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在罗布泊坚守的人们

在罗布泊坚守的人们

时间:2023-01-18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鸸鹋属于鸵鸟目鹤鸵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之一,它身高1.5米,仅次于鸵鸟。鸸鹋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区,与大袋鼠杂居生存。所以,每当秋天,人们经常看到大袋鼠和鸸鹋成群结队奔跑的场面,它们显然是向水草丰盛的地方奔去。一调查,原来都是馋猫们作的孽。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就好像一台复杂的机器上的各个零件,既互相依靠,又互相制约,地理上把它叫做食物链。
天气预报的来历_奇妙的地理趣事

环境保护与地理

袋鼠和鸸鹋的故事

澳大利亚大陆在中生代(约6500万年前)就和其他大陆分开了。由于海洋的阻隔及自然条件的单一,使这块孤立大陆上生物种类的演化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原始动物一直繁衍至今,素有“活化石博物馆”之誉。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澳大利亚所有的哺乳动物几乎都是有袋动物,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袋鼠。1770年英国航海家科克在澳大利亚东海岸见到这种“跳跃前进的怪动物”,便问当地土著人是什么?土著人回答说:“堪格鲁。”原意是不知道的意思,但因和英语中的“鼠类”的发音相近,英国人便称其为“袋鼠”。

澳大利亚有袋鼠40多种,其中大袋鼠有两种:一种是生活在中部平原的红袋鼠;另一种是生活在沿海平原树林中的灰袋鼠。大袋鼠体高2米左右,听觉灵敏,前肢短小,后腿发达,每小时能奔跑60公里左右,3米高的障碍物拦不住它,七八米宽的小河可一跃而过。它的尾巴又长又粗,快速运动时可以作为舵。当长距离奔跑累了,坐下来休息时,尾巴和后肢刚巧组成一个三足凳。

袋鼠在澳大利亚遍地可见,估计有3000万只。夜间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袋鼠见到汽车灯光以为是敌人袭来,便成群结队从森林中跳到公路上,奋起抵抗,与汽车相撞,结果是碰得头破血流,落荒而逃。公路旁常常插着画有袋鼠的牌子,那是告诫司机此地乃袋鼠出没之地,行车要减速,可见澳大利亚人对野生动物的爱护。澳大利亚政府还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准捕杀袋鼠。

在澳大利亚的中部平原地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很像鸵鸟的一种大鸟,在草地上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其实这不是鸵鸟而是鸸鹋。

鸸鹋属于鸵鸟目鹤鸵科,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之一,它身高1.5米,仅次于鸵鸟。鸸鹋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区,与大袋鼠杂居生存。鸸鹋的头部和颈部长着丰满的羽毛,它的脚很长,有三个趾,由于翅膀的退化,它已不能飞翔,却擅长游泳和长跑,每小时能跑60公里。所以,每当秋天,人们经常看到大袋鼠和鸸鹋成群结队奔跑的场面,它们显然是向水草丰盛的地方奔去。

鸸鹋的主要食物是野果和树叶,像美洲鸵鸟一样,鸸鹋的家庭也是一夫多妻制。更有趣的是,雌鸟下完蛋就什么也不管了,筑巢、孵卵、育雏都由雄鸟来担任。雌鸟一次产卵7~14个,每个蛋约重600克,相当于12个鸡蛋。

鸸鹋是非常温驯和善良的鸟类,有时汽车在公路上停下来,一群高大的鸸鹋走过来,会把长长的脖子伸进车窗,对你表示亲近,并希望人们给它面包之类的食物吃。

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环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我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更加美好。

海岛战士的苦恼

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美丽的西沙,岛屿很多,可是每个岛屿都很小,别看这些岛屿小,上面照样长着茂盛的热带林木,树林中生活着许多昆虫等小动物,枝头上栖息着许多海鸟。我们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在这里日日夜夜和这些昆虫、海鸟为伴,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战士们在一个大一些的荒岛上生活,条件很艰苦,因为这里没有可以种植农作物的土壤,就连人喝的淡水也很缺乏。但海岛战士以岛为家,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岛上栽种了美丽的鲜花、绿油油的蔬菜,把小岛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我们养一些鸡吧。”有的战士倡议。

