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构的基础上再虚构_《寇背靴》
在史书里,“杨六郎”抗辽不假,但他什么时候破过阵呢?在此之前,他哪有什么“私下三关”的事呢?哪有被发配到汝州造酒,再被陷害、无奈假死的事呢?完全是虚构。
值得注意的是,后来的戏曲、小说,在这个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就像是滚雪球,越滚越大,故事越来越多,更加不可考究了。
比如,这个戏里首次出现了杨宗保破天门阵。众所周知,在后来的京剧和地方戏中,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后世戏曲是在元杂剧的基础上,又参考了明代的杨家将小说,进一步虚构、想象而成。
这个作品还有一个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就是杨六郎假死这一段。后来的戏曲作家进一步发挥,把它演绎成了脍炙人口的剧目《寇準背靴》。《寇準背靴》讲的是:(www.guayunfan.com)杨景被充军之后,奸臣王钦若假传圣旨,要毒死杨景。任堂辉代杨景喝下毒酒——这个任堂辉,就是京剧《三岔口》里摸着黑和刘利华打斗的那个任堂惠——使六郎逃过一死。佘太君将计就计,上奏朝廷,虚报儿子杨景亡故,并在府中假设灵堂。此时,辽军进犯,边疆告急。八贤王和天官寇準听到杨景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二人同往杨府吊唁。寇準在灵堂上,看到杨景之子杨宗保不怎么悲哀;又看到杨景的妻子柴郡主,外面身着孝服,里面却着红裙,心中顿生疑窦。便以守灵为名留在杨府,想要看个究竟。夜晚,他发现柴郡主来到窗外窥视,然后提着篮子悄悄向后花园走去。于是寇準就尾随柴郡主前往花园。夜深人静,寇準唯恐靴子踏在地上会有响声,为了不被柴郡主发现,寇準便脱下靴子,背在肩上,暗暗跟踪柴郡主。拐弯抹角走了好久,终于发现柴郡主将饭菜送进花厅,并听到她和杨景在花厅里对话。寇準知道六郎没死,又惊又喜,急忙将此事报知八贤王。八贤王和寇準劝说佘太君,佘太君亦劝杨六郎以国家利益为重,带兵抗辽。
这个戏的主角是寇準,由老生扮演,非常有戏。尤其是寇準跟踪柴郡主那个桥段,既要亦步亦趋,又要蹑手蹑脚。寇準年纪大了,又是夜晚,肩上还背着一双靴子,他深一脚浅一脚,身体晃晃悠悠,趔趔趄趄,几乎跌倒,再正正身子摸索着往前走。这就需要演员发挥表演才能,创造出新程式。什么叫“有戏”,这就是“有戏”。我们的传统戏曲,本来就是有程式的,但旧的程式不一定能表现新剧目、新情节,像《寇準背靴》这样的剧目刚出现的时候,对演员一定是个挑战。只有优秀的演员,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戏曲程式发挥到极致,令观众发出会心的笑。
讲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后世的戏曲作家,往往在前代作品中寻找有戏剧性的情节,发展出新的故事、创作出新的剧目来。这些剧目可能脱离了原来的轨迹,主人公都变了。就像《寇準背靴》,主人公是寇準,杨六郎的假死只是一个由头。到杨六郎出现了,这出戏就该落幕了。
据赵景深先生介绍,二十世纪30年代,上海天蟾舞台曾上演连台本戏《天波杨府》,计有《破洪州》《天波楼》《三岔口》《双吊孝》《探地穴》等五出老戏。其中《双吊孝》和《探地穴》中“寇準装模作样,学女人走路说话”(《杨家将故事的演变》),应当就是《寇準背靴》的前身。显然,《寇準背靴》比起《双吊孝》和《探地穴》要精致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