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瀑布群的形成
瀑布群如此让人为之惊叹,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瀑布群的成因,尤以大峡谷河床瀑布群的形成为典型,是在内外应力共同的作用下导致地形差异,由此表现出来的河流水作用的一种阶段性河床地貌。其形成原因应该是综合性的、复杂的。当然在分析其形成原因时,会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之分,也可以说成是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受到共同的作用,在某一时间段上的一种必然表现。大峡谷河床瀑布群,就是在短距离、高坡降、大水量的情况下,由于流水水动力作用选择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能量释放的一种必然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河流发育溯源侵蚀在现阶段时间内、在特定的地形部位表现出的一种必然结果。
然而,每一个瀑布群的形成原因是有差异的,需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以藏布巴东瀑布群为例:
其一,在短距离内河道作S形或直角形的急拐弯转折,较大的主体瀑布和相对集中的瀑布群最容易出现在河床S形拐弯的弯部和直角转折的弯部这种地形突然转折变化、应力相对集中作用的部位。例如,落差最大的藏布巴东Ⅰ号、Ⅱ号瀑布就出现在河床S形拐弯部位。
其二,短距离内峡谷基岩河床深槽形态发生束放变化的转折部位,容易出现较大瀑布。例如,绒扎瀑布就是从相对较宽的河床到突然收窄的河床跌落下去进入更深更窄的基岩河槽。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一个巨大瀑布下面一定有深潭,而且必然会改变河床谷地的形态和水流作用的性质,这种差异是相辅相成的,也可以说是瀑布地形形成过程的一部分。例如,藏布巴东瀑布跌落下去就形成一个很大很大的三角状瀑槽,瀑水在其中急速回旋翻滚,形成一个三角形池,并呈现牛奶状乳白色的水流,然后再跌落下去。
其三,从藏布巴东Ⅱ号瀑布出现部位的卫星影像图进行分析,这里的变质岩接近东西走向,两岸形状是连续的,瀑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河床的急拐弯和束放导致营力相对集中作用所出现的差异。据张文敬教授介绍,瀑布的出现与其坐落在横向岩层中石英岩脉这样坚硬岩性地层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藏布巴东瀑布
其四,藏布巴东Ⅱ号瀑布,也就是大峡谷中最大的瀑布(高35米)以下一系列小规模的瀑布和跌水的出现,与河床有许多大块崩塌堆积的堵塞有关系。在整个大峡谷中,一些河床小瀑布与跌水险滩,很多都与强大的支沟泥石流堆积于干流主河床上,只有一小部分改变了河床坡降造成的差异,这也是有关系的。
其五,大拐弯峡谷构造的复杂之处在于弧弯在不同板块之间,这里出现的是花岗岩的构造糜棱岩带,通过裂变径迹的测年显示,这里自15万年来上升量已经达到每年30毫米,对于地球上的上升地区来说,这里是最为强烈地区之一。在这里地幔物质上涌是“高温、低密、低磁、负重力、多地震、强构造运动”的地球“热点”地区。总而言之,这里地壳(物质)的变形是非常剧烈的(在大峡谷瀑布群所在变形地体上留有许多构造变形的证据)。在大峡谷核心无人地带就有因变形(无论快速或缓慢的)产生大规模山体的滑塌移动入峡谷中,堵塞和改变了河床地形,这与瀑布群出现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看来,大峡谷河床瀑布群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在内外营力作用的综合基础上,对于其他的瀑布来说,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样世界最大的峡谷中这样巨大的水力作用和强烈构造运动作用地区,瀑布的变化性也就决定了大峡谷瀑布必然具有年轻性、群体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