于是,他们从大陆上运来一些公鸡、母鸡。这些从远方迁入的“客人”,在岛上生活得很习惯,高傲的公鸡伸长脖子“喔喔”啼鸣,成群的母鸡在岛上草丛树林中自由自在地觅食,生下一个又一个的鸡蛋,给沉寂的小岛带来勃勃生机。

鸡越养越多,到后来,谁也弄不清楚岛上究竟有多少鸡了。到了改善生活的时候,炊事员只要到树林中转上一圈,很快就可以拾满一筐鸡蛋。

可是,没过多久,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老鼠成灾。不知谁不小心把老鼠带上了岛,老鼠不但样子叫人讨厌,还祸害战士们的菜园,咬坏营房里的家具,甚至连埋在地下的电缆也叫老鼠给咬断了。

最叫人生气的是由于老鼠的大量繁殖,使鸡无法安生。战士们曾发现,在白天老鼠一小时之内就咬死20多只雏鸡。在夜晚,两三只大老鼠竟敢向老母鸡发动进攻。

怎样对付老鼠的猖狂进攻呢?上级派来了灭鼠专家,带来最毒的鼠药。成群的老鼠被毒死。可是,专家一走,残留下来的老鼠又卷土重来,以更加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

终于,鸡无法再养下去了。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不再回来,它们躲进树林深处,成了名副其实的“野鸡”。

那么,怎样打退老鼠的进攻呢?对了,用猫!猫是老鼠的天敌。战士们从大陆上带来了猫,猫很快就把老鼠剿灭了,而且比任何鼠药都来得彻底。

不过,猫也有猫的问题。不是常说:“馋猫馋猫”吗?老鼠消灭了,它们又开始对栖息在树枝上的鲣鸟动脑筋。

馋猫们灵巧地爬上树枝,偷吃鲣鸟窝里的雏鸟。有时还偷偷地匍匐在树枝上,专门偷袭从海上飞回来的大鸟。

战士们在岛上巡逻,常常发现在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羽毛骨头。一调查,原来都是馋猫们作的孽。鲣鸟长着白白的羽毛,长长的嘴巴,爪子上长着鸭子般的蹼,可以帮助它在海上游泳捕鱼,是国际上重点保护鸟类。

不能让这群馋猫长期为非作歹,于是战士们又养起了狗,战士们带上狗队,到树林中搜索,寻找那些作孽的馋猫,一经发现,就放出狗去,把猫咬死。猫的烦恼减少了,可狗的麻烦又来了。狗爱打架,到处汪汪地乱叫,搅得小岛不得安宁,有人说不养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不养狗的话,前面所讲的一系列问题是否又会再度出现呢?

海岛战士陷入了苦恼……

世界上的各种生物就好像一台复杂的机器上的各个零件,既互相依靠,又互相制约,地理上把它叫做食物链。也正是由于有了食物链,大自然才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可是,如果我们不小心破坏了它们之间的平衡,就可能给我们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

好心总统做错事

19世纪,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有个叫凯巴伯的森林,森林中松杉挺拔耸立,生机勃勃。大约有40000只可爱的鹿在林间出没,有一群凶残的狼经常捕杀它们。狼对鹿的威胁,不知怎的引起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关心。

1906年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地,随后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灭狼。在枪声中,一只又一只的狼倒在血泊中,“镇压”持续了25年,狼与其他鹿的天敌,总共被消灭了6000只。受到保护的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自由自在地繁殖,鹿群总数很快超过了10万只。然而,随着鹿的增多,人们发现可爱的鹿,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灌木、小树、树皮,几乎一切可吃的绿色植物都遭到毁灭性的扫荡。森林中绿色在消失,枯黄在蔓延。紧接着,灾难降临鹿群,饥饿、疾病像魔鬼的影子在鹿群中游荡。过了短短两个寒冬,鹿群就减少到4万头。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4000只病鹿了。

