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华帝国”那些事儿_关于民国的故事

“中华帝国”那些事儿_关于民国的故事

时间:2023-06-28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帝国”那些事儿_关于民国的故事历史家从来都把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虽然实际上真正的末代皇帝是“洪宪皇帝”——袁世凯。虽然袁世凯下令1916年1月1日才是“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但“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已经开始了。“中华帝国”虽然宣告诞生,但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这个“帝国”,连密谋支持袁世凯的日本政府也见外间反对声浪太大而放弃支持。“中华帝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只好封官建爵。

“中华帝国”那些事儿_关于民国的故事

历史家从来都把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作为中国的“末代皇帝”,虽然实际上真正的末代皇帝是“洪宪皇帝”——袁世凯。

一个人如果有了当皇帝的资本而不想当皇帝,那绝对是圣人级别了。世上很少有这样的人。作为中国旧官场培养出来的“干部”,袁世凯当然也不例外。

袁世凯对“中华民国大总统”这样的头衔根本不放在眼里,所有对革命党的妥协无非都是缓兵之计罢了。一旦大权在握,当皇帝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

1914年的时候,中华民国虽然才只有3岁,但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当袁世凯终于掌握了所有大权准备称帝时,他焦虑地发现老百姓已经快忘了皇帝时代的事情。为了让人们尽快想起来,他决定先“热热身”。(www.guayunfan.com)“热身”第一步是在官制上恢复古代制度。在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一项重大的革命举措就是废除“大人、老爷”等旧官场称谓,这由临时大总统给内务部的训令来体现: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民主共和的观念正是从这些细微处深入人心的。袁世凯深知此中缘由,干脆来个彻底推翻,袁世凯废除上述规定,禁止在军事机关互称“先生”,还公布《觐见条例》,恢复了前清的“陛见”制度,各省大员来京和新任命的官员都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觐见”。同时,总统府原有的秘书厅及军事处、外务处、财政处、总稽处、护卫提调处改组为“内史、承宣、军事、交际、顾问”五厅及侍卫处,各厅的官员改称为“监、少监、丞、郎、舍人”等,政府文官的等级也重新划分为“上卿、中卿、少卿、上大夫、中大夫、上士、中士、下士”。这些完全是皇帝的“装备”,不是一个大总统应有的了。这种改变不仅没让帝制观念重新回来,反倒加重了民众的反感,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为了和官制配套,袁世凯还恢复了孔孟之道的合法意识形态地位。不久前才被请下神坛的孔子牌位被再次请出来受各级学堂的学生们祭拜。1914 年12月20日,袁世凯还下令正式恢复帝制时代的“祭天”制度,仪轨完全参照清朝样式。“祭天”是皇帝的职能,袁世凯祭天,正是要强化他本人是“真命天子”的观念。12月23日,袁世凯乘车前往位于北京南郊的天坛。这里已经被冷落好几年了。沿路之上,黄土铺地,全程戒严。袁世凯身着朱启矜设计的汉式衣冠登坛祭天。一切一切都是皇帝的派头。“皇帝”已经呼之欲出了。

袁世凯祭天的场面

恢复帝制一方面要唤醒人们对帝制的记忆,另一方面还要废除一切“共和”的东西。共和的最集中体现就是国会。对这个无法用和平手段对付的眼中钉,袁世凯直接予以解散,另外组织了一个“国民代表大会”来给自己抬轿。这个“国民代表大会”不是什么民意机关,只不过是他的亲友粉丝团之类的玩意儿。

在完成了这些筹备之后,袁世凯要正式开始当皇帝了。不过,为了当得体面些,他还要像所有僭号的古代帝王一样,来一点羞涩的推让。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名义上“总推戴书”。办这种事,政府的效率一直是很快的。当天下午,袁世凯就发还了推戴书,并答复参政院,表示君主之位“唯有丰功盛德者始足以居之”,“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基于此,他要求参政院“另行推戴”。这番话的真实含义再明白不过了:袁世凯是担心自己的称帝让人们说他背弃当年宣誓终于中华民国的那几句誓词,让参政院想办法解套而已。一切当然都是计划好的。参政院马上就上了第二代推戴书,除了对袁世凯更加大声地赞美之外,还把违反誓词的事情这样解套:“国体已变,民国元首无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这些话的逻辑强词夺理到可笑的地步,誓词是袁世凯发出的,只要袁世凯还是那个袁世凯,誓词当然就只有“违反”,而没有自己主动消灭的道理。好在这些表面文章是没有人真正当回事的。

12月13日,袁世凯完成了所有“手续”,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了百官朝贺。虽然袁世凯下令1916年1月1日才是“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但“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已经开始了。

