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五彩缤纷的活力地球

五彩缤纷的活力地球

时间:2023-01-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这次撞击的情景之惨烈、地球地壳变化之巨大、地球生态环境破坏之严重、陆地和海洋所有生物面临灭绝之厄运都是前所未有的!
五彩缤纷的活力地球_探解地球之谜

第三节 五彩缤纷的活力地球

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并综合各国科学家的考古成果,提出了完全不同的“地球格局假说”,曾在《破解中国太极图中的宇宙奥秘》一书中做过阐述,可以解释科学家尚未搞清楚的地球之谜。现将此假说的最新进展情况再次介绍给读者,以便大家对比参考研究,欢迎批评和提出指导性意见。

涉及地球创生远古文明而关系最为密切又能解释清当今地球格局现状的事件,是两次主要天外来客曾撞击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引起的!对地球来说,两次生死攸关的撞击目前还未得到科学界的发现和认同,极需要地质学家和天体物理科学家共同努力,如能进一步研究确认这两次撞击地点,则地球演变的历史将会重写!

2.5亿年之前,地球虽遭受到了多次灾难性的天体撞击,但还是一个大陆基本相连、表面地势平缓、海陆平衡、气候温暖、生物分布生存比较均匀的美丽星球。太阳系“提丢斯数组”2.8处破碎的行星却不让地球长期安宁,它们被太阳强大的引力吸引,靠近太阳时进入了地球运行轨道,又在地球引力影响下让不少碎片不断地撞向地球,使太阳系乃至整个银河系中最美丽的地球和其上的生物不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灭绝和重生!特别在2.51亿年期间,以塔里木盆地受到小行星对地球的致命撞击为代表,使地球上90%以上的海洋动植物和70%以上的陆地物种惨遭灭绝,成为这个星球史上独一无二的二叠纪物种灭绝时期!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使地球一片死寂,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一下子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是原始爬行动物时代的开始。

中国华南地区连续发现记录这一特大生物灭绝过程的地层,呈现出了两三次分期灭绝的特性。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金玉玕等科研人员对古生代与中生代分界的国际标准地层——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剖面丰富的古生物数据进行了严密的科学分析后,验证并首次提出2.5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一次暴发性的灾难事件!

科学家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交界时的岩层中发现:在交界前,仅有33%的物种灭绝,而在交界时,却有94%的物种灭绝,这种突然上升的灭绝情况是在2.5亿年前发生的,侥幸活下来的生物在随后的100万年中也消亡了。这次灾难和消亡过程与前面介绍的6 500万年前地球遭受撞击形成冰河期原因、场景相仿且更为惨烈!科学界虽然对这次冰河期和大灭绝达成了共识,但科学家却找不出小行星对地球主要撞击的地点和撞击形式!而甘肃金塔县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之间的怪石滩、甘肃瓜州马鬃山的怪石山及新疆托克逊县的怪石滩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证据,它们是2.51亿年前形成的。2000年在甘肃酒泉马鬃山地区发现二叠纪完整弓鲛类软骨鱼,又一次证明了塔里木盆地受撞击的观点!发现二叠纪完整弓鲛类软骨鱼被命名为“东生甘肃鲨”,属亚洲内陆戈壁首见。软骨鱼类大部分都生活在海洋,极少部分生活在淡水之中,由于它们的牙齿、鳍脊、鳞片等膜质骨以外的化石极为稀少,尤其在甘肃完整地发现更为难得。弓鲛类软骨鱼生存于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唯独二叠纪没有完整的弓鲛类化石记录,“东生甘肃鲨”的首次发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二叠纪海相、非海相弓鲛类的对比提供了化石依据,也为科学家揭开中国浙江长兴一带煤层中留存有二叠纪末发生生物大灭绝爆发事件的证据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美国地质科学家贾逊·莫根(Jason morgan)等人在西伯利亚西部发现了面积比整个欧洲都大的火山爆发遗物——玄武岩,覆盖达数千米厚,其范围从西伯利亚由北向南延伸上千千米,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虽然笔者不知道这些玄武岩的形成年代,但笔者认为这些火山爆发遗留物就是塔里木盆地遭受小行星撞击而造成的。在中国西北地区和整个西亚(洲)地区还存有不少的撞击遗存物证,相信科学家会逐步发现它们。

img102

图3.14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在地球大陆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生成作用非常明显。

