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秦国坐收渔翁之利

秦国坐收渔翁之利

时间:2023-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诸侯割地而求和于秦,秦人未尝急于割地之利。这一战略使得齐国在秦国进攻其他国家的时候袖手旁观,秦国可以免除后顾之忧,放手对各国各个击破。而六国虽然为了对付秦国而采取合纵策略,但往往因为互相之间利益无法统一而不能持久,更不用说真正地起到对抗秦国的作用了。这正是秦国灭亡六国的原因。

3.秦国坐收渔翁之利

原文

尚论秦之帝者,皆曰商君开塞耕战,范雎远交近攻。www.guayunfan.com此说似矣,而非其要也。及读东坡《策断》,为之跃然。《策断》曰:“用兵有权,权之所在,其国乃胜。是故我欲则战,不欲则守,战则天下莫能支,守则天下莫能窥。”昔者秦尝用此矣,开关出兵,以攻诸侯,则诸侯莫不愿割地而求和。诸侯割地而求和于秦,秦人未尝急于割地之利。若不得已而后应,故诸侯尝欲和而秦尝欲战,如此则权固在秦矣。且秦非能强于天下之诸侯,秦惟能自必,而诸侯不能,是以天下百变而卒归于秦。诸侯之利固在从也,朝闻陈轸之说而合为从,暮闻张仪之计而散为横。秦不然,横人之欲为横,从人之欲为从,皆其自择而审处之。诸侯相顾而终莫能自必,则权之在秦,不亦宜乎!

——《秦之所以帝》

秦以一国之力,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其功甚伟。因此,后人都很喜欢讨论它战胜六国的原因。其中被谈论最多的是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战功,使秦国迅速提升国力,积聚起与诸国争霸的力量。也有人认为原因在于秦昭王时相国范雎定下的“远交近攻”战略。具体策略便是拉拢齐国,进攻距离最近的韩国、赵国等国家。这一战略使得齐国在秦国进攻其他国家的时候袖手旁观,秦国可以免除后顾之忧,放手对各国各个击破。

但张燧在这段议论中提出了另一个观点。他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以一国之力凌驾于六国之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秦国独特的地理位置。这一观点首先来自于苏东坡,他写了一篇《策断》,其中指出,用兵是有一定的权术和谋略的,谋略恰当,就会胜利。所以最佳的谋略在于,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想进攻就进攻,不想进攻就防守,采取攻势则天下没有人能够防御,采取守势则天下没有人能够窥探自己的虚实。张燧认为苏东坡的这几句话也可以适用于秦国与六国之间的攻守关系。从秦国参与中原各国之间的角逐开始,秦国就主要采取这样的方式,一直到它奋数世之威风,歼灭六国。

秦国原本是周朝西北边陲的一个小诸侯国,周围生活着很多个戎狄部落,比如陇山附近的昆戎、绵诸、翟,泾河以北的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的大荔之戎,渭南的陆浑之戎等等。他们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文明程度不高,时常掳掠秦国,形成对秦国的威胁,让秦国早期的历代国君头痛不已。

周平王东迁之时,当时的秦襄公一路小心护送周平王出关,周平王很是感动,出关之后,他指着身后曾经是周朝腹地的关中平原对秦襄公说,这一片土地就赐给你了,只要你能够从戎狄手里把它们夺回来。

就这样,秦国拥有了经营关中的权力。秦穆公首先想到的是向东发展,不过当时晋国实力雄厚,它紧紧扼住秦国向东挺进的咽喉,使秦国不能向东发展。于是,秦穆公只好退而求其次,向西边发展。西边没有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但分布着许多戎狄小国。其中实力最强的是绵诸。秦穆公定下的策略是先大后小,先强后弱,因此绵诸便成了首要目标。

这时正好绵诸王派了由余到秦国打探情况,秦穆公知道由余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他熟悉戎狄的情况,便一方面热情挽留由余,好酒好肉好吃好住招待他,带着他在秦国四处参观,见识秦国宫室之壮丽,典章之完备;另一方面派人给绵诸王送去十六个年轻美貌的乐伎,让他整日沉浸在声色享乐之中,完全不理政事。过了一阵,秦穆公才放由余回国。由余回国之后发现国君一味贪图享乐,朝纲紊乱,国事荒废,觉得很失望,便离开绵诸,再次来到秦国。

在由余的帮助下,秦穆公开始了征服西北戎狄的征途。经营十数年,他终于统一了西戎。为秦国开拓了近千里的疆土,同时也为秦国开辟了一块稳定的大后方。

秦国独霸西陲,实力大增,周天子也派人向秦穆公表示庆贺。而秦穆公也开始向东方挺进,虽然他依然不能越过晋国,占有关东的实土,但却可以在政治上对东方各国施加影响。

到了战国时期,秦国在地理方面的独特优势陡然显现。正如苏东坡所说,秦国完全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能攻能守,每次秦兵出关都必然有所收获,被攻击的国家无计可施,便采取割地求和的办法以消弭战事。而一旦财力不济无力再战,秦国便闭关自守,关东各国也拿它没办法。

于是,秦国不出关则六国拿它没办法,而一旦找寻到适当的机会出关攻击,六国就得削地求和。久而久之,秦国在实力上和气势上越来越强,而六国则越来越弱。强弱的对比发展到一定程度,六国便无法再与秦国抗衡了。那么,由秦国来统一天下也变成了必然。

反过来看,关东六国之间疆界错综,互相之间多有矛盾,常常互相征伐,秦国正是看清楚了这种局势,才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按照自己的利益决定行动的策略。而六国虽然为了对付秦国而采取合纵策略,但往往因为互相之间利益无法统一而不能持久,更不用说真正地起到对抗秦国的作用了。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关东六国之中也不可能有哪一国拥有独立对抗秦国的力量。这正是秦国灭亡六国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