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带划分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带划分

时间:2023-01-26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构造形变的不同,自西向东,把龙门山构造带相应的划分成三个主要构造带,从龙门山主体到前山带,整体上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为前展式。
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带划分_龙门山-米仓山褶

一、龙门山造山带构造带划分

龙门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主要为一条NE-SW向的大型构造带(如图3-1所示),夹于川西平原和松潘-甘孜高原间,构成特殊的地貌分界,其中发育4条大断裂,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F3)断裂带上。

img45

img46

图3-1 龙门山构造带构造特征与单元区划图

a.龙门山构造带构造区划平面图;b.龙门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剖面图

Ⅰ.松潘-甘孜褶皱带,构造转换带;lI. 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III.龙门山滑覆-推覆构造带;IV.前陆坳陷;Ⅳ1安县-鸭子河-大邑断褶带;Ⅳ川西坳陷;Ⅳ3孝泉-新场-合兴场低缓断褶带;Ⅳ4梓潼坳陷;Ⅳ5龙泉山断褶带;F1彭县隐覆断层;F2:安县-灌县断裂;F3:北川-映秀-小关子断裂;F4:茂县-汶川韧性断裂。

龙门山造山带从中央造山带→冲断带→前陆冲断带→前陆盆地,具有明显分带(如图3-1、3-2所示)。发育的几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基本控制本区的构造基本格架。以北东向北川-映秀大断裂为界(F3,中段称通济断裂),其北西称为后山带,后山带中茂汶-汶川大断裂惯称后山断裂(F4);北川-映秀大断裂至安县-灌县大断裂(中段称关口断裂F2)一带称为前山带。在盆地西缘有一潜伏断裂带存在,关口断裂和此隐伏断裂带之间称为山前隐蔽带。根据构造形变的不同,自西向东,把龙门山构造带相应的划分成三个主要构造带(石油勘探中通常分4个带)(刘和甫,1994;蔡立国,1997),从龙门山主体到前山带,整体上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为前展式。分割各推覆体的主干断裂在变形行为上,从北西到南东韧性递减,脆性增强,反映了它们形成的深度逐渐递减;由北西往盆地,断裂发育由早到晚。后山深层韧性断裂的暴露正是由于在其下盘发育的逆冲断层逐次活动,使其抬升遭受剥蚀的结果。

龙门山造山带横向分带特征为(如图3-1所示):

1.龙门山主体——叠瓦冲断构造带:指茂汶-汶川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带之间的长条状岩块(F4-F3),为一巨大的推覆体。北东段以茂县群浅变质岩系为主,南西段主要由彭灌杂岩体及周围沉积岩层所组成。以紧闭倒转褶皱伴随逆冲断层的褶皱-冲断推覆体为特点。岩体中存在剪切带,航磁资料证实该岩体并非整体,而是由多个断片组成的一个无根大断片。

2.前山带——龙门山前缘推覆断褶带(F3-F2):北川-映秀断裂以东至关口断裂间的狭长地带,发育大量强烈褶皱、推覆-滑覆构造。组成推覆体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和中生界,构造较龙门山主体简单,大多是以紧闭褶皱-宽缓褶皱、逆冲断层为主的构造样式,常发育成叠瓦断层带。

3.山前隐蔽带——平缓褶皱带(F2-F1):发育平缓褶曲以及小规模的逆冲断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