图片版权与提供:NASA

img103

图3.15

笔者认为,2.5亿年前在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现代人可考察的撞击能量最大、灾害场景最为严重的天体撞击事件,当时一颗来自太阳系数组2.8处直径大约为50千米的小行星由北向南沿地球球面23度左右的倾角撞向现在的塔里木盆地所在地。随同这颗小行星的碎行星也撞在了塔里木盆地的周围。这次撞击的情景之惨烈、地球地壳变化之巨大、地球生态环境破坏之严重、陆地和海洋所有生物面临灭绝之厄运都是前所未有的!用“天崩地裂、翻江倒海”之词都不足以表达清楚当时的情景,这次撞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陆海平衡的格局,它对地球至少产生了以下主要影响:

一是这次撞击使原来位于地球北纬20度~30度的地壳开裂错位并发生剧烈的抖动,致使炽热的地幔岩浆在大范围出现火山爆发(西伯利亚面积达200万平方千米、厚达数千米的玄武岩应该就是此次火山爆发的遗留物),使原本相连的地球盘古联合大陆被震裂为六大块,并使它们逐渐分离,在以后1.6亿年前四川盆地、1亿年前非洲大湖遭受小行星撞击的推动下,形成六大洲陆地,与六大洲陆地相连的若干小块陆地也在逐渐分开时,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岛屿和海峡。

总长达6万千米的洋中脊就形成于塔里木盆地撞击、扩大于四川盆地撞击、加长于非洲大湖撞击。除了地壳板块在地球被撞击断裂时强烈颤抖外,又引发各大洲产生剧烈的火山喷发和地震,地球发展史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高达数百米甚至数千米的滔天巨浪海啸和各大洲陆地反复相撞,使沿海的地表外壳被迅速挤压隆起形成了沿海山脉和海洋海底深沟等。例如北美洲的洛基山脉、圣安德烈亚斯大断层(圣安德烈亚斯大裂缝,长达1300千米,清晰的刀状断带,造成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部分向西北部偏移,而其他的美国国土则以每年3.4厘米~5.5厘米的速度向东南方移动。可能会引发洛杉矶下一次大地震,目前受到了最严密的监测)、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大洋洲的分水岭等均是这次地质剧变后的杰作。

塔里木盆地撞击点地球对面的南北美洲分离处、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等海底深沟海峡,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分裂(已越来越明显,两边大陆板块都在拉伸变薄的地壳,造成大裂缝使火山活动上升,地幔涌出地表),红海、地中海的产生,白令海峡、格陵兰群岛分离等,都是地壳弹性(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壳受撞击挤压,由此引起的冲击波穿透地球,散发到地壳的四面八方,使地壳产生外拉震荡弹力)开裂的结果!

还有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附近有一条深达1 200米的海底峡谷,找不到任何生物。经探测,这条峡谷内覆盖着厚厚的“棕色绒毯”,没有一点氧气,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峡谷”。从印度大陆、非洲大陆、南北美洲大陆显示的北面宽、南面尖的地貌可知,它们受冲击分裂与大海相撞时,呈现出了南面从前到后、两侧受海浪冲击变尖的现状,这就解释了大陆尖端指向南方之谜。它们都是塔里木盆地受撞击后产生剧烈地质变化的代表作。如果今后在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上发现2.51亿年左右的海陆生物化石,这一点都不为奇。现在,日本探险队在安第斯山上发现了数千万年前的海贝化石,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是使中国新疆现塔里木盆地以南的亚洲板块地壳在强大的撞击爆炸力推动下由北向南推移,使亚洲板块挤在了印度板块之上,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造成了南面陡峭、北面平缓、皱褶无数、山脉众多的青藏高原逐步隆起,使它成为当今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生成直接影响了地球南北两极的气候寒冷转换(详见第六章说明)。这个“第三极”好比平稳旋转的篮球上突然贴上一大块橡皮泥而变成陀螺状旋转一样,使地球原本平稳的垂直自转角度偏转了,使地轴的倾斜角在21.5度~24.8度之间变化,每41 000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也正是这个偏转才使地球有了春夏秋冬四季。

img104

图3.16北美洲落基山脉断层截面

图片版权与提供:BBC纪录片《行星地球》截图

img105

图3.17甘肃张掖合黎山地壳隆起的景象

(摄影:毛奕宏)

