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吴季札让国显高风的故事

吴季札让国显高风的故事

时间:2023-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吴季札让国显高风我们听说过太多为取得国君宝座,兄弟相残,君臣相杀的故事,却鲜见兄弟君臣以礼相让的故事。但吴王寿梦去世后,季札无论如何也不肯继位,他认为长子继承王位是国家的制度,不能破坏。季札的高风亮节,给延陵的民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曾出现路遗黄金无人捡拾的事,人们感戴季札宽容仁厚,称之为“延陵季子”。季札使鲁吴王余祭四年,季札被派遣出使鲁国。季札在完成使命后特地至徐国,不料徐君已不在人世。

吴季札让国显高风

我们听说过太多为取得国君宝座,兄弟相残,君臣相杀的故事,却鲜见兄弟君臣以礼相让的故事。昔日伯夷、叔齐为谦让君位双双丢下国家不管,远走他乡,可算一例,但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固执。而吴国的季札对待兄长,却是实实在在地以礼相让,以仁相待,三次辞让君位,毫无为君之心。

为表达自己的决心,季札甚至隐居山林。

如果说陶渊明是因为官场失意才有归隐之心,那么季札从一开始,就从根本上拒绝了入世的念头。如此一个洞悉世界、看透人生的人,让人不禁击节叫好。

辞让君位

季札的始祖太伯就是一个让位的典范。太伯本是周的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古公亶父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姬昌,于是为了避免争执,太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教当地人更加科学地种植作物,受到当地人的爱戴,最终建立了吴国,成为吴国的始祖。

季札是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季札才思敏捷,有君子气度,极受吴王寿梦宠爱,吴王寿梦有意把君位传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应该继承王位。但吴王寿梦去世后,季札无论如何也不肯继位,他认为长子继承王位是国家的制度,不能破坏。长兄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掌管国政的重任托付给他,但都被季札婉言谢绝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长兄诸樊只好用缓兵之计,暂且代理国政,以期国丧期满,再由季札继位为国君。可是,国丧一年期满,季札还是不肯接受王位,而且抛弃家室,躲到乡村种田,表示自己不愿为君的决心。

吴王诸樊继位的第十二年夏天,楚康王派出新训练而成的水军沿江河东下进攻吴国,但因为不设赏罚,军政不善,无功而返。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派遣水军作战的记录,当时人们把这次军事行动称作“舟师之役”。逐渐强盛起来的吴国不甘示弱,决定报复楚国。于是便在第二年的12月付诸行动。吴王诸樊身先士卒,亲自率军攻伐楚国,在战争中,诸樊中箭受伤,回国后不久就死了。

诸樊临死前留下遗言,要把国家传给二弟余祭,以便顺着兄弟的顺序相传,最后把君位传给季札。兄弟几人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也都想如此传位,最终使季札为国君。后来季札被封于延陵(今江苏常州)。季札的高风亮节,给延陵的民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里曾出现路遗黄金无人捡拾的事,人们感戴季札宽容仁厚,称之为“延陵季子”。

季札使鲁

吴王余祭四年,季札被派遣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独特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分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意义,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折服。

鲁王命人做好准备,先为季札歌咏《周南》和《召南》,季札听完之后说:“这些乐章很美,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周朝的教化已经奠定了基础,可惜尚未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听到《邶风》《鄘风》和《卫风》,季札评论说:“这些乐章也很美,让人深思,德化深远,人民虽然有忧患之思,可是并不至于达到困穷的境地。我听说卫康叔、武公有如此的德泽,那么这些应该是卫国的风诗了吧!人民虽然有忧患之思,可是并没有恐惧感,那么,这些应该是周王室东迁之后的诗歌了吧!”

然后是《郑风》,季札又说:“音节过于细琐、沉闷,象征着郑国政令的苛细繁琐,人民怎么能够忍受得住呢?正因如此,郑国恐怕要先灭亡了。”

《郑风》过后是《齐风》,季札议论说:“这些乐章听起来真美,音节深宏高远,具有大国风范,这应该是姜太公的气度吧!可以听出齐国的前途实在是坦荡,远景实在是美好。”

季札听到《豳风》,非常喜悦地说:“这些乐章真正优美!坦荡宽宏,象征着民情的欢快愉悦,同时又能适当节制,这些应该是周公东征时的诗篇吧!”

