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活动特征
秭归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工农业经济较落后,以农林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县境内广泛分布有耕地,主要为旱地,水田多为在山谷、坡地等地下水溢出部位改造而成,这些地区常产生地质灾害;经济林主要集中分布在高程500m以下长江及其支流河谷,多种植柑桔,在高山区经济林分布较少,主要为用材林。农林经济活动表现为土地利用结构简单,农林业结构单一,人地矛盾突出。县境内多为陡坡地,人为垦殖、采伐森林等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较大。
此外,随着秭归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工程建设活动日益增多,主要有公路工程建设,城镇、小集镇、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采矿工程活动以及库区移民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亦有不可忽视的干扰。
综上,秭归县境内主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为农林经济活动和工程建设活动。
秭归是三峡工程移民大县。三峡工程兴建以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特色日益突出,工业基础不断强化,旅游经济迅速崛起,港口物流活力彰显,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县城于1998年搬迁到距三峡大坝仅1km的茅坪镇以来,历经全县人民10余年的奋斗,秭归山河巨变,新县城已成为一座具有独特个性、充满三峡特色、富聚移民风格、蕴涵屈原文化、独揽高峡平湖、彰显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市”,是三峡库区最具特色的移民城、港口城、生态城和旅游城,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全新县城。秭归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峡库区发出夺目的光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秭归县拥有众多难得的机遇,全县社会经济已经驶进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乐观。秭归县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更加注重抢抓机遇,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更加注重区域协调,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大力实施“依托三峡、工业主导、文化开发、城乡统筹”四大战略,着力把秭归县城建设成生态宜居城、文化旅游城、港口物流城,向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中转港和旅游城市坚定地迈进,逐步把秭归建成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历史文化胜迹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三峡物流新县、全国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奋斗目标,强力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