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再谈沙暴
1983年4月27日午后,沙暴侵袭了宁夏广大地域。万里晴空突然昏暗,浓密的沙尘铺天盖地涌来。天空始呈灰黄色,续显橘红色、褐灰色,约两小时后,沙尘渐失,大风狂作,终夜不停。
多年来,宁夏很少发生这么强烈的沙暴,因而不免引起人们的惊异。其实,沙暴是一种自然现象。
在我国史籍中,久有沙暴记载,但不称沙暴,而称“雨土”。最早的记载要推《竹书纪年》:“帝辛五年(公元前1150年),雨土于亳(今安徽亳县)。”班固的《前汉书》载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四月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最大的一次雨土发生于1287年,宋濂的《元史·五行志》中载:“至元二十四年诸王筛彻都部,雨土七昼夜,没死牛畜。”五杂俎的《天部》又补记为“雨土七昼夜,深七八尺”。一次沙暴竟降尘土达七八尺厚,实在是够大的了。生动而详尽的一次雨土记载,见之王洋渔的《香祖笔记》:“康熙乙酉(公元1705年)五月十八日,大风从西北来,先以黄气,继以赤气,气过而风。昼晦,大树皆拔。蒲台县之陈化镇,有三人同行,风至,伏田间。及风息,则三人伏处皆成坟,如新筑者。”
据已故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主任王嘉荫教授考证,从公元300年~ 1899年的1600年间,我国史籍中共记载有雨土107次,平均每15年发生一次。
在国外,沙暴也屡见不鲜。1934年5月12日,在美国纽约、华盛顿等地出现了一次特大沙暴。据科学家计算,这场沙暴从美国中部大草原被开垦的耕地上,吹走了大约3亿吨土壤。后果之剧,使美国有关当局不敢再滥垦草原为耕地了。因为不适当的开荒,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这一段时期,耕地无植被覆盖,风起沙扬,不可避免地将导致耕地沙化,甚至成为沙漠。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又大搞了一阵“开荒运动”,30年过去了,换来的却是大片土地的沙化,受到了大自然的应有惩罚。这些破坏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恶果,值得我们深思。
沙暴是一种有害的天气,目前人类虽然还不能阻止其产生,但可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为害的程度,途径就是要大力植树种草、绿化或固结沙源。
(1983年5月4日,宁夏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载《宁夏科技报》1983年5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