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阎立本的知人之明
原文
狄梁公初授并州佐,时阎立本黜陟河南,梁公为人诬告,立本一见,即惊谢曰:“仲尼观过知仁,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www.guayunfan.com”特荐之兼并州法曹。夫梁公能反周为唐,而非立本则不能自拔于沉沦。洵哉,可称具眼矣!然则驰誉丹青,何足尽立本百一也。
——《阎立本知狄仁杰》
这一段主要说唐代大画家阎立本与狄仁杰之间的故事。
阎立本出生于一个书画之家,父亲在绘画、建筑、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哥哥也同样擅长工艺、绘画,父子三人驰名于世。
不过阎立本开始进入仕途,已经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这时谁还来关心你的绘画才能如何呢?因此,阎立本开始进入到秦王李世民的帐下,职务是库直,掌管的主要是工程一类的事情。这未必和绘画有关系,不过却可以发挥他在建筑工艺方面的特长。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还做过主爵郎中、刑部侍郎一类的职务,不过高宗即位之后,他又回到老本行,担任工部侍郎,主管宫室建筑,不久升为工部尚书。
当然,早在贞观年间,他的绘画才能便已经得到社会的公认,在秦王府时,他就曾经为李世民的谋臣大将们画像,称之为十八学士图,而之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图像自然也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仕途。
阎立本就这么一边画画一边做官,最后还做到了丞相,当时姜恪凭借战功被任命为左相,而他为右相,因此有人以此写了一首诗,其中一联是“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因此,阎立本并不仅仅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一般的文人,他除了画画,还做官,而且做得很不错。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和日后改变大唐命运的狄仁杰产生了关联。这也正是张燧所告诉我们的。
还没有被任命为丞相之前,阎立本曾担任河南黜陟使一职,负责巡视考察河南一地的官吏。当时狄仁杰刚涉足官场,他通过了明经科考试,被任命为并州的佐官,正是在阎立本考察的范围之内。刚出茅庐,狄仁杰未免有些初生牛犊的莽撞,于是惹恼了当地一个官员,这个官员便趁机告了他一状。
阎立本让人把狄仁杰叫来,狄仁杰不卑不亢,条分缕析,把别人对自己的诬告说得清清楚楚。阎立本是画家,他基本上是带着惊喜的眼神看着狄仁杰言说的。狄仁杰说完,阎立本立即对他说,孔子说,看一个人的过错就知道这个人怎么样,足下可谓是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啊。他还从一个画家的角度告诉狄仁杰:在我眼里,有两种人,一种是想画成画的,另一种是不想的。想画成画而又觉得非画不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你就是其中之一。
不用说,阎立本帮狄仁杰摆脱了诬告,另外他还向朝廷举荐了狄仁杰。这就是阎立本的知人之明。如果不是遇上阎立本,弄不好狄仁杰就因为这一诬告无法翻身,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梁公了,也就没有李唐天下的恢复,这么说来,阎立本被后人称道的绘画艺术,这不过是他功劳中的百分之一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