总统的初衷是让更多的鹿更好地生活,可事与愿违,4000只可爱的鹿最后变为4000只病鹿,大家想一想,美国总统到底错在哪里?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原意是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但它在客观上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现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围绕着食物发生联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是食物链的起点,光合作用的产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又被肉食动物所食;高等肉食动物吃低等肉食动物。犹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

总统没有想到,他下令捕杀的狼,既是鹿的天敌,又是森林的保护神。

通过食物链,狼和森林发生了联系。狼吃掉一些鹿,控制森林中鹿的总数,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如此狼藉。狼吃掉的鹿,多半是病鹿,这自然又抑制了疫病对鹿群的威胁。

相反,总统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繁殖,必成毁林的罪魁祸首。同样,森林被毁,必导致大量鹿因无食可吃而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必须了解环境内动物和植物间的营养级关系。否则,仅凭个人的好恶或想像,对某类动物滥加捕杀,就会影响整个食物链,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与协调。

马王堆的重大发现

1972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浏(阳)公路旁、距市中心约4公里的马王堆正式进行开掘。经过几十天的努力,开掘结果令人大为震惊。

原来,马王堆共有三座墓葬。墓中埋葬的是西汉初年的轪侯家族,而不是相传的五代(公元907~906年)时楚王马殷,也不是传说的汉初长沙定王刘发之母。

考古工作者挖开第一号墓的封土,掘开墓道,进入墓室。当他们撬开两层椁板、四层棺木之后,令人惊异地看到里面竟是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女尸。据推算,她在地下安安静静地躺着的时光,已在2100多年之久。

马王堆第二、三号墓,由于密封不及第一号墓完善,墓中尸体均已腐烂。但第三号墓中残存了一些骨架,可供鉴定死者的年龄和性别。特别是根据第二号墓中的三枚印章和第三号墓中的一块木牍,与第一号墓的殉葬物、葬地两相对证,推断出第一号墓墓主名叫辛追,是第一代轪侯利苍之妻;第二号墓埋葬着利苍本人;第三号墓则葬着他们的儿子。单说一号墓:这位汉代的轪侯夫人经过重新“梳妆打扮”,正安静地卧在湖南省博物馆地下室的玻璃匣子里,任凭游客们评头品足。

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的出土是世界罕见的考古发现。其中12万字近30种帛书,包含着天文、哲学、历史、地理、医学等如此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其中许多早已失传的佚书,则更是我国古籍发现史上的一件大事。

帛书中的三幅地图可谓叹为观止,这是保存至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形图,其中关键的一幅图长宽均为96cm,图幅范围西至广西的全州、北至湖南新田、东至广东连县、南至南海,即东经111°~112°30′、北纬23°~26°之间。该图主要表现了湘江上游、潇水流域、南岭及九嶷山一带的地形状况。此图基本上具备了现代地形图的显示内容。图上虽未注明图例,但山河、道路、居民点等全用统一的符号表示;图上虽未标明比例尺,但量算可知该图采用的实际比例尺约为1∶180000,即“一寸折地十里”。远在21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所绘的地图,就达到如此精湛的工艺水准,实在令现代中外地图学家惊叹不已。

另两幅,一幅为《汉初诸侯长沙国南境驻军图》,另一幅是一个县城的平面图,绘有城垣和房屋等。这两幅图的地形表示方法也相当精密,并能使用统一的图例,显然是通过实测绘出来的。

马王堆《地形图》已经使用彩色表示地图内容,山形以黑色深绘,河流用蓝色勾勒,道路、居民点则以红色填画,达到了直观、醒目的表现效果,这也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彩色地图。

马王堆古地图的发现,再次证明了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为生长在这块土地上而自豪,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日月潭的传说

宝岛台湾,形似纺锤,山势巍峨,群峰挺秀,素有“海上粮仓”“森林宝库”“东方甜岛”等诸多美称,她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日月潭位于台湾岛中部南投县,是台湾名胜八景之一。这座天然湖泊周长35公里,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水深30多米,四周青山环抱,树木苍郁,山峦重叠,湖光山色,日月倒影,一派诗情画意。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这时,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花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花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大尖哥和水花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花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头。

