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版图巧谋征大理
1241年,窝阔台在一次纵饮和纵欲后死去,他一死,蒙宋战争休止了五年。
五年后,宪宗蒙哥终于从争夺汗位的内斗中腾出手来,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划江而治的南宋。“混一宇内”是成吉思汗传给后代的志向,蒙哥准备消灭南宋了。
此前,蒙哥多次召见那些被南宋打败的蒙古将领,听他们讲述南宋军如何凭借长江防线顽强抵抗,蒙军如何连吃败仗如何损兵折将,云云。
但这些令人扫兴的故事,蒙哥已经听腻了。
蒙哥没有参加伐宋之战,当时他正跟随堂兄拔都、贵由率领的“长子远征军”在欧洲战场作战。他们胜利地征服并且残酷地践踏了钦察、屠灭焚毁也烈赞城、血洗科泽里思哥城……
哪里不是马革裹尸?蒙哥简直无法相信,莫非斯文的南宋汉人比那些红发绿眼的钦察人还要厉害?
但是,头痛的事实摆在眼前:那条绊马索一样川流不息的大江,将他风驰电掣的蒙古铁骑,拦在了这边。
大迂回,大包抄
鉴于南宋长江防线不易突破,蒙哥只好重新考虑伐宋的战略部署。
有人向蒙哥建议,不妨参考当年郭宝玉献给成吉思汗的夺取中原之计。
郭宝玉是何许人?他献给成吉思汗的计策又是什么呢?
郭宝玉系出名门,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精通兵法,善于骑射,金朝末年,被封为汾阳郡公,屯兵定州(今河北定县)。木华黎经略中原,郭宝玉弃金降蒙,木华黎知道他乃将门之后,不由得英雄相惜,马上将他推荐给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很快接见了郭宝玉。会谈中,成吉思汗问他有没有攻取中原的良策。成吉思汗这样发问,一来考察他的水平高低,二来测定他投诚的心意。
郭宝玉是何等人物,马上明白了成吉思汗话里话外的全部意思。他带兵多年,对于当时的战局自然反复思量过,当成吉思汗这样问起,郭宝玉不卑不亢地答道:“攻略中原,中原地带自然就是宋朝力保的主战场,必然会大量投入兵力,不计一切代价地进行正面防守。所以,既不可轻敌,更不易取胜。倒是西南的那些诸侯小国,民风强悍,可以为我所用。大汗应该先攻取和占领这些地方,串联成对宋朝的迂回圈,最后再合击宋朝,这样就一定能达到灭宋的目的了。”
成吉思汗听罢,连称好计,从此以后,就一直重用郭宝玉。
虽然这个故事有点旧话重提,但是,蒙哥汗以大理国为踏脚板包抄消灭南宋的战略一点也不过时,依然可以推陈出www.guayunfan.com新,拿来使用。
蒙哥采纳了这个意见,拟定了对南宋实行军事上的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计划,即在仍以主力西向侵略欧洲外,着力巩固河南、关陕新的占领区,并在东至淮水、西至汉水一线分兵屯田,筑城列障,做好伐宋准备。与此同时,先从西南进兵,占据大理(今云南)和吐蕃(今西藏)之地,迂回南宋大后方。最后发兵南下,前后夹击,将南宋防线压缩至江淮一带,以求最后决战。
1252年,宪宗蒙哥派忽必烈率军南侵大理,委任速不台的儿子兀良合台总管军事。
参加忽必烈这次远征的,除了精锐的蒙古军队外,还有投降蒙古的汉族地主武装和色目人的军队。忽必烈还特别选择了几个善于谋略、富有政治才能的汉儒,如姚枢、刘秉忠、张文谦等从行参谋。这些参谋们建议忽必烈要采用怀柔政策,而不要多杀人。
夺地盘,乱割据
大理国偏安一隅已经五百余年了,可非常不幸,被蒙哥选作了进攻宋朝的踏板,这意味着,蒙古人很快就会用铿锵的铁骑打破这里山清水秀的宁静。
实际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斗争,驱动大理国历史发展的,同样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的斗争。
10世纪初,南诏国统治者乌蛮(今彝族)蒙氏衰微,统治权为郑氏所取代,随后赵、杨二氏相继争夺政权,但都立国不长。937年,白蛮(今白族)段氏兴起。段思平团结白蛮、乌蛮各部力量,驱逐了赵氏,取得政权,建都大理(今云南大理),这就是大理国的开始。
大理国的疆域包括今云南全省、贵州和广西西部、四川南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的一些地方。主要民族有居住在东部的乌蛮和西部的白蛮,其中乌蛮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乌蛮的统治阶级在大理国占有重要地位。大理境内尚有许多其他少数民族,如麽些(今纳西族)、和泥(今哈尼族)、峨昌(今阿昌)、蒲、朴子(今布朗、德昂族)、金齿、白夷(皆今傣族)等。还有一些“杂蛮”,人数少,力量弱,多被乌蛮人所征服,沦为被统治种族。此外,还有一些汉人长久生活在大理国中,与各少数民族杂居着。
13世纪中叶,大理国主段兴智微弱,国家大权落入大臣高氏手中。高氏党人恃势攻夺他族地区,奴役那里的人民。势力强大的乌蛮各部,更是常常侵占其他弱族地区。
