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时间:2023-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同治二年李秀成部北上时,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大举进攻苏福省境内的太平军。苏州失陷之后,历经数月,无锡、常州等地相继失守,太平天国的南部基地从此落入李鸿章的淮军之手。天京陷落时,李秀成护卫幼天王冲出城来,另有王妃、宫女、文武大臣1000余人战战兢兢跟随在后。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同治二年(公元1836年)李秀成部北上时,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大举进攻苏福省(江苏南部)境内的太平军。在英、法两国侵略军大量枪炮的资助下,淮军连连攻陷太仓、昆山,使苏南重镇苏州处于危急之中。

太平军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面对五六万强敌,身先士卒,英勇地进行了抵抗。李鸿章见强攻不下,便开始对谭绍光等进行诱降。洋枪队“常胜军”司令、英国人戈登也出面致书谭绍光,进行劝降。

谭绍光接到劝降书大怒,于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八月十五日,亲率奇兵夜出娄门,袭击戈登“常胜军”,直打得这个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丢盔卸甲,大败而逃。这天是中秋之夜,太平军就以此欢庆佳节。

不幸部将郜永宽等八人被李鸿章收买,聚众逼迫谭绍光投降。正当谭绍光怒斥叛徒郜永宽时,另一叛将汪安钧突然拔刀暗杀了他。第二天,8个叛将剃去头发,打开齐门,献上谭绍光首级,向李鸿章投降。但李鸿章仍然将这八个“降匪”杀了。

苏州失陷之后,历经数月,无锡、常州等地相继失守,太平天国的南部基地从此落入李鸿章的淮军之手。

转战在江浙一带的太平军是侍王李世贤所部。自李世贤率一部分兵马去参加天京外围战后,手下留守部将不能互相配合作战,有时甚至发生倾轧和“火并”。攻入浙西的湘军主帅左宗棠当时只有5万兵力,战斗力也不强,但他正是利用了太平军中的内讧,在浙西战场上取得了优势。

天京外围战结束后,李世贤回到浙江。为了化被动为主动,李世贤率部突围,从江浙一带转战到闽、赣边界地区,此时,他还有20多万兵马。李世贤从江浙战场突围,吸引了湘军部分力量,暂时减轻了天京的压力。但由于无力进一步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因此,为时不久,天京的形势比以前更危急了。

江北湘军攻城日愈猛烈,太平军备部分散四处。李秀成见天京城外太平军的防御工事已被破坏殆尽,且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急向洪秀全建议:“看来京城难以久守,我们还是让出京城,转移到别处去才是上策。”洪秀全此时对李秀成也有了猜忌,一听他说“让城别走”,顿时大怒,斥道:“我奉上帝的天意来人间杀妖,为天下唯一真主,有什么可怕的?我的江山坚如铁石,你不扶君,自有人扶君,你说无兵,我的天兵比水还多,难道还怕曾妖之流吗?”说此话时,洪秀全病得不轻。

李秀成见劝不动洪秀全,只能发动城内万名守军坚守孤城,这时,洪秀全已带头吃起了野菜。

长期的紧张和疲劳,以及宫廷生活的过度享乐,致使洪秀全的健康状况一天比一天坏下去。同治三年四月十九日(公元1864年6月1日),五十岁的天王终于在病忧之中去世。天国上下悲痛万分,在京城的文武将士草草安葬洪秀全后,即拥立洪秀全的长子、16岁的洪天贵为幼天主。这时,干王洪仁玕正外出征粮调援,不在天京,城外清兵加紧攻城,天京形势危在旦夕,保卫幼天王和守城的重任压在李秀成和为数不多的太平军将士身上了。

同治三年夏天,天京钟山要塞失守,清军用炮火居高临下往城里猛轰,并派大批枪队攻打太平门、神策门。六月初,拱卫天京的另一个要塞、紫金山地堡城失守。至此,太平军的守城战到最后的阶段。六月六日(7月19日),曾国荃亲自披挂上阵,命清兵将地道挖到太平门附近,在地道中埋了上万斤炸药。城内太平军冒着枪林弹雨,从太平门、朝阳门冲出,持火弹和火把攻击地道口敌军,阻止清兵炸城。双方土洋兵器你来我往,在城外搅成一片,血流成河。

当日中午,忽听一声巨响,太平门城墙被炸开20来丈,清兵像蚂蚁一般涌入城内。

一场肉搏战开始了。守城的太平军高呼:“勿留半斤烂布与妖享用!”“誓与天京共存亡!”等口号,奋力杀敌,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曾国荃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天京城中的太平军“无一降者”。当清兵攻到天王府时,曾国荃不敢贸然入内,成千上万个清兵只在远处伺候,谁也不敢首先冲进去……果然,到了三更时分,天王府内突然火把闪耀,从中冲出手执洋枪的千余名太平军将士,一路向清兵扫射,如入无人之境。那清兵同样也有洋枪,竟个个退逃,无一人敢战,任凭这批太平军冲杀离去……

天京陷落时,李秀成护卫幼天王冲出城来,另有王妃、宫女、文武大臣1000余人战战兢兢跟随在后。李秀成率卫队横冲直撞,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出城后不到一里路,清兵追来,李秀成拼命砍杀阻敌时,与幼天王失散。他冲出重围,累倒在天京东南方的一座小山上。当他醒来时,已被清兵五花大绑。

曾国藩从安庆赶到南京,亲审李秀成。

在牢狱里,李秀成写一篇《李秀成自述》的供词。这篇供词有近万字,写了自洪秀全创办拜上帝会、建都南京、直至天京内讧的过程,并表述了他对诸王的看法及“天朝十误”等……

但曾国藩并没有放过他,于当年七月六日对李秀成处以极其残忍的凌迟(用刀碎割)之刑,死时,忠王李秀成41岁。

从天京突围出来的幼天王洪天贵被尊王刘庆华护送至湖州,会同洪仁玕等人,准备南下伺机再起。不幸,到江西后,洪仁玕和洪天贵先后被清兵俘获,在南昌杀害。

至此,太平军仅剩李世贤等余部仍然在大江南北与清军作战,坚持了四年之久,直到同治四年(公元1868年),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烈火才最后熄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