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两颗眼珠,一口吞下肚;水花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花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花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

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草木活了,树上的鸟儿又歌唱了,田野里稻谷又结穗了,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花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花山。直到现在,每年秋天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穿着美丽的服装,拿起竹竿和彩球来到日月潭边玩托球舞,学着大尖哥和水花姐的样子,把彩球抛向天空,然后用竹竿顶着不让它落下来,以此来纪念大尖哥和水花姐这对青年英雄。

奇怪的骨痛病

在横贯日本中部肥沃的富山平原上,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鱼虾众多的河流,名叫神通川,两岸人民世世代代饮用这条河的水,并用它哺育着两岸的千顷良田,使这一带成为日本的米粮川。

1952年,人们忽然发现河里的鱼接二连三地死亡,两岸稻田大面积死秧减产。1955年以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一种怪病。得了这种病的人,一开始表现为劳累过后腰、手、脚等关节疼痛,一旦洗澡或休息之后,则感到轻快,没有其他的异样感觉。这种情况延续了几年,情形开始不妙。患者病况急剧恶化,全身各部位都发生神经痛、骨痛,令人动弹不得,以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饮食不进,在极度的衰弱和疼痛中离开人世。有的患者,因无法忍受锥心的骨痛而自杀身亡。经医学专家对患者遗体解剖,有的骨折竟达73处之多,连身长也缩短了30cm,病态十分凄惨。那么,这种骨痛病的元凶是谁呢?

经过专家的查证,才发现这种骨痛病与这条河上游神冈炼锌厂排放含镉的废水、废气污染耕地土壤有关。废水顺着灌渠流入两岸广大农田,被农作物吸收,致使稻秧枯死,即便未遭枯死的水稻,米粒中含镉也已达到0.4 ppm,即每100kg含0.4g镉。它已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一旦吃了这些含镉米,就会中毒生病。当地人民生活在严重镉污染的环境当中,吃的是镉毒米,喝的是镉毒水,严重影响肌体的钙磷代谢,并有脱钙现象,导致关节剧痛,最终难逃魔掌,患上骨痛病。

由于工业的发展,在神通川上游建立的神冈矿业所,经年累月地把该矿业所炼铅锌工厂的大量污水排入神通川,于是就给两岸的人民带来了无法挽救的灾难性后果。因此,决策部门在工业布局时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经济效益最终也将丧失,所以工厂布局要注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共同考虑,污水排放口必须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排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的工厂,不要布局在城镇和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以避免污染城镇的水源和大气。

神奇的罗布泊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它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不仅没有人烟,就连生物也难以生存。

罗布泊是个神奇的湖泊,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着,它曾是一个神话般的文明古国楼兰的所在地,国外也有种种关于楼兰王国奇妙的传说。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一些中外学者虽然对罗布泊有很大兴趣,但真正敢闯入该地区探险考察者,却寥寥无几。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去罗布泊考察,从沙漠南部进入该地区,途中死了3个帮手、7峰骆驼,他本人死里逃生,只穿一条裤子狼狈不堪地爬到和田河畔,被当地农民救了性命。回国后,他写了《长征记》一书,记述了那次去罗布泊的可怕经历。

罗布泊古称蒲昌湖,又名盐泽。在历史上,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东部主要有甘肃的疏勒河。所以,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意思是“汇入多水之湖”。

罗布泊是我国著名的咸水变迁湖,因这里发生过许多离奇事件,而被称为“神秘之地”。据考察,2000多年来,由于湖盆内部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化,它的位置和积水轮廓,曾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动。距今最近的第三次大变化,大约在公元13世纪,随着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干,流入罗布泊的水量大为减少,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一直延续到近代,罗布泊面积缩小到了最小的程度。1930年,我国陈宗器等人到罗布泊测量,当时湖水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南北长170公里,东西宽40公里,形状如人的耳朵。

