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婆”还是“太君”
那么,后来戏曲中的杨业之妻、杨六郎之母为什么不叫“令婆”而改称为“太君”了呢?“太君”这个称呼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我想,这很可能和明代两部杨家将小说中,杨六郎的妻子“柴太郡”的称谓有关。在小说里,杨六郎的妻子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女儿,宋太祖优待后周皇室,公主成了“郡主”,依然很受尊崇。在小说里,杨六郎的妻子被众人呼为“太郡”。也就是说,在小说中杨业的妻子是“令婆”,而杨六郎的妻子是“太郡”。而且,这个“太郡”经常和“令婆”在一起。你想,杨六郎在边关镇守,“令婆”和“太郡”这婆媳俩一起留守家园不是很正常吗?所以,小说中经常出现“令婆与太郡”这样的写法。有的时候,“令婆与太郡”中间那个“与”字没有了,而且古书没有标点,便写成“令婆太郡”。
演义一类的小说,我们今天是用来阅读的,但那个时候是讲唱文学的底本。而讲唱文学与戏曲的表演者很多都不识字,在口口相传中,“令婆太郡”可能就从两个人变成了一个人。最近,我在新加坡抄藏的“外江戏”(广东汉剧)剧本里,发现了《杨太郡辞朝》的剧目。这个“杨太郡”,就完成了从“柴太郡”到“令婆太郡”,再到“杨太郡”的演化过程。如果再进一步,“太郡”就变成了“太君”。《杨太郡辞朝》京剧叫《太君辞朝》,是为显证。毕竟,“太君”作为对有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尊称,要比“太郡”使用广泛,而且顺口。
“佘太君”这个称谓出现之后,渐渐流行开来。不过,这个名号并没有完全取代“杨令婆”。对于杨业之妻,北曲杂剧称“佘太君”,传奇和南方产生的小说则称“杨令婆”。这说明,“令婆”这个叫法带有南方方言色彩。北方虽然也把“公”“婆”相对而称,但一般只用于儿媳称呼丈夫的父母。但南方就不同了,将“公”“婆”相对而称,用来称呼长辈要比北方普遍得多。例如对于祖父祖母,北方叫爷爷奶奶,南方叫阿公阿婆;对于外祖父外祖母,北方叫姥爷姥姥,南方叫外公外婆。(www.guayunfan.com)所以,我们看后来的京剧和梆子系统的剧种,几乎全叫“佘太君”,而广东的潮剧,现在还叫“杨令婆”。潮剧里有一出很有名的戏,叫《杨令婆辩本》,擅演杨令婆的演员被当地观众誉为“活令婆”。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太君”和“令婆”的混用。就目前所见,最早将“令婆”与“佘太君”混用的,是明末清初“苏州派”代表作家李玉的《昊天塔》。这个戏把元杂剧《八大王开诏救忠》与《谢金吾》融为一体,某些唱词直接借鉴了元杂剧,可知李玉对明人修改过的《谢金吾》十分熟悉。可以判断,将“太君”和“令婆”的混用,是同时借鉴了《元曲选》和明代小说的结果。再如上面提到的广东汉剧《杨太郡辞朝》,京剧中叫《太君辞朝》,楚剧剧目叫《杨令婆辞朝》。奇怪的是,楚剧除封面标题之外,内文一律用“佘太君”。这也是受到自《元曲选》而下的北方戏剧和明代小说及南方传奇的双重影响造成的,同时也和楚剧流行在南北交会、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区很有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