随逐级堆载预压的全过程。

因此,后一级堆载预压是在前一级堆载预压及其孔隙水压力消散一定时间后的基础上。但是前一级堆载预压形成的孔隙水压力(或水头高度)完全消散殆尽,需要相当长的预压施工时间,这是工程工期所不允许的,所以在现行的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都明确规定:当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量超过预压增量的60%应停止堆载,亦即孔隙水压力增量与荷载增量之比(称荷载比)不应大于0.6。工程上的逐级堆载实际操作荷载比值取0.4~0.5比较安全。这就是说每一级堆载增量形成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水头值要消散50%~60%后(即荷载比值等于0.4~0.5)才允许下一级开始堆载。因此逐级堆载形成的“水头高度”就不是简单的逐级增量的叠加,而应减去因孔压消散而失去的部分“水头高度”。依据上述工程实际的逐级堆载预压过程,其每一级堆载形成的“水头高度”的初始值可以表达见表1。

表1 荷载比为0.5等荷载逐级堆载预压各级初始超静孔压水头高度值h1i计算表

img190

注:1.各级堆载开始,当t=0时,ΔP=Δu为初始状态;

2.img191γw为水的重度;

3.h11,h12,h13…指荷载比为0.5时各级初始水头高度值。

3.2.4 逐级堆载预压主固结系数(Θit

逐级堆载预压过程的各级堆载预压可视为独立的计算单元,它们都有各级的初始水头高度值(h1i),也有各级的初始含水量(W1i)及各含水量下降值(Wit0),亦具有各级的主固结比(ηti),可表达为:

img192

因此,各级堆载预压也必定具有各级相应的主固结系数(Θit)。

各级的主固结系数可表达为:

img193

在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过程中,主固结系数为变量,不应视为常量。

3.2.5 逐级堆载预压过程中各级的ht及rt值的计算

逐级堆载预压过程中各级的ht及rt值可按下式计算:

img194

3.2.6 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时间(t)计算式

式(16)的表达式按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的实际过程可以表达如下。

第一级堆载预压时间:

img195

第二级堆载预压时间:

img196

第i级堆载预压时间:

img197

总堆载预压时间img198

以上式中:Θit——主固结系数,Θit=Kh1i/ηti;

其他符号同前。

式中各级Wit0用式(19)计算,各级的hti用式(25)求得。

4 计算实例

深圳—香港西部口岸大面积填海地基处理施工图设计—插塑料排水板逐级堆载预压排水固结计算[3][4]

4.1 设计计算参数

4.1.1 淤泥土、砂垫层及预压填土计算参数(表2)

表2 土工计算参数表

img199

4.1.2 设计参数

塑料排水板等代直径(Dw):0.07m

塑料排水板间距(L):1.0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排水板影响圆直径(de):1×1.05m

预压级数(i):五级等荷堆载

堆载碾压填土厚度:7.17m

淤泥平均厚度:10.0m

砂垫层厚度:2.0m

海底(即淤泥顶面)高程:-2.25m

4.2 地基处理技术要求(变形计算部分)

工后剩余沉降量(主固结部分):≤0.05m

差异沉降量:≤1.0%

交工面高程:+4.0m

4.3 堆载土总荷载量计算

根据地基处理竖向结构计算,堆载土的分层如下。

砂垫层:2.0m

碾压填土层:7.17m(其中含有预留沉降层厚度为2.675m)

超载土层(非碾压层):2.0m

堆载土总荷载量(∑ΔP)为:2.0×16.5+7.17×19.5+2×18.5=209.8kN。

4.4 计算结果

按本文式(16)~式(28),结合文献[5]式(15)、式(14)、式(16)及式(17),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逐级等荷载堆载预压排水固结计算成果表

img200

5 新的理论计算和现场观测数据的比较

本文提出的式(16)~式(28)及文献[5]和[6]的有关计算式已在深圳、珠海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软基处理工程的使用和检验。现将深港西部口岸大面积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的原设计计算,及其施工现场的大量沉降观测数据和新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表4)。

表4的计算数据均采用西部口岸场地软黏土的土工参数及边界条件,以及《深圳西部通道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软基处理监测报告》。

从上述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提供的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施工现场实际的预压时间、沉降量等十分接近,而与传统的计算方法(如现行国家行业规范及地方规范)相距甚远。

表4 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

img201

(新的理论计算结果与采用现行国家行业规范计算结果没有什么差异,如何体现新理论的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松尾新一郎.土质加固方法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3:229-236.

[2]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63-74.

[3]沈孝宇,周洪涛.深港西部通道口岸场坪填海及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图设计[M].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4]深圳市勘察研究院等.深港西部通道软基处理技术分析报告[R].深圳:深圳市土地开发中心出版,2004.

[5]沈孝宇.饱水黏性土主固结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2005(4):493-497.

[6]沈孝宇,初振环.饱水黏性土主固结理论(续)[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地球科学,2009(5):861-869.

[7]周洪涛,代军.第七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8-14.

[8]叶观宝,叶书麟.地基加固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1-92.

[9]刘家豪.第四届塑料板排水法加固软基技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