从太空看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明显,图3.20中间偏左的塔里木盆地和右下角的四川盆地绿洲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共同凸出了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

地质学家通过分析,发现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在近500万年时间的对撞过程中,让青藏高原平均抬升了4 500米左右,南北缩短了750千米左右,从地壳构造变化上揭示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机理,但却没有指出造成这种机制是由小行星撞击到塔里木盆地而使青藏高原受到挤压产生皱褶断裂的根本原因。同理,四川盆地受到小行星撞击使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转折向南,形成了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构造的强烈反差。

下面介绍的中科院专家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笔者的推想。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白登海等专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连续6年的大地电磁观测,基本摸清了青藏高原东部岩石圈的电性结构,结果发现:在青藏高原地壳中下区位置上存在着两条巨大的电阻异常带,一条是从拉萨地带沿着雅鲁藏布缝合带向东延伸,环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向南转折通过腾冲火山;另一条从羌塘地体沿金沙江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向东延伸,在四川盆地西缘转向南,通过小江断裂和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菱形块体,这两个异常电阻带表明了青藏高原地壳中下存在着弱物质流。笔者认为,这两个异常的弱物质流电阻带的形成正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带来的结果。

img106

图3.18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

图片版权与提供:BBC纪录片《行星地球》截图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全球一些地震台的监测数据整合分析发现,地球有着神奇的颤抖波动,而且有规律可循。他们认为这种颤抖属于“洛夫波”(以创建该类震动波模型的英国科学家奥古斯塔斯·洛夫名字命名)。高灵敏的探测仪器发现,地球每次2分钟~5分钟双向表面地震的洛夫波会引起地球表面细微的空气振动,产生人耳无法听到、频率很低的嗡嗡声,它们是地球摇摆的哼鸣声。周期性颤抖“洛夫波”产生的根源是,地球自转时会产生南北极相互扭曲的应力,这是由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太平洋的凹陷造成的。从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中国四川汶川的8级大地震的形成机理和后果(水平断距达5米~6米)来看,青藏高原板块自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受小行星撞击成形后,基本上支离破碎,再加上地球的自转离心应力,又经历了成百上千次的特大地震造型,即便是每千年大震一次,也足以让青藏高原抬升,呈现为现在的模样。

img107

图3.19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形成决定了亚洲大陆、青藏高原、印度板块等地形地貌的变化趋势。

图片版权与提供:NASA

三是被爆炸冲击波和火山爆发带起的漫天沙石、粉尘、气化物、水雾浓云(当时塔里木盆地区域是水草茂密的海洋湖泊和森林草原)和地壳内岩浆喷发物及粉尘浓烟等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星空中数万千米厚的尘埃,紧紧地包裹着地球,阳光长时间照射不到地球上,使地球处在了长期的黑暗冰河期中,94%的海洋生物在暴烈的海啸和海底火山爆发中灭绝并葬于海底,在长期的海洋物质沉积中,变成了石油、天然气和古生物化石;陆地上70%以上的陆上生物也在火山爆发、地震、洪涝、空气与陆地环境污染中全部遭受灭顶之灾,绝大部分被掩埋在了地层下而变成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也是全球有丰富的集聚煤炭、石油、天然气、古生物化石的主要原因。全球北纬30度地带有“金属矿藏金腰带”,它形成的原因也是这次撞击造成的(大陆变形、我国东部85%~90%的内生金属矿床与此有关)。星空杀手的小行星虽使地球蒙难,但大宇宙不会让它的太空骄子——地球和地球上的物种灭绝,还有30%左右的生物侥幸生存了下来(古地貌、古生物群更替)。

