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涌现_英国的历史
17世纪英格兰城市化历史上除去以往的商贸城市外,出现了一些新型城镇。一批新生竞争者涌现出来,主要有旅游疗养小城(spa towns)、船厂城镇(dockyard towns)和工业城镇。
旅游疗养小城
自从罗马统治时期起,英国就有药用矿泉,旅游疗养小城便是将医疗和娱乐活动结合的产物。在1600年后这类城市开始崭露头角,引起世人瞩目。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相当多的绅士来这类地区旅游观光,仅仅两代人的时间里就涌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旅游疗养小城,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巴斯(Bath)、埃普索姆·威尔斯(Epsom Wells)、坦布里奇·威尔斯(Tunbridge Wells)、巴克斯顿(Buxton)、斯卡伯勒(Scarborough)等。巴斯小城主要有五个矿泉,16世纪20年代时拥有了比较稳定的旅游客源,1700年时拥有3000定居人口。当然多数疗养小城没有如此众多人口,但在旅游旺季这些小城人口可能会增加一倍。
医学界人士常常为矿泉的治疗功能大肆宣传。1705年,巴斯和坦布里奇·威尔斯的医生彼此相互攻讦,夸耀本地矿泉疗效的同时诋毁对方。17世纪末时较大的疗养中心多数都有开业医生,专门为游客服务。看来,17世纪随着英国医生职业的重要性日渐提高,这些疗养小城成为重要的受惠者。不仅普通贵族,英国王室成员也经常光顾此地,其中巴斯最受青睐。1663年查理二世王后、1687年詹姆士二世王后、1702~1703年安妮女王都曾到过巴斯,坦布里奇·威尔斯在17世纪60年代也曾频频接待皇家造访,其他疗养小城则很少迎来如此显赫贵宾。这些疗养小城的娱乐设施像巴斯有礼堂供跳舞、打牌及举办音乐会等,埃普索姆·威尔斯则相对简单,仅有“一件咖啡屋和一间娱乐室、一间卖糖果的小店”而已,有的如斯卡伯勒还留有传统城镇的特征——市场。[71]总的说来,绝大多数疗养小城娱乐行业等服务性特征日渐发达,逐渐退去传统城镇色彩,形成了一种新型城市社会。
船厂城镇(www.guayunfan.com)船厂城镇主要是斯图亚特王朝期的产物。16世纪时,都铎王朝英国皇家主要的造船厂坐落于泰晤士河上的德特福德(Deptford)和伍利奇(Woolwich),但是从17世纪20年代始,大量外省造船厂发展起来,船坞条件更为优越。1640年,位于梅德韦(Medway)河口的查塔姆(Chatham)作为政府首要的造船厂,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拥有干船坞、港口和其他复杂设施;朴茨茅斯(Portsmouth)是另一造船中心,主要是在17世纪50年代克伦威尔战争和90年代英法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其他比较小的船厂城镇有法尔茅斯(Falmouth)、普利茅斯·道克(Plymouth Dock)、希尔内斯(Sheerness)、哈里奇(Harwich)。一般说来,这些船厂城镇的人口很难统计。德特福德在17世纪60年代时大概有常住人口4000~5000人,1600年查塔姆居民有1000人,一个世纪后增长到5000人。
对于船厂城镇的选址和发展,军事因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16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参与的每一次对外战争都促进了船厂城镇的扩展。在17世纪下半叶三次英荷战争及其后1689年的对法战争几乎造成(除德特福德外)所有船厂城镇的飞速发展。例如,查塔姆不仅为大型战舰提供了港湾,而且坐落于梅德韦河与泰晤士河交口处,是防卫伦敦和附近诸郡的无价战略基地。据说,到1686年,查塔姆人口增至原先居民数的3倍。朴茨茅斯既是海峡舰队的避风港,又是防卫外地袭击南海、维护索伦特海峡(the Solent)等脆弱区域的屏障。到1700年时,该港受雇人手超过1000人。[72]除此之外,这些城镇常常开发腹地,从16世纪末时船镇官员就沿梅德韦河逆流而上,采购木材、绳索和军需品,到1700年船坞城镇控制了肯特郡中部大部分地区承包商和供应商的活动。由于内陆腹地纺织工业衰落和农业停滞(至少在1660年以后),这一地区也变成船厂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地。流入工人数量在1688年后由于战争达到了顶峰。在1704年,仅在肯特船厂受政府雇用的工人数量就已经超过3000人。[73]总之,到1700年时,船厂城镇已经在英格兰迅速崛起,成为农村劳动力迁徙流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地。