《秦风》的音符轻轻地飘过,季札高兴地说:“这就是诸夏之声了吧!宽阔宏大,以至于到了极点,这些应该是周朝旧地的风诗了吧!”

季札听闻这些仙乐,非常兴奋也很陶醉。听到《魏风》,他听出了志向高远和美德无限;听到《唐风》,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感受到了文王之德;听到《小雅》,他洞察出了周朝道德已经大不如前……

季札的音乐才华实在是相当高超,这与他宽阔高远的胸襟、善于洞察的秉性是分不开的。

歌咏结束,鲁人又请季札观赏乐舞。

《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赏乐舞至此,算是到了终极。即使再有其他的乐舞,也不值得费神去聆听观赏了。”

阖闾夺权

离开鲁国后,季札接着又到达齐、郑、卫、晋等国。

在出使途中,季札曾路过徐国,于是拜见了徐国君主。徐国的国君早就听说吴国铸造的剑锋利无比,见了季札的佩剑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把玩良久,爱不释手,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季札求取馈赠。季札很快就看出了徐国国君的心意,对他说:“我知道大王很爱这把剑,本当相送,但我要出使一些国家,没有佩剑将有损仪表。等到我出使返回后一定将此剑赠送大王。”

季札在完成使命后特地至徐国,不料徐君已不在人世。季札特地到徐君墓前进行拜祭,并且解下宝剑,把它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

他说:“君子必须重信守义。我已经允诺把这柄宝剑送给他,难道因为他死了,我就可以违背自己的诺言吗?”

行礼之后,季札便踏上归国之路。

吴王余祭在位十七年后病逝,按照兄弟们的约定,三弟余昧继承了君位。余昧在位仅四年就逝世了。余昧不忘弟弟的高风亮节,在临终前申明,一定要由弟弟季札继位为君。但是季札一如当初,硬是不接受,最后被逼无奈躲了起来。于是,吴国的权臣就一致推举余昧的儿子僚继承君位。

这让吴王诸樊的儿子阖闾妒火中烧。他认为既然季札不愿为君,就应该由自己来继承大统,自己是吴王寿梦的长孙,吴王诸樊的长子。阖闾越想越气,于是就有了篡权之心。

正在这个时候,楚国的大夫伍子胥逃难来到吴国,窥察出公子阖闾心www.guayunfan.com藏异志,就招来一个叫专诸的勇士,把专诸推荐给公子阖闾,帮助他完成谋权大事。阖闾非常高兴,便以宾客之礼招待伍子胥。

公子阖闾不断地积攒力量,充分准备,终于寻得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这一年是僚当政的第十三年春天,楚国的平王不久前去世,于是吴王僚决定趁楚人国丧之机进攻楚国,同时派季札出使晋国,以观察诸侯的反应。但是,没想到攻楚的吴军被楚军伏击,断绝了归路。公子阖闾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马上安排专诸行动。

4月的一天,刺杀行动开始了。公子阖闾首先在地下室安排好伏击的甲士,然后邀请吴王僚到家中饮酒宴乐。吴王僚对阖闾一直怀有警惕之心,不敢大意,从王宫一直到阖闾家里,处处都布置了护卫人员,并且一直有佩剑的卫士在身旁守卫。酒宴开始不久,公子阖闾假装脚痛,暂时回避了一下,专诸走到吴王僚的跟前,假装服侍,拿起在烤鱼中藏匿着的匕首刺向吴王僚,吴王僚马上毙命,专诸也很快被吴王的卫兵杀死。

阖闾登上了吴国的王位。他任命专诸的儿子为卿,而伍子胥也受到了阖闾的重用。

季札听说国中有变,急忙赶回来,但见到木已成舟,不愿朝内再有争端,只好顺应历史的潮流,默认了吴王阖闾。季札到吴王僚的墓前汇报了出使经过,哭祭了吴王,然后依然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上,为国家尽一份赤诚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