四是这次撞击是形成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及冲积形成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东亚、南亚、西亚各国目前地形地貌的主要原因。例如长江三峡的沉积物和一些原始标本显示,三峡沉积物——磷灰石的冷却始于大约4 500万年之前。这个研究成果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这就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和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基本“地质构造外貌”定型是从2.5亿年前到4 500万年以前陆续完成的。

作家乔治·斯坦梅茨曾撰文介绍了一个名叫阿尔蒂普拉诺(西班牙语“高地平原”之意)的地方,坐落在阿根廷、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四国之间,是仅次于青藏高原的世界第二大高原山地,到处充满着冰与火、风与盐的景观,从阿根廷北部一直延伸到秘鲁的粗粝平原。这片高地上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承载航运的湖泊——的的喀喀湖,还有面积为全球盐沼之最的乌尤尼盐沼。这片高原形成的原因是,太平洋和南美大陆所属的板块之间曾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碰撞,托起了安第斯山脉中的两条山脊,中间夹了一片基本平坦的高海拔平地,便形成了阿尔蒂普拉诺。在它的南部边缘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交界处,熔岩在参差不齐的火山中沸腾,新生的泥火山从冻土裂隙中喷涌出来,发出嘶嘶的响声!此情此景让人们回想到,地球曾出现过怎样的时光?笔者推断,阿尔迪普拉诺也是塔里木盆地受撞的杰作。

二叠纪剧烈的地质变化给玻利维亚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富于传奇色彩的波托西地区,单单从一座山中开采出来的银矿就为西班牙王室补充花费达数百年之久”。阿尔蒂普拉诺是财富之源,地底下不知还有多少宝藏,仅一座名叫“圣克里斯托瓦尔”的小山,几乎完全是由银、锌、铅构成,这样的一块宝地,怎么不令人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呢?

五是这次撞击给地球地壳造成了众多的断裂带和皱褶,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离心力的影响下,加上太阳、月亮的潮汐作用,使地球若干地壳皱褶和断裂带呈现出应力上的不稳定,不时地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这些局域性灾难大部分都发生在地球联合大陆已分裂为六大洲的板块交界线上,尤其是地球赤道附近区域、太平洋沿岸各岛屿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更为频繁,因为这一带的地球自转速度比其他区域要快,地壳岩石圈产生的离心力也大,受太阳、月亮潮汐力的共同作用明显,所以,这一带的地震就比其他地方频繁。而大陆板块上处于断裂带和皱褶的地方也不时地会发生地震,因为地壳上多条破碎的岩石带在地球自转应力的带动下极不稳定,常常会有相互碰撞、叠加、撞入的现象,给地球上的生物正常发展进化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地震虽然活跃,但它们都有一定的规律,按这个规律可以提前预测预报,笔者曾成功地预测过几次地震。对地球上发生的地震如何预测预报,将在第五章中详细介绍。

地球的另一处灾难产生于四川盆地的形成!

地球在2亿年~1.6亿年前又遭受到了另一颗直径大约为30千米~50千米的小行星的撞击,它是由东北向西南沿45度的角度撞在了现四川盆地的所在地,让地球又一次发生了灾难性的“冰河星击之冬”!这次撞击使青藏高原东部东西走向的陆地皱褶突然转为了南北走向,与印度板块相撞,使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金沙江等转向南方汇集为印度的恒河和越南的湄公河等。这次撞击使地球自转产生了“急刹车”效应,地球自转明显减缓,且使非洲大陆板块与南北美洲大陆板块加快了分离。这次能让地球自转产生“急刹车”的撞击还让海洋深处地壳产生了大裂缝,从大裂缝中喷涌而出的地幔液体不仅产生巨大的海啸,让南北美洲大陆与非洲大陆加快分离,而且产生了大洋深处长达6万多千米的“洋中脊”,不断上长的“洋中脊”把两边的海底板块向两边推移而又形成了海底扩张,这种推移和扩张就是大陆漂移的原动力。四川省自贡市发现的1.6亿年前“恐龙集体死亡”的化石和青藏高原上横断山脉的形成,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可怕灾难!

