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禁锢_清朝的历史
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中,清朝封建专制空前加强,思想钳制空前强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治者倡导以理学治国,对于与理学相悖的“异端邪说”,尤其是对疑有反清意识的只言片语,动辄罗织文网,迭兴文字狱。顺治朝就有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见于记载的文字狱有80余起,而仅乾隆帝在位之时,竟兴起70余次文字狱。文字狱固然有利于加强思想统治,但也严重地窒息了文化和学术,使思想界、学术界噤若寒蝉,循规蹈矩,丧失了生机活力。
◆“大禹治水图”玉山 乾隆五十三年(1788)雕成,历时10年。此器题材具有重要性及历史性,且造型雄伟,气势磅礴,为迄今所见惟一一件重达万斤的玉器,在琢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堪称国宝。(www.guayunfan.com)文字狱使得大量的读书人不敢过问时事与实学,转而埋头于故纸堆,进行繁琐地考证,乾嘉之际,形成了一个以考据为主的学派,称“汉学”或“朴学”。汉学的成就已于前述,但其弊也不少,尤其是汉学的末流。其一弊在于崇古、泥古,崇信汉儒,声言凡西汉以下之书皆不读,愈古愈好,以古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其二弊在门户之见与家法之争,今古文经学门户之见日炽,经生惟“师法”或“家法”是宗,述而不作,不敢越雷池一步,因循保守,学风日趋僵化。三弊在繁琐空疏,不少读书人皓首穷经,毕生致力于片言之语的琐屑考据之中,虽也有成果,然大多流于空疏无用。结果导致儒学于清代读书人而言,既不能经世,又难以致用,蜕变成复诵的教条,思想的桎梏。
◆龙纹铜合符 合符为皇宫和都城夜间特殊的放行证件,由阴阳两片组成。该合符表面有二龙戏珠 的图案,周围饰以祥云。
清朝延袭明制,实行八股取士。明自洪武三年(1370)开始设科取士,考试以八股文为主,内容以“四书”为据,代圣贤立言。考生不得自出新意,只要“依经按传”,依葫芦画瓢,博得考官的青睐即可高中。这种考试制度为清朝沿袭,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严重地束缚士人的思想,驱使士人把全部精力用于背诵“四书五经”、写八股、揣摩试题、背诵时文选本、模仿中试范文上面,而无暇博览群书,更不务追求新知了。科举内容毫不涉及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学问,严重地阻断了广大士人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学习,更谈不上创新与发明了。明清两代没有像欧洲那样发生产业革命,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便是科举制排斥了自然科学。
为夸示文治、兼行书禁,清统治者大力搜求藏书,编辑整理古籍。乾隆时编成《四库全书》,对于保存古籍和传播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但其弊端仍存:有的古籍未尽收入。有的古籍内容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被删改,文字被篡改。有的字故意写错而等乾隆帝御览时指摘以显示其高明,但拍马之举往往弄巧成拙,结果乾隆帝未改而错字散布于书中。而最糟糕的是乾隆帝下令查禁、销毁了大量有损于其统治教化的书籍。毁掉的书籍有3000余种,六七万卷以上,几乎与《四库全书》收书的总数相等,使文化典籍遭受了空前的浩劫。
◆贡院 贡院是清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通常建 于城内东南方,图为现存南京的江南贡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