工业城镇
工业城镇是新型城镇中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1700年时,英格兰至少已经有十几个工业城市,大如伯明翰和利兹等城镇居民在7000~8000人,小者像设菲尔德(Shefield)人口则还不到3500人,还有曼彻斯特、蒂弗顿(Tiverton)等城镇扩展非常迅速。一些工业城市可能会追溯至16世纪或更早,但几乎在所有的专业化城市中,工业大幅增长还是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的现象而不是在都铎王朝时期发生的。1600年以前,伯明翰居民不仅从事金属加工业,还从事农业和鞣革业,但此后,主要家族利用迁到冶铁工厂附近的移民,日益集中于金属制造业和金属贸易。在一代人时间里,伯明翰不仅变成了重要的工业中心,而且成为英格兰中部平原地区(Midland Plain)制造的五金产品的主要销售地。1650年时,曼彻斯特也出现了显著的工业专业化现象,“同王国内许多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主要生产起绒粗呢、粗斜纹布、麻袋布、混纺织品、帽子、亚麻有色织袋、针绣花边等廉价日用品。因此,不仅有技术工人找到工作,许多儿童也能自食其力”。到1750年时,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都超过了20000人,其增长幅度堪与伦敦前期相比肩。
到18世纪初之际,英国工业城镇的地理分布已经完全形成,工业城镇在北部和英格兰中部地区最为密集。矿产资源对工业城镇的地理选址具有相当影响。这些工业城镇多数在原料产地附近形成,像中部地区的伯明翰、沃尔索尔(Walsall)、温斯伯里(Wednesbury)的金属制造业充分利用当地铁矿、煤炭和木材,而约克郡的纺织城镇依靠白垩和沼泽地区出产的粗质羊毛生产廉价粗布,呢绒商也利用高地溪流漂洗呢绒。
此外,新工业中心不存在老城镇那种昂贵的市政管理费用,也不存在对竞争和劳动力供给的垄断,其开放性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乡村移民。因此,就劳动力成本而言,新兴工业城镇比老城镇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大概正是新兴工业城镇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许多老城镇却放弃了曾经使它们在中世纪早期发达辉煌的这些特性,越来越“敌视外来移民”,有的城镇甚至也“不欢迎体面的、有名望的移民”。像在坎特伯雷、罗切斯特(Rochester)、梅德斯通以及肯特郡其他城镇,外来移民无论在获得“自由”抑或开业方面,需缴纳的费用都在“急剧增加”。[74]正如维多利亚时期自由党人J. T.邦斯(J. T. Bunce)所言,“伯明翰的荣光、力量之源和人口、财富膨胀的缘由,就在于它是一个自由的城镇,既不存在个人也不存在集体的制约因素。”[75]
就疗养小镇而言,移民大部分是上流社会的体面人物,涌入船场和工业城镇的移民则绝大多数是穷劳工,他们受到城镇繁华和就业机会吸引,从很远的地方慕名而来。查塔姆相当多工人来自伦敦,而17世纪晚期伯明翰的移民不仅来自附近的沃里克郡、伍斯特郡和斯塔夫德郡,而且有近1/4移民来自更遥远的格洛斯特郡、牛津郡和莱斯特郡。曼彻斯特17世纪晚期很可能从兰开夏郡、约克郡和坎伯兰山地吸纳了许多移民,还有一些移民来自业已衰落的更小的市镇。这些新型城镇移民比例如此之高,与17世纪晚期其他外省城镇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移民数量正在减少,而且大部分迁移的距离很短。这既是老城镇更严格地执行移民法造成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老外省城镇经济发展迟缓,对周围乡村的吸引力在逐渐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