这次撞击使地球自转产生“急刹车”的效应与《圣经旧约》中《约书亚记》的记载的情景相仿: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正是约书亚生长的时代),曾经有一天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好像“日头在天当中停住,不急速下落,约有一日之久”。这一现象也被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广为传说。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埃及的一位牧师曾给他展示过他们寺庙一份奇怪的记录,记录中明确记载:说有一天的时间是平时一天时间的两倍。如果这份记录是真实的话,它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天文记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也曾依据传说描述:曾经有一天丢失了,地球处于极其炎热之中,太阳很异常。对这样的记载和传说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经英国艾德文·鲍尔和美国在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科学家用不同的推算方法计算,确实有一天似乎丢失了!俄罗斯科学家马利·威利科夫斯基对此予以了肯定,他认为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地球遭受到一颗彗星靠近摩擦或冲撞,导致地球的常规自转被打断,或者是地轴被强磁场影响并发生倾斜,这会造成人们观察太阳或月亮时,它们好像停留在了空中,没有移动地方。以上记录和传说以及现代科学家的推测说明,小行星确实能对地球的运行产生影响,更何况是大质量的小行星撞击?因此,地球在四川盆地遭受由东向西的撞击能量足以产生“急刹车”的作用,使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

img108

图3.20雅鲁藏布江和恒河带来的泥沙造就了恒河平原。

图片版权与提供:BBC纪录片《行星地球》截图

如果说地球第一次遭受“塔里木盆地撞击”让古联合大陆基本分裂为六大洲的话,那么地球第二次遭受“四川盆地撞击”就是让地球大陆的格局基本定型。这次撞击进一步加剧了因“塔里木盆地撞击”造成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的进程,使青藏高原进一步加快了抬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次小行星由东往西对四川盆地的巨大撞击,还对南极洲的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非洲、大洋洲相连的南极洲在地球自转和地核、地幔、地壳的差速转动突然变化的影响下,逐步缓慢地移向了南极。从地球仪上看,南极洲的东北部与大洋洲的西南部相吻合;南极洲的西北部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南部相吻合;南极洲其余部分和南美洲最南及偏东部分吻合,如果能把这几块大陆拼装在一起,它们就是“古联合大陆”最南面的部分,既体现了大陆受撞后分裂的“板块漂移”,又显示了地球、地幔、地壳自转时具有的“局部地壳位移”思想,两次撞击让已分裂大陆的后续分离效应在长期显现着,完全能解释大部分地球大陆从二叠纪到现在六大洲的形成格局。

六是小行星对地球在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两次撞击,除了给地球造成致命创伤、大面积的火山爆发和冰河期外,还使地球(磁极发生了改变)上空的臭氧层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不仅使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撞开了巨大的空洞,而且使臭氧层变得异常稀薄,让太阳的紫外线直接辐射到了地球上,造成了小行星撞击地球后还能侥幸逃脱的生物物种灭绝!

这两次天体撞击事件有待于科学家重视和考虑,最好用“VR虚拟技术”在计算机上重现(地球动力学模拟、大陆板块断裂为多个地质板块漂移,高原、高山、大江、大河、沙漠、平原的形成,各类资源的聚集效应等),也许造成地球灾难的两颗小行星的体积、质量、大小和撞击速度、撞击方向、撞击角度与笔者推理的数据有差异,但两次撞击地点却绝对可靠!它有助于科学家发现和研究这两次撞击对地球产生的长远影响!这两次撞击地点之所以没让科学家发现,主要原因是小行星的体积和撞击能量超大,用现有常规方法和经验还不足以认可它!

英国一位科学家琼斯认为,地理学家之所以找不到这个巨大的天体撞击陨石坑,是因为陨石坑已经被熔岩淹没。他计算,一般的陨石撞击地球后,会迅速产生一个小而深的坑洞,然后地壳反弹,这样原来的陨石坑会改变成一个大而浅的陨石坑。但如果陨石的质量够大的话,撞击则会导致地壳的熔化,大量的熔岩会将受撞击的痕迹抹去!

