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新构造与地震活动
研究区燕山晚期的拉伸作用,奠定了区域盆-岭式构造格局。第四纪开始的新构造运动大体上继承了前期构造运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间歇性升降运动和地震活动。
1.间歇性升降运动
是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早更新世在邻区河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大于5~10m的砾石层、砂砾层。中上更新统(Q2-3)主要分布于大冶和红莲盆地内,并组成垅岗地形或河流的Ⅱ级阶地;其岩性下部为砾石层,上部为网纹状粘土,厚3~13m。在张家坡一带,网纹状粘土出露于Ⅱ、Ⅲ级阶地上,标高60~75m,高出河面40~55m(图1-6)。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长江河谷地带及大冶湖区,常构成河床浅滩、Ⅰ级阶地等。Q4厚2~10m,主要岩性为冲积粘土、砂、砾石、湖积粘土及淤泥等。
图1-6 张家坡长江河谷阶地剖面图
Q2.中更新统砾石、网纹状粘土层;Q3.上更新统砾石、粘土层;Q4.全新统砂粘土;Ⅰ、Ⅱ、Ⅲ为长江河谷阶地
2.断裂构造
目前新构造期的断裂变形,在大冶-咸宁断陷盆地西部的下更新统地层中比较明显。从图1-7中知,整个下更新统砾石层被两组主要的陡倾剪破裂分割成棱块状透镜状,其中一组总体向SW倾(245°∠50°~80°),但产状不稳定,向下常发生弯曲,并且该破裂带两壁不平直,壁间距宽窄不一,从几厘米至40cm,带内成分为黄褐色、紫红色含砾粘土。一些露头上还可见此组剪破裂带末端的帚状分支和小张节理,指示正向剪切运动。另一组剪破裂带两壁较平直,带宽一般10cm左右,带内几乎全部变为紫红色粘土。
图1-7 大冶-咸宁断盆内下更新统地层断裂变形构造
3.地震活动
公元225年以来,大冶铁矿近场区及周围地区有历史记载的地震90次。其中:距离铁矿较近、强度较大的是1640年9月黄冈5级地震,距离铁矿30km。1897年7月15日阳新5级地震,距离铁矿45km。1629年4月黄石4级地震,距离铁矿25km。1605年3月武昌县4级地震,距离铁矿58km(图1-8)。这些地震一是与扬子陆块和大别造山带之间的襄樊-广济深大断裂有关,二是与扬子陆块内部NNE向活动断裂有关。经湖北省地震局评定,大冶铁矿区地震的基本烈度为6度。
综上所述,大冶铁矿公园近场区在第三纪表现出强烈差异性断块运动,至晚更新世构造活动减弱,全新世及近代整个近场区除黄石发生过一次43级地震外,其他地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因此可以推断近场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图1-8 研究区地震震中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