可笑的事情发生了。“中华帝国”虽然宣告诞生,但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这个“帝国”,连密谋支持袁世凯的日本政府也见外间反对声浪太大而放弃支持。袁世凯的对外交涉仍然不得不以“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名义来进行,这个皇帝真的是“关起门来当皇帝”了。“中华帝国”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只好封官建爵。头一个要封官的是中华民国的副总统黎元洪,在民国,黎元洪名义上是仅次于袁世凯的,现在搞帝国了,黎元洪要好好“优待”才是,于是黎元洪被封为官职最高的“武义亲王”。这正是古代对废弃的前皇储的例行封爵:

光复华夏,肇始武昌,追溯缔造之基,实赖山林之启,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及今弥彰,凡夙昔酬庸之典,允宜加隆。上将黎元洪,建节上游,号召东南,拱卫中央,坚苦卓绝,力保大局,百折不回,癸丑赣宁之役,督师防剿,厥功尤伟,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带砺山河,与同休戚,槃名茂典,王其敬承。

对这个封赏,黎元洪当然坚决拒绝,他再怎么着也是武昌起义的领袖,他的所有荣誉都是与中华民国共生的,他不能接受这种公然侮辱中华民国的封号。但是,接受与否可由不得黎元洪了,袁世凯又发布正式申令,禁止黎元洪不接受。愤怒的黎元洪只好把硬送来的“武义亲王”匾额扔到了马厩里。

袁世凯自己既然当了皇帝,当年的好哥们儿当然也要跟着鸡犬升天,他发了正式的训令,允许自己的好友们享受高于臣子的待遇,可以不自称“臣”:

自古创业之主,类皆眷怀故旧,略分言情,布衣昆季之欢,太史客星之奏,流传简册,异代同符。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皆以德行勋猷,久负重望,在当代为人伦之表,在藐躬为道义之交,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谘询,既望敷陈,尤资责难,匡予不逮,即所以保我黎民,元老壮猷,关系至大。兹特颁嵩山照影各一,名曰“嵩山四友”,用坚白首之盟,同宝墨华之寿,以尊国耆,其喻予怀,应如何优礼之处,并着政事堂具议以闻,此令。

高级别官员封赏完毕,其他官员的封赏就开始了,每个人按照官职大小,被分别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张勋、冯国璋、曹锟、阎锡山、张作霖等后来的重要政治人物都出现在了封爵名单上。值得注意的是,袁世凯当年的亲信段祺瑞没出现在封爵名单上,这和段祺瑞的政治态度很有关系。没出现名单上,这成了段祺瑞的一个人生亮点。当然,出现在名单上的人也大多没有去“谢恩”。很多人都在观望,因为蔡锷已经在云南起兵“护国”,成败还未定,这时候站错了队可是很要命的。

“中华帝国”的前朝是“中华民国”,对中华民国的“前朝”——大清朝,袁世凯当然也要有所表示,他为了笼络紫禁城里的另一个关起门来的皇帝溥仪,决定把自己女儿嫁给溥仪,然后封溥仪为“懿德亲王”。清朝皇室代表溥伦还代表皇室向袁世凯上了拥戴书:

本日钦奉上谕,前于辛亥年十二月钦奉孝定皇后懿旨,委托今大总统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旋由国民推举今大总统临御统治,民国遂以成立。乃试行四年,不适国情,长此不改,后患愈烈,因此代行立法院据国民请愿改革国体,议决国民代表大会法案公布。现由全国国民代表决定君主立宪国体,并推戴今大总统为中华帝国大皇帝。为除旧更新之计,作长治久安之谋,凡我皇室,极表赞成。

这个拥戴书对于清朝皇室来说,当然也是屈辱的,所以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坐观其变而已。现在这种时机,外界反对的是帝制,当然轮不到前清皇室的人来提反对意见。

“中华帝国”只在这些封官赏爵上做了点事情,除此之外并没有给历史留下什么。在蔡锷等人护国战争的威迫下,在全国上下的一致声讨中,“中华帝国”像一个腐朽的枯叶,随风飘落。袁世凯本人也早就患上了尿毒症,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下,竟然奄奄一息。

在垂死的时刻,袁世凯又亲自宣布废除“中华帝国”,重新改为“中华民国”,而他自己也再次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如果袁世凯不死,接下来的历史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状况,但可惜的是袁世凯顶不住压力,最终因尿毒症并发糖尿病而暴死,终年不过57岁而已。如果在后代,这正是一个政治人物最辉煌的时刻。“中华帝国”成了一出戏,给中国的历史增添了最后的一味调味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