今日的罗布泊,湖底已干涸,残留的湖水也很浅,沼泽连片,人若误陷其中,不能自拔。沿岸裸露的湖底,布满盐层,有的地方坚硬的盐峭耸立,如石林一般。盐峭都是正多边形的结晶体,高达80厘米,直径50厘米,上部周围翘起,中间凹下,好似荷叶,地面沙碱土下面,埋藏着盐的大块结晶体,以及丰富的钾盐、石膏、镁等矿物。

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带。那时,来往商旅、游客穿过这个险恶地区,经常因饥渴而死,被人们称为“死亡之地”。我国唐朝著名的大旅行家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也曾走过这一段路程。据说,他到了瓜州(今甘肃敦煌)以后,听到人们对罗布泊的介绍,跟随他的几个人都不敢再继续西进了,于是,玄奘一个人带着别人赠送的一匹老马,毅然走进这个可怕的地区。在茫茫无际的大沙漠中,他苦熬了几天几夜,并且迷失了方向,在布满盐层的湖底转来转去,找不到出路,眼看干渴得就要一命呜呼了,幸亏那匹老马把他驮到一个有泉水的地方,才死里逃生。世世代代,不知罗布泊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直至近代,中外探险者们还把这里视为畏途。

1981年6月,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彭加木同志来罗布泊地区考察,中途断水,为了节省开支,不用飞机空运淡水,他只身一人冒险寻找泉水,不幸牺牲在罗布泊附近的茫茫沙漠中。为表彰彭加木同志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已在他遇难的地方树立了纪念碑。

屎壳郎出国记

很久以前,好多人都想出国看看,长长见识,就连整日和粪便打交道的屎壳郎也异想天开:幻想着某一天幸运之神降临,让自己也到异国他乡开开眼界。这不,有对屎壳郎夫妇又在谈论了:

妻:“假如有机会出国,你想去吗?”

夫:“不想,难道国外的粪便会更香吗?”

妻:“我想去,镀镀金之后,或许能够提高我们的地位,改变改变某些国人对我们的看法呢!”

夫:“若果真如此,那当然好。每每想到某些国人对我们的态度他们甚至根本就不愿正眼瞧我们一眼,即使看上一小眼,不是捂鼻子就是闭眼睛……我真是好伤心,好难过。”

正谈论间,他俩被“请”上了飞机,令他俩惊奇的是,在飞机上还有许多它们的“同事和朋友”!只听见伙伴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听说要把咱们送到一个好远的地方去。”话里透着忧虑。

“是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消息灵通的这位自豪地答道。

“机会真的来了!”那对夫妇之中的妻子兴奋地说。

屎壳郎们悲喜交加。经历了近半天的飞行,他们只觉得飞机缓缓降落,这时不知谁说了一句“到了”,透过窗口,隐约可见一大群好客的澳大利亚人在飞机场迎接远方的客人,他们正向飞机招手致意呢!屎壳郎又惊又喜:我们这么受欢迎?!

飞机缓缓着地,屎壳郎们被“请”下飞机,这时他们才注意到:迎接的人仍在不停地挥手,原来不是“致意”,而是在挥打狂飞乱舞的群蝇!屎壳郎好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多苍蝇?难道澳大利亚独宠苍蝇?

正纳闷间,屎壳郎们又被转送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是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着草;啊!草地上还有好多“美味”牛粪、羊粪,有的草地都被牛粪压成块块“斑秃”;咦还有苍蝇,它们正爬伏在牛粪上“享乐”呢!屎壳郎们由惊转气:这么多美味,岂能让可恶的苍蝇独享?继而由气转喜:有这么多美味,何不壮大我们屎壳郎的家族呢?

