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故事 山前盆地地质特征

山前盆地地质特征

时间:2023-01-26 励志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中段彭灌杂岩体为基底卷入冲断带,表明山前盆地为绕曲盆地,为沉降幅度最大的坳陷区。印支期山前带前陆盆地最典型部位在龙门山中段,两端并不明显,表现在前陆坳陷以及前陆的前隆上。图3-10 龙门山山前上三叠统钻井地层对比图图3-11 龙门山中段山前上三叠统须家河2段顶构造图
山前盆地地质特征_龙门山-米仓山褶

一、山前盆地地质特征

山前盆地地质明显分南、北两大块(如图3-3所示),盆地东北部出露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段山前为第四纪覆盖,部分地区出露白垩系地层。中段彭灌杂岩体为基底卷入冲断带,表明山前盆地为绕曲盆地,为沉降幅度最大的坳陷区。冲断带和坳陷的形成,使得自晚三叠世至第四纪全新世发育陆相沉积体系(如表3-1、图2-11、图2-12所示)。

表3-1 川西坳陷晚三叠世-全新世地层系统

img54

img55

自晚三叠世以来,川西坳陷发育,成为显著的沉降带,西北侧为龙门山逆冲断裂带,东侧与川中隆起之间为宽阔低缓西倾的单斜坡(如图3-9、图3-10、图2-27所示)。如图3-9所示是须家河组3-4-5段厚度图,须家河组2段在印支期末的古埋藏深度表明,须家河2段沉积时期,四川盆地中段进入前陆盆地坳陷发育时期。从上三叠世开始,以鸭子河-灌县为中心,形成一个川西坳陷,为典型的前陆盆地发育时期(如图3-9、图3-10所示)。印支期山前带前陆盆地最典型部位在龙门山中段,两端并不明显,表现在前陆坳陷以及前陆的前隆上。

img56

图3-9 三叠纪末(印支末期)须家河组2段顶部古埋藏深度示意图

用须家河组3-4-5段厚度图制作,描述须家河组2段沉积时期埋藏深度,前陆盆地古地理形态。

上三叠统地层早期沉积由海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沉积的马鞍塘-小塘子组地层组成,沉积中心位于彭州-都江堰一带,向盆地边缘减薄(如图2-27所示),具有逐层超覆的特点。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须家河组二段沉积范围较小,主要分布在山前带附近,呈北东向展布,山前地区较厚,向东减薄。须家河组2段为河湖相砂、泥岩含煤沉积。须家河组三-五段为湖湘-河流相沉积,沉积范围向东、向南扩大到重庆、万源,但仍显西厚东薄的楔形态势(如图3-10所示),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总厚2 000余米。

从上三叠统须二段沉积开始,前陆盆地以彭县-灌县构造为坳陷中心,形成河流相-湖相沉积,龙门山两端都是相对古地理较高的部位,但现今的构造,龙门山中段是构造高点(如图3-9、图3-11、图3-12所示)。图3-9为T3x2的印支期古埋藏深度图,表明印支期为古坳陷,钻井资料也表现这一特征(如图3-10所示);图3-11为T3x2 的现今构造图,鸭子河为一个幅度800米左右的大型背斜。地震剖面表明,鸭子河侏罗系沉积时期(燕山期)为相对坳陷区(如图3-6所示),因此盆地内多数构造,包括鸭子河构造,都是喜山期形成的局部构造(如图3-11所示)。

img57

图3-10 龙门山山前上三叠统钻井地层对比图

img58

图3-11 龙门山中段山前上三叠统须家河2段顶构造图(附剖面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