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军滇南古遗址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整控江摩崖遗址 整控江摩崖位于今澜沧县糯扎渡镇荒坝河下勐况寨子东侧不远处的一个石灰岩质崖壁上,此摩崖即在思茅区思茅港镇橄榄坝北2公里澜沧江边景孔寨下方的整控渡口西岸。小橄榄坝景孔寨与荒坝河下勐况寨紧靠澜沧江两岸,隔江相望,这里也是思茅区、澜沧县、勐海县三县区的三角交界处。
自古以来,这澜沧江整控渡口,便是普洱市通往西双版纳州及缅甸、泰国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清道光《思茅厅志》载曰:“整控江:凡营城及人居萃聚三处皆曰整。整又作井、景等字,音亦相远,此夷地之景东、景谷、井贞、井罕、整法、整董等皆一义也。控原作空,谓江也,谓江边之营也。”史料记载证实了摩崖石刻所在地整控渡口即“景孔渡口”,这一带,确系古代戍兵扎营的地方。
《整控江摩崖》刻的是蒙古军南征的一起兵事,字迹刻在不太光滑的石灰岩壁上。共有汉字3行、直书、阴文。《摩崖》长40厘米,宽50厘米。第一、二行每字10厘米,第三行每字6厘米。字体为一般楷书手写体,经认真辨认,已认出32个字,现按原书写的汉字笔画原形抄录于下:
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二万剿八百□□□……(www.guayunfan.com)大元壬午十二月初八日书……
图21﹣1 云南省诗词学会第五届年会代表参观考察澜沧整控江摩崖
这是元朝蒙古大军南征八百媳妇国的物证。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字迹经自然风化,已很难辨认。但就已识出的32个字看,已能基本看出蒙古军此次南征的军事目的和年代。
据《新纂云南通志》卷95《金石考十五》载云:
按元史本纪至正元年(1341年)十二月壬戌,南车里塞(寒)赛、刀等反,诏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脱脱木儿讨平之。则征车里应在至正二年(1342年)。又按元史卷一四一《太不花传》曰:以世胄入官界迁云南行省右丞,太不花官云南应在至正初年,戟都不花即太不花。所谓大元二年者,大元至正二年,夺至正二字也,整控江即澜沧江,一名九龙江,流经思茅西南。
从文献得知,参与此役统兵者乃元蒙古军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契丹将领述律杰。他是第二次奉元顺帝命入滇参与政事,车里之乱是在至正元年(1341年)。《元史·顺帝纪三》载,至正元年十二月壬戌,“云南车里寒赛、刀等反,诏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脱脱木儿讨平之。”此事后来竟协商解决,没有用兵,其中以述律杰调停之功为多。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6《车里军民宣慰使》载云:
至元甲戌(1374年)立彻里路军民总管府,岁赋皆金银,随服即叛。后遣都元帅述律杰往谕之,深入其境,谕以大义,其酋寒赛感慕,跪道伏谒,愿备珍贡,请置耿冻路,耿当、孟弄二州。
关于“大元壬午年间剿八百”,到底是至元壬午(1282年)还是至正壬午(1342年)的蒙古军事行动,学界有不同见解。黄桂枢先生在所著《思茅文物考古历史研究》书中的《思茅元代澜沧整控江摩崖调查考》一节考证云:“《摩崖》上刻的‘剿八百’的年代‘大元壬午’应是公元1282年的至元壬午十九年,而不是公元1342年的至正壬午二年。”笔者认为若按黄先生考证,则把太不花和述律杰的入滇提早六十年,但《元史》记载太不花为云南行省右丞,时间约在至正初年(1341年)与述律杰同膺使命,有其可能,然则述律杰之使车里,当在至正二年(1342年)。他第二次入滇不会晚于这一年。因而《整控江摩崖》,当刻于元至正壬午(1342年)十二月初八日,不在至元壬午(128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