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扬子地块由东向西插入华南与华北板块间,边缘均发生碰撞造山,南、北两板块已为一体,形成中国古大陆的主体和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太平洋古陆开始裂解、中国东南部印支褶皱形成。
三叠纪_印支旋回_龙门山-米仓山褶
二、三叠纪——印支旋回
中晚三叠世(200Ma)时,古特提斯洋逐渐闭合,四川盆地由此结束了海相沉积的历史。印支板块向扬子板块靠拢并发生构造作用,古特提斯洋壳向扬子板块俯冲消减引起海平面下降,四川前陆盆地开始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如图2-14、图2-15所示。
图2-14 早三叠世特提斯板块分布图(印支期构造演化)
图2-15 晚三叠世特提斯板块分布图(印支期构造演化)
从晚三叠世到白垩纪,中国南方除“三江”构造域中的地块外,其他均转入陆-陆碰撞过程。下扬子地块由东向西插入华南与华北板块间,边缘均发生碰撞造山,南、北两板块已为一体,形成中国古大陆的主体和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上扬子西缘的松潘-甘孜海槽(巴颜喀拉海槽)和西南缘与三江块体群为一整体,为滨浅海环境。喜马拉雅海仍为扩张过程,并完全转入新特提斯洋演化阶段(如图2-14,图2-15所示)。
古特提斯洋分支洋盆向北-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在大别山一带形成超高压变质带;金沙江-墨江洋和粤海洋俯冲有时空差异,形成岛弧和弧间盆地;甘孜-理塘小洋盆由东向西俯冲;新海域体系形成,开始形成前陆盆地和造山带:华南周边形成前陆和前渊盆地;陆内有雪峰山、大巴山和江南造山带以及相应的前陆隆起区;印支旋回中,秦岭、松潘-甘孜、金沙江-红河等海槽于中三叠世晚期-侏罗纪初封闭;华南板块 “四川盆地”受其强烈挤压,形成古龙门山和前陆盆地。与此同时,太平洋古陆开始裂解、中国东南部印支褶皱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