于是,屎壳郎们夜以继日地忙碌起来:他们先在地上挖好一个个“小贮藏室”,然后把牛粪滚成一个个“小馒头”,同时雌屎壳郎在“小馒头”中产下卵,最后再把“小馒头”藏到“小贮藏室”中。

就这样,他们不辞辛苦地工作着,饿了,则食牛粪,饱餐一顿后,继续工作……裸露地表的牛粪在减少,屎壳郎家族在壮大,苍蝇因此逐渐失去了家园。

日子过得很快,那些屎壳郎如今已成了老爷爷和老奶奶了,那片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如今土壤更肥沃,牧草更肥美了。故事开头提到的那对屎壳郎夫妇虽已儿孙满堂,但身体仍很结实。听,他俩又在说啥:

妻:“这次出国,不仅壮大了家族,而且使某些国人真的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

夫:“可不是!澳大利亚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光牛粪每年就有几百万块,如果没有我们,这里的畜牧业将坐以待毙。”

妻:“因此,人类才把我们当作朋友……”

后来,这些屎壳郎们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在澳大利亚定居,造福于那里的人民。

这个童话故事讲了一个事实:澳大利亚引进屎壳郎,解决了那里的生态难题。可见,掌握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才能使生态平衡向良性方向发展。

孙悟空借宿

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后,终于修成了正果,被如来佛封为斗战胜佛,常住西天佛国,处处受到清规戒律的约束,必须循规蹈矩地过孤独、单调的生活。日子长了,他对寂寞的极乐世界早已感到厌倦,越发向往美好的人间生活,于是他决心离开佛国,到人间走一遭。

孙悟空一个筋斗从天上翻下来,落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块绿洲上,走进一个村子,看到这里的房子都没窗子,他感到十分奇怪。这时,房子里走出一个维族老人,看到孙悟空,想到他曾在取经途中借来芭蕉扇,煽灭火焰山上的大火,使火焰山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邀请他在此住宿,热情款待。

孙悟空问他:“这里的房子为什么都不留窗子?”

主人忙说:“我们这里风沙大,不能开窗子,要不风沙会刮到屋里来的。”

孙悟空说:“住这样的房子会把我闷死的!”于是,谢过主人的好意,又一个筋斗翻到西双版纳。

孙悟空来到一个傣族村寨,见这里的房子都长着腿,孙悟空奇怪地问道:“这里的房子怎么都有腿呀?”

好客的傣族房东迎了出来说:“我们这里潮湿,还有毒蛇野兽,房子安上腿,住在里面既干燥又安全。”

孙悟空嫌这太冷清,一个筋斗又到了海南岛。走进一个黎族村寨,看到每座房子上面都有一个热水池,孙悟空热坏了,要跳进水池,痛痛快快洗个澡,可主人拉住他说:“这水池不是洗澡用的,是用来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有了它,屋子里就凉爽多了。你要洗澡,请到里边。”

孙悟空说声:“多谢了!”他嫌这里太热,就一个筋斗翻到雪花飘飘、冰天雪地的大兴安岭。

在一个鄂伦春族屯子里,他看到这里的屋子都是尖尖的房顶。孙悟空又不明白了,忙向一位老人讨教。

老人说:“我们这里冬天下雪多,房顶坡度小了,积雪会把房顶压塌。尖尖的房顶可使积雪顺利滑掉,减小房顶的压力。”

孙悟空点了头笑了笑,说道:“我明白了,多谢老人家指教。”

北国的冬天实在太冷了,孙悟空又一个筋斗来到了他的故乡花果山,这里游人如织,许多旅馆门口都挂着“客满”的牌子。

孙悟空来到一家门前请求住宿,服务员笑着说:“你别急,我这还有住房。”

说着,他手指旅馆院子里的一片空地,一按电钮,喊声“变!”,一间充气的房屋,已经出现有眼前。

孙悟空高兴地说:“太好了,住这样方便的新房子,老孙还是头一回呢!”

