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攻理论的成功战例_长沙会战_抗战故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四个师团的主力和两个支队共十万兵力,在飞机、舰艇的支持下,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进攻长沙。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8个军约20万人参战。切列潘诺夫参与了会战计划的制订。我军在三个早已准备好的防御阵地上抵抗主攻方向的敌军,以多山的地形和用破坏道路的办法,迫使敌人的步兵与炮兵脱节,然后用浏阳一带早已准备好的突击部队转入反攻。
会战开始前,陈诚奉命提出坚守长沙与放弃长沙两个方案。
蒋介石经过深思熟虑,认为还是放弃长沙。(www.guayunfan.com)陈诚与白崇禧赶到渌口,将蒋介石的意图告诉薛岳,薛岳不以为然,慨然说:“长沙不守,军人之职何在?”
白崇禧说:“委座的思想是长期抗战,须保存实力。”
薛岳头一拧,大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陈诚问:“部队状况如何?”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
薛岳说:“部队士气极高,作战都很英勇。”
陈诚遂下决心:“好,实施反攻方案。”
第九战区以一部兵力在赣北、鄂南坚决阻击进犯日军,主力用于湘北,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相机采取攻势。
在鄂北方向,敌一〇一、一〇六师团在高安、上富、甘坊等地向我第一集团军进攻,我军主动放弃高安,第七十四军两师侧击向南迂回之敌,三十二军等协力反攻,恢复高安、上富之线。
湘北、鄂南之敌疲惫进攻,占领岳阳,突破新墙河,后被我军反攻,被迫撤回到出发地点。
敌主力在洞庭湖登陆后,被中国军队打了反击,损失惨重。
从12月2日起,中国军队转入坚决的反攻,并于12月8日前渡过汨罗江,占领江北岸,恢复原先态势。从通城方向南进之敌在宁阳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残部向武宁和岳州方向突围。第一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
切列潘诺夫对长沙会战的结果感到满意,认为他的“反攻”理论在武汉会战以后得到了部分实施。
切列潘诺夫在长沙会战开始后便回国了,他的总顾问一职,不久便由卡恰诺夫接任。
(苏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