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测绘学的现代概念和内涵
从测绘学的现代发展可以看出,现代测绘学是指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存储和显示的综合研究。这些空间数据来源于地球卫星、空载和船载的传感器以及地面的各种测量仪器,通过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对这些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使用。这是应现代社会对空间信息有极大需求这一特点形成的一个更全面且综合的学科体系。它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原来各个专门的测绘学科之间的界限已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逐渐变得模糊了。某一个或几个测绘分支学科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需要,相互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与地理和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测绘学的现代概念,即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的与时空分布有关的信息的采集、量测、处理、显示、管理和利用的科学和技术。测绘学科的现代发展促使测绘学中出现若干新学科,例如卫星大地测量(或空间大地测量)、遥感测绘(或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等。
我国测绘学科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即模拟测绘(或称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现在正处于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测绘体系的改造阶段,90年代是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形成阶段,21世纪初是实现以地图生产为主向地理信息服务为主的转变阶段,即信息化测绘发展的阶段。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是在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支撑下的有关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更新、共享和应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从学科发展上说,测绘学正在实现与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地球空间信息学的跨越与融合。
现代测绘学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地理空间信息时空基准体系
地理空间信息时空基准(测绘基准)是为地理空间信息提供平面位置、高程、重力、深度以及时间等方面的起算依据,相应地包括平面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重力基准和时间基准。这些基准都有其参考系统和参考框架,形成测绘基准体系。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测绘基准现代化改造,构建满足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需要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
2.地理空间信息实时获取体系
地理空间信息的获取主要依赖于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包括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卫星重力探测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等,许多地面观测技术也是不可缺少的。利用这些现代测绘新技术,可以动态、实时地获取测绘定位数据、重力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以及其他与测绘有关的数据。
3.地理空间信息自动化快速处理体系
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应用过程中广泛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快速或实时处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快速处理体系是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运算的分布式、并行化、集群化,信息提取的定量化、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其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数据处理技术、地球重力场精化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4.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信息化测绘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其地理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服务主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浏览、下载和支付。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使用权限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服务。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就是将有用的地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提供给广大社会公众的地理空间信息网络自主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