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涪阳坝断裂带形成机理
古地理控制沉积相,不同沉积相沉积不同的地层,而不同的地层岩石具有不同的岩石力学性质,由此,沉积相反过来又控制后期的构造变形。
2003年对铁厂河生物礁做了系统采样,岩石物性的测试数据为:礁滩相灰岩的剪切模量为33GPa、杨氏模量为80GPa;微晶灰岩的剪切模量为26GPa、杨氏模量为70GPa;泥质灰岩的剪切模量为13GPa、杨氏模量为42GPa。礁滩相灰岩强度最大,微晶灰岩强度居中,含泥质的灰岩较软。在构造变形中,岩相变化带通常成为力学尖点,在构造运动比较强烈的川东北地区,断层通常沿着岩相边界发生;其次,在推覆带中,礁滩相灰岩地体的变形通常很小,应变基本上都在沉积相较深的泥灰岩中产生。这一特征突出的表现在黑池梁构造上。
如图4-31中所示,多数断层均发育在礁滩相边界上。黑池梁构造上沉积长兴组-飞仙关礁滩相,由于岩石物性较坚硬,在后期构造运动中的变形较小,由此保存为一个完整的背斜,而两侧的沉积相较低,沉积较软的泥质灰岩,构造变形相当强烈,断层发育,柔皱强烈。
1.涪阳坝断裂带特征
涪阳坝断裂带位于通南巴构造带中部(如图4-22、图4-32所示),在通南巴构造带上是一个典型的压扭性大型断背斜,构造非常破碎,上下构造极不协调。该断裂带两侧对称分布有长兴组-飞仙关组的礁滩相。涪阳坝断裂带的西侧发育大型台地边缘礁滩相(刘殊,2006),已经得到钻井证实;东侧发育黑池梁礁滩相。
图4-32 涪阳坝断裂带早期拉张断层迹象图
图中方框表现正断层特征,河坝场以及马路背地区,部分断层仍然具有正断层特征。
涪阳坝断裂带为花状断层,为早期正断层,后期反转形成。
涪阳坝断裂还是一条区域性大断层(如图4-33所示),从米仓山一直延伸到川东高陡构造带(如图4-30(a)所示),在普光气田表现为一个断档背斜(如图4-30(b)所示)。涪阳坝断裂带在通南巴构造带上,构造变形明显大于普光气田。
涪阳坝断裂早期是拉张断层。如图4-32所示,尽管后期受到大巴山推覆带强烈挤压,大部分断层都表现为逆断层,但在河坝场、马路背两个构造上仍然有部分断层还有正断层特征(如图4-32中方框内所示),涪阳坝地区古生界地层显示为一个地堑性质。其次,涪阳坝断裂带构造样式表现为花状断层。花状断层可以是走滑断层形成,也可以为早期正断层、后期反转形成。
沿通南巴构造带轴线、横切涪阳坝断裂带做一平衡剖面(如图4-34所示),用以分析米仓山前、大巴山的造山带作用的影响和构造改造作用。
图4-33 涪阳坝断裂带区域展布特征
(a):涪阳坝断裂带在卫星影像,地表的表现特征,断裂带从米仓山延伸到川东高陡构造带
(b):涪阳坝断裂带在普光气田构造特征,表现为断档背斜,断层变形强度明显较小
图4-34(a):根据地震剖面建立的地质模型,通南巴构造带上发育很多NW向断层,由大巴山推覆带造成的,唯独涪阳坝这个部位形成大型的冲断层。分析表明,米仓山和大巴山是同一机制作用形成的,即汉南米仓山地体向秦岭洋俯冲、秦岭板块向南推覆过程中,米仓山刚性地体使得秦岭中段形成一个蜂腰,大巴山弧形构造应力场沿着米仓山旋转,使得大巴山由东向西推覆。
图4-34(b):从地层结构、厚度,以及通南巴构造带的形态分析,通南巴构造带的形成、米仓山反冲都很晚。因此在平衡剖面分析时,中浅层的断层可以最早去掉。如此拉平下侏罗统千佛崖组底,即早燕山期构造,可以发现母家梁冲起在燕山期二叠系、三叠系下统都还是一个凹槽,有地堑特征;
图4-34(c):拉平中三叠统雷口坡顶(这是区域夷平面),母家梁凹槽更加明显。断层上部断距大、下部断距小,显然早期是拉张断层。这些断层在后期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反转,这种反转构造具有花状样式(Maclay,1989)。
2.涪阳坝断裂带形成机理
两个因素对涪阳坝断裂带产生重要影响,一是早期拉张断层的反转,二是拉张断层下盘-地堑部位,沉积强度较小的泥质灰岩,成为变形强烈部位。而断层上盘-地垒部位,沉积的礁滩相变形较小,形成明显对比(如图4-31、图4-32所示)
拉张环境对长兴组沉积相产生重大的影响。二叠纪地裂形成一系列地垒、地堑,在地垒上发育生物礁,地堑处沉积深海相硅质岩,台块、台槽控制油气藏的分布(罗志立,1984,1988)。根据地震剖面特征分析(如图4-30、图4-31所示),在拉张的上盘见到长兴组生物礁,以及碳酸盐岩建隆;而下盘一般为大隆组硅质灰岩,飞仙关组则沉积泥质灰岩,嘉陵江组的膏岩厚度也会较大。在大巴山推覆带作用下,拉张断层反转,软弱层发生柔皱变形(如图4-34所示)。大巴山向西推覆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动力学模式(如图4-35所示):
图4-34 米仓山前通南巴构造带涪阳坝断裂带构造演化史
图4-35 大巴山推覆挤压对涪阳坝地堑作用动力模式图
1)黑池梁元古界古隆起对基底形成阻挡,在沉积盖层上形成薄皮推覆带(如图4-22(c)所示),在蒙坝地区形成坡坪式叠瓦断层带。
2)沉积盖层中,长兴组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发育滩体,力学性质都是比较刚性的地质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背斜构造(如图4-31所示),其上的建隆特征较为清晰。
3)长兴组-飞仙关建隆将动力向西传递,地堑沉积较厚的泥灰岩、嘉陵江组膏岩,是力学性质相对较软的地质体,地堑内软弱地层发生柔皱变形;早期拉张断层反转,形成涪阳坝冲起断裂带。
4)沉积相过渡带上发育断层(如图4-31、图4-32所示),黑池梁-马路背地区的断层都发生在沉积相过度的边界上,这样的部位是应力场最容易集中的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