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子羽不是丑,而是勇猛

子羽不是丑,而是勇猛

时间:2023-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博物志》、《水经注》俱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蛟夹舟。然则子羽之勇,诚不减季路矣。孔夫子失望的主要原因是澹台灭明长得太丑,这是一般人的看法。不过张燧却告诉我们,其实澹台灭明不是丑,而是过于勇武。子羽大怒,说对于我只可能从道义上来请求,而不能以武力抢夺。

4.子羽不是丑,而是勇猛

原文

夫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www.guayunfan.com”意谓其貌寝也。及观李龙眠所画七十二弟子像,其猛毅比季路更甚,则所谓“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室”及夫子所谓“失之子羽”者,正以其貌武而行儒耳。《博物志》、《水经注》俱称子羽渡河,赍千金之璧,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蛟夹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左操璧,右操剑,击蛟皆死,乃投璧于河。三投而辄跃出,竟弃璧而去。然则子羽之勇,诚不减季路矣。

——《子羽貌武》

在《史记》里,司马迁记载了孔夫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里边他提到两个弟子:宰予和子羽。宰予能说会道,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不过后来孔子发现他懒惰不求上进,大白天还在屋子里睡觉。孔子气极了,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而子羽刚开始从师的时候,孔子认为他长得过于丑陋,资质不好,成不了大器。但在门下学习几年之后,子羽德行学问日进,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子羽,名叫澹台灭明,他被孔子发现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孔子的弟子子游年少有为,二十几岁便担任武城宰。上任之后,他把孔子传授的理论应用到对武城的治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孔子路过武城,很远便听见有弦歌之声,进城后发现大家都能够各居所职,安居乐业。孔子问子游,你得到什么杰出人才了吗?子游回答,没什么人,只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他除了公事,从来不到我的房里来。孔子当时就很惊异,不过当他真正见到澹台灭明时,却失望了。

孔夫子失望的主要原因是澹台灭明长得太丑,这是一般人的看法。不过张燧却告诉我们,其实澹台灭明不是丑,而是过于勇武。夫子一向讲求“文质彬彬”,他自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代表。据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脑袋有点畸形,所谓生而圩顶,即头顶四周高,中间低,正像反过来的小山丘。因此才取名叫丘。可见他的长相也不咋的,没有歧视澹台灭明的理由。所以,张燧的解释还是很合理的,夫子不会讨厌别人长得丑,却可能讨厌人过于勇武,不懂得饰以礼仪。

他的另一个弟子子路就是这样,常常被他骂,因为子路很勇猛,而且往往不善于克制。而据张燧所言,他看宋代李公麟画的孔子七十二弟子图像,子羽比子路还要勇猛粗豪。在《博物志》、《水经注》两部典籍里还记载了子羽的一个故事。一次子羽带着一块价值千金的玉璧渡河。宝物的光芒吸引了附近的神灵,于是水里的河伯和阳侯两条蛟龙一左一右,躲在船的两边,试图抢夺玉璧。子羽大怒,说对于我只可能从道义上来请求,而不能以武力抢夺。于是他左手拿着玉璧,右手持剑,一边一剑,把两条蛟龙都刺死了。为了表明自己不是贪图财物,他手一甩,把玉璧投到河里。奇怪的是,玉璧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沉不下去。他连投三次,都是这样。眼见不可能让玉璧沉下水了,他干脆让船家赶紧摇船离开,丝毫不回头看一眼。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澹台灭明的确非常勇猛。不过,在平日尤其是投入孔子门下之后,他的个人修养越来越好,在行为表现上也越来越谦顺,到后来完全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了。正因为这样,孔子死后,他聚徒讲学,追随他的学生达三百多人。子羽成为儒家的又一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