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话云南_滇缅战区历史事件报道
抗战的烽火,终于燃烧至云南的边疆。在怒江的两岸,澜沧江的那边,祖国的保卫者,正屹立在怒山之巅,和野兽般的敌人展开了血肉的斗争。我们虽然相信,云南的民众,必能为保卫自己的田园,而使敌人付出应有的代价,但是现时却更使我们这些异乡漂泊者,倍加怀念那壮美的家乡。
是的,云南是我们的家乡,我在她底抚育中,生活了足足二十三年。在那里有我生长的历史,有我生活的痕迹,有我的父母、兄弟和友人,尤其不能忘记的,是那壮美的河山与丰腴的田园。这是几千年来云南民众生息之所,也是他们生命的源泉。
这并不是思家的回忆,的确家乡有使人不能忘怀的一切。云南的山脉,和旁的省份实在有显然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由西向东的奔走,也不是那样矮小的山林,而是绵延数千里、挺立云际的横断山脉,令人一望而称奇观。特别是滇西,出昆明过禄丰,在去缅甸的大道上或公路上,行者每天都必须要跨过那无穷尽的山,翻过许多悬崖峻岭和峡谷。这些山峰是举世闻名横贯滇西的云岭山脉、怒山山脉和高黎贡山脉,以及云岭的分支,由西北东南走的无量山脉与哀牢山脉等。在这些山脉上旅行,任何人都会感到了不起的伟大。所以许多自滇缅路转来的人,皆称“不到迤西,不知云南的伟大”。
而且这些伟大的山脉,并不是那样赤裸裸的光山,一望而使人乏味,在它的表皮上,生长着千年古树,万里丛林。青葱的绿叶,随时打动着行者的春意,自会令人发生愉快之感,而忘却了爬山越岭的疲劳。虽然在许多山脉中也缺乏自然的景物,但丝毫并未减轻这未开垦的处女地中的森林,对国家的贡献。因为这是将来仅亚于东北的木材出产地啊!(www.guayunfan.com)奔流于这高原山谷中的,是一泻千里的河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伊洛瓦底江,以及滇东、滇南、盈江,灌溉了全滇三千五百万亩的耕地,丰富着云南一千三百万人民的生活。而这些江河所经者,由于山脉的重叠,常常跨过高原峻岭,因此水流急湍,瀑布千百,不能行驶轮船,甚至木船的通过,亦都要经过“滑滩”,这是最古老而最危险的渡滩方法,所以除了运货之外,行者是愿走路而不愿乘船的。但是,这种浩浩荡荡,冲锋越岭的青年时期的姿态,却也气壮山河,象征着艰苦中的中国,也充分地代表了云南人民的真精神。
云南同胞的精神,的确是受着这种大自然的形象所影响的,吃苦耐劳、勇敢善战的美德,早已得到国人的赞许。平时他们在三十九万八千五百八十三方里的高原上,勤劳的耕种着群山中的坝子(平原),开垦着山腰的荒地。尤其是各少数民族近九百万的人民,于最(艰)痛苦的生活条件下,住山越岭,游猎牧畜,经历着“半年阴雨半年风”的生活,遭受着“云山之外”的待遇,而咸能以国家民族为重,这是值得敬佩的,自然也应该立即予他们以某些合理的、必要的生活改善了。
更令人回忆的,是简陋的矿工,东川的铜工,昆明的煤工,一平浪的盐工,以及金沙江的淘金者等二十余万劳动者,许多年以来,不知为国家流尽了多少血汗,对社会创造了无数财富。他们在衣不遮体、餐霜露宿、贫病疾苦的生活状况下,每年生产着两三万吨的大锡(北略),近六百吨的铜,还有计算不清的一切原料、燃料,而自己仍然如此度过春秋,一心为抗战胜利争取解放而努力工作。这种热爱国家民族的真精神,比之于那些口喊救国暗自肥私者,当然要更使人肃然生敬。
至于战时,云南民众的爱国热忱,当更不言而喻了。远的如护国护法之役,为民国奠定基础,对中国历史曾起了推动的作用等等,都暂且不谈,就以抗战以来的事实看,五年来二十万三迤(迤东、迤西、迤南,亦即滇东、滇西、滇南,为全云南地区分划之俗称)健儿,手执武器,奔赴沙场,先后在台儿庄、湘北几次胜利中,所表现的英勇与功绩,以及修筑滇缅公路等,对中华民族解放的事业,诚然作了不少的贡献。今天强敌压境,云南的同胞,当能发挥过去的传统精神,奋起御侮抗敌,保乡卫国无疑。
记得在越南事变后,许多人都预料日寇有侵滇企图,表示隐忧,而云南民众仍然镇定生活,积极准备打击来犯者,地方当局亦表示镇定措施,严密布防。如今事隔两年,其准备自应有过于往昔者,但惜乎过去滇省因系一面临敌,故一切均着重于“南防”。不料战局的演变,其快如飞,敌寇在太平洋战争中迅速的完成了初步的计划,遂突袭腊戍,乘机攻入滇西边境,图进犯保山,抢占大理,威胁昆明,于是云南告急。然而不论敌寇之企图如何险恶,是必然会遭到云南民众的打击的。军事当局想必能善用滇西“关山千万重”的有利地形,使日本法西斯付出侵略者应得的损失。
所谓“关山千万重”的有利地形,自然正如陆诒君说的并不是讲“地形万能”。关于这点,坐镇滇中的龙云将军认识得很清楚,他在去秋和笔者谈话中说:在军事上虽万重高山,疫痢遍野,亦不能阻止敌人的前进,唯一能够打击侵略者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力量---一千三百万云南民众的力量和每人一颗的决一死战的心。诚然,这是正确的。如果云南民众真正得到动员,龙将军的“动员民众计划”能确保实现,并切实实施他亲手拟定的“边境施政纲领”,则全滇勇敢善战的同胞,当毫无疑义的能够保卫自己的田园财产,而不致遭受日寇的蹂躏,但是这个目的达成,就首先要干部第一,在干部中注射新的血液,并迅速发动民众了!
笔者在访问云南的几位民国元老时,他们对这点的意见都是一致的。特别值得提出来的,那是在一个夜灯初上的晚上,卢汉将军和我说起云南的情形时,他认为经过几年来抗战洗礼的云南,已与从前不同了。国内有名的大学到达云南后,给予了本省的文化教育很好的影响,刺激了和帮助了本省教育的发展,三年内增加了中小学一千四百余所,造就了无数的青年人才,这是国家的宝贵资本,是动员民众的桥梁。显然的,照卢汉将军的意见,利用这些国家的资本,建立起这座桥梁,乃是动员民众的先决条件,希望云南当局者这些很好的意见,能于即刻见诸实践,则家乡的人力与山川物产,当必可以有利的使用。
家乡的朋友们,目前应该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当局的帮助以保乡卫国的时候了,我们绝不能够让敌人不付任何代价而轻易深入一步。祖国的壮美的河山,是我们自己的啊!(《新华日报》1942年6月1日第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