假道吐蕃
1253年夏,忽必烈驻扎在六盘山,等到诸军齐集,粮饷、器械准备充足,这年暮秋,忽必烈在甘肃临洮誓师,起兵南下,南侵大理。
这次出征的主要目的是征服大理,随后从南面合兵攻宋。只是由于四川这时还在南宋手里,不得不绕道路途艰险的吐蕃境。九月,大军进入吐蕃境内。
1253年十月,忽必烈的中路军和兀良合台的西路军进入大理国境,来到金沙江畔。
忽必烈立马江边,凝视着奔腾不息的江水,陷入沉思。或许他从眼前翻滚的波涛,看到了堪比内心的壮怀激烈,引起了巨大的共鸣,使他肃然起敬,长久不语。
那边,兀良合台正指挥千军万马,分乘木筏和皮囊渡江。
马啸啸,水滔滔,忽必烈回过神来,顾盼自雄,一时间,他想起了常胜不败的祖父。
征服大理
1253年初冬,兀良合台西路军和忽必烈中路军穿过吐蕃,进入大理,在金沙江分别降服了大理北面四百余里的麽些蛮各部,麽些诸部酋长唆火脱因、塔里马、麦良等向蒙军投降,但也有一些麽些部落坚持抗战。
忽必烈从这里遣使到大理招降,但使臣为大理国所杀。忽必烈与兀良合台又分军继续前进,攻下了大理国西部白蛮的许多寨栅。许多白蛮部落十分顽强地抵抗入侵的蒙古军队,直到寨栅被攻破。
忽必烈军包围了大理城时,西路军兀良合台的部队也兵临城下,取大理北部的龙首关,和忽必烈遥相呼应,一起攻击大理城。
大理国王段兴智与权臣高祥、高和兄弟背城出战,大败。忽必烈再次派人入城招降,又遭到拒绝。忽必烈挥兵猛攻,他们招架不住,就弃城逃跑,大理城陷。
占领大理后,因大理国杀死蒙古使臣,并且拒不投降,这二罪归一,按照蒙古军用兵习惯,忽必烈准备屠城,严惩大理国军民。张文谦、姚枢等汉族幕僚再三劝阻,忽必烈方才回心转意。随后,姚枢又让士卒取来整匹的绸缎,扯成旗帜幅面,然后写上禁止杀戮的命令,插挂在大理城的大街小巷,大理百姓这才逃过屠城一劫。
忽必烈还命姚枢等搜访大理国图籍。抄合也只烈率领的东道兵这时也到达大理,与忽必烈会合后,马上从大理出发,分军几路,追击高祥、高和兄弟。后来追兵在云南姚安俘虏了高祥、高和,就地处斩了二人。
云南气候潮湿,地形恶劣,蒙古军人极不习惯,军中疾病流行,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十分严重。此外,大理国人多兵也多,蒙古军随时随地都会碰到遭遇战,所以,忽必烈和兀良合台率十万大军征云南,最后得以生还者,还不到两万人。
1254年春,忽必烈留下兀良合台率军戍守大理,并继续征服大理境内未附诸部,然后率军北还,再次经过吐蕃境,回到关中。
1254年秋,兀良合台率军继续东进,围攻段兴智据守的押赤(今云南昆明)。这是一场攻坚战,兀良合台派精锐部队攻城,用回回炮摧毁城门,继之以火攻,但是,遭到押赤军民的拼死抵抗。兀良合台用尽各种办法,围攻了七天,才将押赤城攻陷。段兴智乘乱逃脱,蒙古军穷追不舍,段兴智跑到昆泽,被蒙古军俘虏。
1255年,兀良合台押送段兴智和段兴智的叔叔去蒙古见蒙哥汗。蒙哥没有处死他们,而是采用了怀柔政策,赐给段兴智金符,又派部队护送段兴智回到大理国继续当皇帝。不过,此时的大理国,必须听命于蒙古,而且,段兴智还要协同蒙古委派的官员和将领,继续征服未附诸部。
段兴智回到大理国后,向蒙哥汗献上大理国的地图。又按照蒙哥的要求,率领本族军队,协助蒙古军队打击境内那些依然抵抗的部落。鉴于段兴智的忠心,蒙哥重新赐给他“摩诃罗嵯”的称号,任命他管理云南各族。
灭南诏,拓版图
段兴智投降蒙古,并不能代表大理各族人民放弃了抵抗。
相反,仍然有很多部落民众,凭借地形优势,坚守城寨,抗击蒙古入侵。
1255年,兀良合台在攻下押赤府诸城后,又派儿子阿术率军向贵州西部和四川凉山等地攻击前进。经过近两年的战争,蒙古军才陆续征服了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之地和大部分乌蛮、白蛮部落。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兀良合台在大理境内设置十九万户府,万户下分设千户、百户,分管其地。
1256年,蒙哥命兀良合台取道北上,与四川蒙古军会合。兀良合台便领兵出乌蒙(今云南昭通),破秃剌蛮三城(今四川筠连一带),抵马湖江(今四川宜宾西南),大败宋兵,这样,就相当于打通了云、贵、川。兀良合台打到合州(今四川合川),和那里的蒙古军队会师后,随即带兵还镇大理。
1258年,蒙哥大举攻宋,再次命令兀良合台率军北上,定在次年正月会师长沙,实施其从云南包抄南宋的原定计划。
蒙古用武力征服了大理,进而统一了大理各部。元朝建立之后,元朝中央政府又按照内地制度设置郡县,大力推广先进的汉族生产技术和文化,对云南进行统一管辖。
从8世纪中叶南诏割据以来,号称“彩云之南”的云南历经五百余年,才和中国内地复归于统一。这对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对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