从1.6亿年前到300万年前的这段历史中,地球还遭受到了若干次局域性的小天体撞击事件。多次小天体的撞击给地球生态圈和所有生物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特别是以恐龙为代表的大型动物基本都是这些天体撞击产生灾难的牺牲品。从世界罕见的中国刘家峡大量的恐龙足印、恐龙蛋化石和山东诸城黄龙沟内大量杂乱密集的恐龙足印地质奇观可知,恐龙在灭亡前经历了大规模的突然爆发事件,从密集而又杂乱无章的恐龙足印分布上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当时的惊恐万分,求生的本能使恐龙群挤在一起向斜坡上逃命。

为什么两地的恐龙足印都显现出了向斜坡上密集逃跑的相似行为?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当时突然发生的爆发事件应当来源于当时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山洪暴发等,而造成如此之大灾难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如四川盆地和内蒙古、河北交界处的多伦陨石坑等),造成了地壳剧烈变化,引发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让恐龙等大型动物在特大次生灾难中没有能力逃脱被灭绝的命运。为什么这两地只有大量的恐龙足印却没有在足印上留有恐龙化石?恐龙群足印上未留下化石的可靠原因是地球遭受到小行星撞击后,恐龙先逃脱地震、山洪暴发淹没的冲击,后被火山爆发熔岩大火燃烧后气化,在地面上只留下了永久的足印而被粉尘掩盖,其他地方的恐龙却被粉尘掩埋,侥幸活下来的也因为地球长期“冰河之冬”而冻饿而死。

中国甘肃省和四川省挖掘出长22米、高4米、脖子长9米、体重达40吨~50吨的马门溪龙化石和长达20米左右的黄河古龙化石,还有黄河剑齿象(黄河古象)、铲齿象、巨犀、库班猪、剑齿虎、古长颈鹿、大唇犀、巨鬣狗、和政羊化石,甘肃河西走廊发掘出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瑞典科学家布尔在酒泉发现的微角龙化石,酒泉龙凤山盐池湾一带发现的与鱼类化石共存的“有着四肢的爬行类鱼类化石”(有学者推测为“美人鱼化石”)等,都足以说明地球的整体发展历史因为小行星的多次撞击而显得极不平坦!

对四川盆地受小行星撞击的推断可以用中国和英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予以佐证。这个佐证和笔者的推断完全不同,但可以从大规模火山爆发和爆发产生的后果中看出两个观点的一致性。在这里特向读者介绍,便于大家比对。

英国利兹大学保罗·维格纳尔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赖旭龙教授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4年的研究,得出了地球上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很可能是四川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大爆发造成的。他们发现,火山喷发、生物大灭绝同时发生,并紧接着产生碳同位素负偏。通过古生物学、岩石学、沉积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发现蜓类、非蜓类昆虫和钙藻类生物的灭绝时间与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喷发的初始阶段相吻合,这是找到火山活动导致生物灭绝的直接证据。它们认为,大约在2.6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峨眉山地域当时还是一片浅海,曾经发生过一场规模空前的玄武岩火山喷发,在瞬间释放出了25万平方千米的熔岩,面积相当于5个英国威尔士的面积。直到今天,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还有大量的火山岩分布。总体积高达50万立方千米的熔岩,引起了巨大的环境灾难,毁灭了全球超过90%的海洋生物和超过70%的陆地物种。

包括恐龙在内的地球生物大灭绝是由火山爆发造成的观点,苦于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在科学界中备受争议。赖旭龙教授解释称,当时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往往发生在陆地上,但由于陆地物种相对较少,且较分散,不容易形成化石,因此人们很难直接把火山爆发和物种灭绝联系起来。而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大喷发却发生在浅海这样的海相环境中,形成了保存良好的海相地层以及含生物化石的地层结构,这为研究海洋生物的集体灭绝行为提供了难得的“窗口”。研究报告称,以峨眉山火山大爆发为例,温度高达700℃~800℃的巨量镁铁质熔岩瞬间进入海水中时,就像冷水倒入热油锅一样,会引起极为猛烈的喷发。由于镁铁质岩浆携带大量的硫,因此,大量的火山尘埃和硫化物都会喷射到大气的平流层,形成富含硫酸盐的“云层”。这些不易消散的硫酸“云”,不仅会极大地阻挡和吸收阳光,从而导致短期内全球急剧变冷。同时,其形成的酸雨也会对全球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造成极大的损害。中英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笔者推断的小行星撞击思想有异曲同工的科学渊源。

