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乐山大佛的维修

乐山大佛的维修

时间:2023-01-22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乐山摩崖造像来说,崖壁自身构造与卸荷裂隙是造成破坏失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卸荷裂隙,必须进行监测、分析与计算,并提出与文物本体保护相适应的技术措施。目前,关于崖壁卸荷裂隙对大佛安全影响的监测、九曲栈道多处危岩的稳定性监测还未实施。另外,栈道、造像本体等均存在风化、岩体失稳的地质病害。
乐山大佛_石窟岩体结构稳定

1.1.4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开凿于一套强度较低的红层砂岩之上。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历时约90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属于典型的摩崖造像,形制与其他石窟具有显著差别。

建国以来,乐山大佛本体维修共有6次:1962—1963年维修重点是修补双脚;1973—1975年维修重点是大佛右手背;1990年《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课题大规模维修乐山大佛;1994年是日常维护;1996年因乐山大佛申报世界遗产而进行大规模维修,采用与大佛岩体一致的岩石替换了大佛双腿间原用砖块砌的裂缝;2001年开展了大规模维护,对大佛头部螺髻的脱落表层进行修补,为解决大佛“鼻黑、脸花、泪痕”问题而对整个面部进行涂饰,用传统锤灰材料对大佛体表的局部进行修补。

对于乐山摩崖造像来说,崖壁自身构造与卸荷裂隙是造成破坏失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卸荷裂隙,必须进行监测、分析与计算,并提出与文物本体保护相适应的技术措施。目前,关于崖壁卸荷裂隙对大佛安全影响的监测、九曲栈道多处危岩的稳定性监测还未实施。另外,栈道、造像本体等均存在风化、岩体失稳的地质病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