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陶罐葬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陶罐葬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时间:2023-07-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陶罐葬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早期古契丹族便有陶罐葬之俗,而在蒙元时代,远征云南大理、保山一带的蒙古军、契丹军的驻地,至今发掘出大量的陶罐墓葬。施甸陶罐墓葬,主要在东山田基村的大红帽山,本地称大红墓山。

陶罐葬_蒙元以来云南契丹后裔

早期古契丹族便有陶罐葬之俗,而在蒙元时代,远征云南大理、保山一带的蒙古军、契丹军的驻地,至今发掘出大量的陶罐墓葬。古契丹族的陶罐葬多发现于辽中京和上京地区,多为平民冢墓,墓具是内装骨灰的陶罐等,如在内蒙古巴林左旗双井沟发现的契丹火葬墓,葬具为一陶罐,上面留有灵魂出入孔,反映了一定原始性,可以认为是契丹原始葬俗的遗存。[3]值得珍贵的是在蒙元时代大理、保山、施甸及姚关等地蒙古军和契丹军驻扎过的军营遗址中,至今发掘出不少的陶罐墓葬群。

施甸陶罐墓葬,主要在东山田基村的大红帽山,本地称大红墓山。此山面积不到半平方公里,山包郁郁葱葱,一座座石墓整齐地排列在山头,碑文正面镂刻着梵文,面向东方,背面镂刻汉文,墓顶两面刻有释迦牟尼佛像,背向西方,石碑高约90厘米,分碑头、碑身和碑脚基座三部分。其中碑头高30厘米,宽50厘米,正面四周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中部有个光环,光环内雕有一尊释迦牟尼像,趺坐于莲花瓣上,四周有莲花瓣围绕;碑身高50厘米,宽40厘米,全部镂刻梵文;碑脚高10厘米,宽30厘米,碑脚插入一块有磨滑痕迹的大理石板上,石板呈长方形,板长120厘米,宽80厘米,石板中间凿成一个洞穴,石碑脚可直插入土中,石脚两侧用数块板垫住大石板,使墓碑稳固竖立土中。石碑正面一律向东。插入土中的碑脚下埋着陶罐。陶罐呈乳灰色,未上彩釉,罐高50厘米,罐腹径40厘米,罐底较狭,径20厘米,罐呈葫芦形,罐顶用盖密封,盖有顶结,可提罐盖。而大理出土的元军火葬陶罐呈火锅状,比较矮小,全身涂青釉。

大红帽山的陶罐内装满了烧焦的木炭粉末,由于雨水浸透,炭粉有些湿润,在炭灰中掺杂着不少骨骼火化后的残留物,约有玉米粒大,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未烧尽的遗骨上面,大都雕刻着一个梵文字,意为“司”“旦”等,炭灰中还放有少数贝币,显然是殉葬品,关于陶罐上石碑所刻的梵文和汉文,笔者已在他文中释述。[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