地球除了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受到小行星撞击造成第三次、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外,还在距今1亿年前发生过改变地球格局和生物大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如果笔者分析判断的没有错误,地球上发生生物大灭绝的事件应该是6次,而不是科学界公认的5次,其理由如下:

一是科学界目前对非洲大陆的了解仍在探索之中,特别是撒哈拉大沙漠、东非高原、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一直没有人能完整地说清楚。非洲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直径达380千米的南非弗里德堡陨石坑(大约形成于20多亿年前),在南纬27度南非阿扎尼亚附近直径为70千米的维列德福盆地(大约形成于3亿年前),这说明非洲大陆从未逃离被小行星撞击的命运,东非高原和东非大裂谷的雏形有可能生成于弗里德堡陨石坑撞击和维列德福盆地撞击。在1亿年前,非洲大陆发生了一次决定自身格局命运的小行星惊天大撞击事件,一颗直径大约在15千米以上的小行星撞在了现在撒哈拉大沙漠中心偏北的位置上,撞击的能量和后果不次于四川盆地受撞的情景。这次撞击让南美洲和非洲已分裂的大陆板块更加远离,地中海与红海的海面加大了裂口面积,非洲、南美洲与南极大陆的距离更加远离,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东非大裂谷、东非高原和撒哈拉大沙漠。

二是古代地图和有关文献中都反映了非洲内陆曾有一个大的湖泊,俗称为“大湖”,但现在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被撒哈拉大沙漠覆盖得了无痕迹,这个被称为“大湖”的地方,是否就是小行星撞击的地方?

三是科学家考古发现,1亿年前的非洲曾是森林茂盛、河流遍地、水草丰美的热带生物天堂。英国朴次茅斯大学考古学家戴卫·马蒂尔博士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考古学家尼扎尔·依伯拉希姆教授在探险考古中意外发现了一条“史前巨兽之河”遗迹,挖掘出的多种巨兽化石超出了所有考古人员的预料。“史前巨兽之河”遗迹位于摩洛哥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的撒哈拉大沙漠中。初步考察这条“史前河流”大约与欧洲多瑙河一样宽,河流和两岸生活着许多“史前巨兽”,其中有长达18米的鳄鱼、至少有20米长的恐龙(食草恐龙)、鳞片宽达5厘米的史前巨鱼(据此判断每条巨鱼都有2米~4米长)和翼展长达6米的翼龙(仅它的喙就达40厘米长)!这些“史前巨兽”是如何灭绝的,考古学家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有非常事件的发生才能解释,这就是小行星撞击非洲形成撒哈拉大沙漠,让“史前巨兽”们葬身于大地江海开裂、地震海啸冲击、火山烈焰喷发、有毒气体侵害、沙石粉尘覆盖等巨大灾难之中,再加上漫长的“冰河期”,使奔腾活跃在绿色天堂中的“史前巨兽”彻底灭绝。

历经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非洲大湖小行星撞击的三次灾变磨难,让地球生命显示出了出奇的顽强,三次大灭绝以后的物种又以新的生命进化方式再度复兴!宇宙总是格外呵护地球,让地球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今天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大部分是在2.51亿年前幸存下来的生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地球人在近300万年的进化历史中,表现出了独有的聪明和幸运!直到距今2万年左右的演变进化,地球人才在初级原始语言的基础上有了一定范围的语言交流,开创了远古初级原始文明。

img109

图3.21~图3.22

2002年7月23日,笔者在甘肃兰州龙首山庄向唐师曾介绍小行星撞击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对地球格局造成的影响。(摄影:毛奕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