这个故事说明了各地民居建筑结构的巨大差异,表现了民居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天气预报的来历

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有不测风云。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假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天气预报的诞生历史说明,气象条件可以影响局部战争或战役的胜败,而由于战争的需要,又推动和发展了气象事业。

那么,什么叫天气预报呢?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我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铁桶过瀑布

一提起世界上著名的大瀑布,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北美洲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它那轰鸣的声音响声如雷,震耳欲聋。

瀑布由两部分组成,中间一个小岛把它一分为二,小岛的东面为美国,小岛的西面为加拿大。前往瀑布观光的人,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地都可看到瀑布的全景。只见大瀑布从河的上游直泻而下,形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水帘。在阳光照耀下,映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大瀑布不仅吸引旅游者,而且也引来了冒险者,世界各地爱冒险的人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打赌,到瀑布上来表演跳水、走绳索等一系列绝技,这种表演既刺激观众,也可以使表演者一举成名,但弄得不好也有生命危险。

在这种冒险表演中,最奇怪的算是“装在桶里过瀑布了”。早在19世纪的80年代,就有人把自己装在桶里过漩涡。但第一次正式作这种冒险表演的却是一位女教师,名叫安尼·泰勒。她把自己装在一只特制的琵琶桶里,让人从上游把桶放入河中,随着河水直泻而下,然后有人在下游把桶捞起,她竟然安全无恙。后来英国人博比·利奇学她的样子,于1911年也把自己装在一只铁桶里漂过瀑布,等人家把他捞起时,他已伤了下颌和膝盖,全身也受了重伤,在医院里躺了半年。有些人连利奇的运气也没有,等人家把他捞起时,早已死在桶里了。现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已严加控制,不准再进行此类冒险之举。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对优美环境的喜爱,这里的湖光山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各国游客是那样的心驰神往,也就难免有人在此进行冒险活动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美丽的环境,既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人民共同保持的结果。现在世界的许多国家,由于人们滥砍乱伐森林,已造成大面积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严重,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连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人们的严重破坏。可以想象,这里的热带雨林如果丧失,不仅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会绝种消失,而且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如此下去,人类在地球上将无法生存。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好比鱼水关系,我们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她,保持生态平衡,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

西湖的由来

古时候,天上住着一对恩爱夫妻。丈夫叫玉龙,憨厚真诚,勤劳勇敢;妻子叫彩凤,聪颖贤惠,心灵手巧。玉龙每天去仙岛山打猎砍柴,彩凤则在家织布洗衣,小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有一天,玉龙又像往常一样去仙岛山打猎,正好遇上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去人间抢美女,玉龙还没来得及赶回家,一条天河已经挡住了他的去路,从此他们夫妻天各一方。每天,玉龙只有站在仙岛山山顶上,夫妻才能互相对望。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去了。玉龙与彩凤饱尝着分离之苦,但他们依然彼此刻骨铭心地相爱着,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天上的山神。

一天,玉龙从山顶上下来,遇上一位银发老翁。老翁站在一块亮晶晶的大石头上,对玉龙说:“只要你能把这块石头磨成一粒明珠,你们夫妻就可以团圆了。”老人说完就不见了,玉龙听后,马上回家拿来工具,夜以继日地磨起石头来。人累瘦了,也变老了,但他磨石的恒心没有改变,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

终于有一天,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出现在他的面前。玉龙欣喜若狂,捧起明珠向天河走去。忽然,一条五彩缤纷的彩桥铺到了天河上,延伸到他的脚下,彩凤就站在桥的另一端,他们终于团圆了。

这件事后来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立刻派天兵天将来抢夺这颗明珠。玉龙与彩凤誓死保卫明珠,在争夺的过程中,明珠不慎落下人间,掉到地上,变成了美丽的西湖。玉龙、彩凤不愿再次被天兵天将分开,于是在钱塘江边玉龙变成了玉泉山,彩凤变成凤凰山,他们仍日夜守护在西湖的旁边。至今,杭州流传着古老的歌谣:“西湖明珠从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西湖的美好情感,其实,西湖的由来是大陆海岸地貌变迁的缘故。西湖是古代海水退却,陆地延伸而遗留下来的潟湖,也称“残迹湖”,因长期与海隔离和较长岁月的沉积作用,使原有咸水因地表淡水的注入而逐渐稀释淡化,形成为今日的淡水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