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进行科研选题
1.科研选题的原则
科研工作者在难以计数且纷繁复杂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面前,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和条件的研究课题显得尤为重要,很显然,在这方面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但一般来说,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科技研究应选择符合学科理论发展或技术创新发展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注重科技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前沿”、“超前”等问题,这是科研选题的首要原则,它体现出了科研工作最终的目的性。基础性研究要从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出发,包括开拓科学领域的需要、更新科学理论的需要、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等;应用性研究要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科学技术问题,其任务在于把理论推进到应用的形式,要充分注意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果、对环境的影响等现实性问题。需要性原则也可理解为目的性原则,具有针对性、重要性、必要性、价值性等属性。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课题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和突破性,科学研究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并预期能够产生创造性成果。创新性是科研的最根本特点,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二是方法上的创新,三是应用上的创新(包括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和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总之,科研工作中的创新不是仅指纯理论创新的狭义概念,而是广义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案、新管理、新服务、新应用、新市场,等等。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必须以科学事实、科学理论、技术原理等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将选题置于当时的科技背景和社会发展时代之下,使之成为在科技上和实践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要持之有故、选之有理。同时,还要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进步、变化而对选择的课题及其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至少是局部调整和方案调整;否则,就会失去科学性而陷入没有应答域的假问题。
4)效益性原则
效益性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指选题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单独或综合着眼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二是指科研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应该合理分配和安排利用。虽然某些基础研究一时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观点看,最终还是要反映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来。
5)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指选题应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一是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二是根据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具备的条件。要知道,符合需要的、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好的选题并非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这一原则要求选题时不能胡思乱想、胡编乱诌,不能想当然,要慎重,要有理论和可行性依据,不可好高骛远地“开空头支票”;在主观方面,要分析科研力量的结构、各种人才的配置和研究人员的素质、能力,对科研课题的认识程度、研究兴趣等因素,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科学判断科研形势和科学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情报资料、时间期限和外部环境、国家政策、学术交流等因素。
2.科研选题的来源
1)科研选题的范围
科研选题的范围十分宽广,可以是科技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需要发展和解决的各种科技理论和实际问题,具体包括科学与技术结构体系发展所涵盖的理论、技术问题和经济与社会发展所涵盖的生产、生活、管理、规划、决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总之,需要人们发展和解决的理论、技术与实际问题多种多样,量大面广,舞台宽阔。
2)科研选题的来源
科学和技术问题作为客观事物内部矛盾的反映,它的提出和科研选题来源于各种不同的途径。如有的来源于对背景知识、理论、原理认真审查的结果;有的来源于科研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有的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需要。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来源。
(1)来源于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及其理论演绎的扩展。
这类矛盾表现出来的,不是经验有误就是理论存在问题:一是新事实与旧理论之间的矛盾;二是理论推出的逻辑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
(2)来源于科技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
一是同一科技理论体系内部包含的逻辑矛盾;二是同一学科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三是不同科技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
(3)来源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与现有科技条件之间的矛盾。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需要随时都会提出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各种各样的新需要,这方面是科研工作,特别是应用性研究最直接、最广泛、最有价值的选题来源。
(4)来源于科学与技术的空白区、交叉区和边缘区。
在现代,不同科学和技术的空白区、交叉区和边缘区,往往是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生长点,常常引出复杂程度、层次性、价值性颇高的高水平科研选题和成果。如维纳等人在数学、物理学、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的边缘地带开拓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控制论研究成果,创立了控制论科学与技术。
(5)来源于科研工作中的各种机遇。
在具体的科研工作实践中,往往能够出现意外的情况和收获,如可能出现新的发现、新的灵感、新的意识、新的思路、新的线索等各种机遇。对有心人来说,在整个科研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方面的机会,它往往成为新的科研选题,是科研选题重要的源泉之一。如19世纪科学大发展中,大量的新的科研线索是在实验室中开展某项研究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的,最终带来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原理的创造和突破。
(6)来源于经济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计划和科技项目指南。
我国各行业、各部门和综合科技管理部门,从国家、省市到地方一般都有一定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计划,有的还有专门的科技项目指南,这些都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和集合各方面的意见而制定出来的,大多具有现实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不少为一年一换,科研工作者既可从中直接选题,也可围绕这些规划和计划进行选题。如国家科学技术部有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重庆市科委有年度科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申报指南、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申报指南等。这些一般在网上皆能查阅和下载,非常方便。
(7)来源于直觉思维和意外发现。
科研人员对其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在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偶然迸发出的想象、灵感、直觉以及意外发现同样是科研选题的机遇和重要来源。当然,这类选题开始时可能是幼稚的、肤浅的,尚需深入思考和论证。
3.科研选题的方法
科研选题本身就是一种科研工作和过程,不存在僵硬不变的固定模式,一般来说科研选题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问题调研、课题选择、课题论证、课题决策几个方面。
1)问题调研
调查研究是大多数科研人员选题的有效方法,问题调研是选题的准备阶段,科研工作者根据科技发展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自身的知识背景,首先应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及其研究层次;再对国内外在同一科技领域或学科领域或应用领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坚持跟踪、不间断地大量搜集这一领域有关的科技问题的历史、现状、进展、趋势等信息和情报。如某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和影响,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哪些问题前人已研究或应用过,目前还存在什么尚未解决的问题等,为最后选定具体的课题和科研内容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科研新动向,保证科研高起点。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眼下已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不乏各方面的信息,其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目前,在科研选题中,往往差的并不是信息,而是“情报”(有用的信息、真实的信息、可靠的信息)。问题调研中对研究课题有关“情报”了解得是否准确,不取决于信息的有无,而是取决于判断,要自觉地防止陷入搜集“破烂信息”从而误导科研选题的泥潭。因此,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予以克服和解决。
选题调研的信息源或科学事实源主要来自于文献(报纸、期刊、图书、专利、标准、档案、科技报告、会议文献等)、国际互联网、科研部门、情报部门、专业数据库服务部门、具体的专业工作实践、社会实践等。目前的网络资源作用颇大,可重点利用,要学会网上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和检索手段的灵活应用。
立志于投身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必须坚持调研、追踪和分析有关问题与信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平时不准备、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这是无法高质量完成科研选题的。因此,科研选题的准备工作是一个不断进行的不间断的连续过程,必须坚持泛读和精读自己主攻方向的资料和信息,养成平时注意跟踪相关发展动态和应用状况、社会经济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关键难题、发展瓶颈等,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储备,只有善于追踪和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问题苗头、潜在的研究领域和存在的空白。
2)课题选择
课题选择是提出并确定拟研究的具体课题与科研内容的阶段。根据问题的调研结果,运用选题原则,从调研拟定的问题中择优选出备选课题,然后设计出科研工作方案,并写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完成任务的主客观条件、研究时间、所需经费、成果应用推广及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题的重要依据。
3)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是为了确保课题选择正确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论证和全面评审,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技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剖析、审议。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领导参与决策、管理部门决策结合的方式进行。
4)课题决策
课题决策就是最终确定课题的取舍,经过论证与评议,最后作出决策,课题若通过论证则可确定为待研究课题或立即立项实施,否则被淘汰出局而另选课题。
总之,科研选题是一个不断反馈并反复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调整、更改和多次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