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起步较晚,大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附录A)。涉及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与海岸带研究相关的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海陆一体化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岸带研究中的应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方法、技术和政策法规研究以及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以及战略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方面仍显欠缺。
1.海岸带科技支撑平台建设
1979—1985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底数,为海岸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1984年,成立“中国海岸带开发与管理研究会”并创办了《海洋开发与管理》杂志,专门研究和报道海洋及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发展等有关的科研论文与成果,为促进中国学术界加强海岸带研究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8年,我国首次召开国际性的海岸带学术会议(海洋通报编辑部,1988),这促进了我国海岸带研究的学术交流和深入发展。自1986年起,我国相继建立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86)、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989)、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试点实验室(1990)、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2006)等与海岸带研究直接相关的重要科学研究机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平台。
2.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
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监测保护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莫杰(1983)等较早地指出海岸带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强调了海岸带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并初步研究和提出了我国海岸带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对策措施。近2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徐君亮等,1987;宋达泉,1988;赵焕庭等,1990;章成逸,1991;黄毅坚等,1993;文余源,1995;刘现明,1995;陈可馨,1995;李惠英,1997;潘建纲,1997;吕彩霞,1997)对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提出了加强海岸带环境保护、有效合理开发海岸带资源的重要认识。随着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惠绍棠,1998;张青年,1998;盖玉泉等,1998;朱明君,2000;臧玉希等,2000;陈春福,2000,2002;游建胜,2001;陈吉余等,2002;朱照宇等,2003;洪华生等,2003;徐国栋等,2003;谢先德等,2003;于宜法,2004;徐向红,2004;周良勇等,2005;陈惠彬,2005;韩永伟等,2005)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更加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海岸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以及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利用关键技术,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
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及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也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许多学者(苏中保等,1989;张青年,1998;盖玉泉等,1998;程连生等,2003;陈妙红等,2005)对此进行了定性研究,分析了我国海岸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状况与特点,并提出了进行海岸带环境综合治理和有利于实现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也有一些学者对海岸带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盖美,2003;张远等,2005;陈妙红等,2005),建立了海岸带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不同海岸带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还有学者(袁军等,1996;唐礼智,2001;高强,2004;郝艳萍等,2005;吴庐山,2005;欧维新等,2005)对海洋(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分析研究,张德贤(2001)出版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专著,研究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海洋综合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实现对海洋经济的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晓诗,2001),有力地推动了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发展。
4.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岸带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在海岸带的调查、监测、规划、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全球通讯网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在海岸带资源环境的调查、监测、研究和管理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徐钢等,1997;刘欣等,1997;邓春朗等,1997;高曼娜等,1998;刘庄,1999;章牧,2000;滕骏华,2000;张鹰等,2000;黄家柱等,2000;王盼成等,2001;赵建华,2001;李杨帆等,2002;胥可辉等,2002;杨晓梅等,2002;黄添强等,2002;李岩等,2003;杨晓梅等,2003;黄建波等,2003;郭伟等,2004;闫仕娟等,2004;韩雪培等,2004;侯英姿等,2005b),特别是近几年加强了GIS和RS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集成和“数字海岸”的构建框架研究(金建君等,2002b;杨晓梅等,2002;王兴涛等,2003;赵建华等,2003;侯英姿等,2005a;熊永柱等,2005a、2005b;恽才兴,2005),大大提高了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科技支撑水平。
5.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和法制
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和法制的不断完善是推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内许多学者对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游建胜,1996;刘欣等,1997;邓春朗,1997;张景秋,1998;吴克勤,1999;左平等,2000;徐君义,2000;刘兰等,2000;石纯,2001;李茂田等,2001;鹿守本等,2001;张灵杰,2001;金建君等,2002b;恽才兴等,2002;周洁,2003;姚丽娜,2003;赵建华等,2003;闫菊,2003;陈国强等,2003;薛雄志等,2004;郑承忠,2004;王瑾,2005;叶岩,2005;赵明利等,2005),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普遍认为应该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在1979年我国就提出了制定海岸带管理法的任务,但至今全国性的海岸带管理法尚未出台。目前在各省市的海岸带管理中,只有江苏省通过了《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1991年)》,其他省市(如海南省、广东省等)的有关法规正在制定之中。
6.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与战略规划研究
进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与战略规划也是该领域重要内容之一。许多学者(叶依广,1987;陈可馨,1995;伍家平,1998;刘毅华,1998;于江涛,1999;苏碧霞等,1999;朱明君,2000;刘俊杰,2000;容志明,2002;刘岩等,2002;丁宪浩等,2003;张莉等,2003;李权昆,2004)对中国各省区的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开发和利用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1995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跨世纪《全国海洋开发规划》,还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2002年我国发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3年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一些沿海省市的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也已经制定或正在加紧编制中。2005年,山东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省级海岸带规划(!瑞虎等,2005),对山东省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不仅提出对我国海洋(海岸带)资源、环境、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还强调要进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和构建“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制定《全国海岸带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这些都对保证和促进我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完善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7.广东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
近20年来,广东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政府部门也提出建设“海上广东”和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构想。1991年编制出版了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系统地分析了广东省海域及其临近陆域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将广东省海洋划分为1 259个功能类型区和29个综合功能区(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工作组,1991);赵焕庭等(赵焕庭等,1990;刘腾辉,1993)对广东省海岸带区划和土地利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许多学者(朱纯信,1992;容景春,2002;朱照宇等,2003;谢先德等,2003)分析了广东海岸带重要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还有些学者(徐君亮等,1987;何执兼等,2001;容景春,2002;苏永华,2002;李岩等,2003;杨清伟等,2003;金庆焕,2004)研究了广东省海岸带的土地、滩涂和生物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喜的是,一些学者(何执兼等,2001;李岩等,2003;熊永柱等,2005b)开始研究了3S技术在广东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还有一些学者(王荣武等,1998;刘毅华,1998;张莉等,2003;金庆焕,2004;吴庐山,2005)对广东省海岸带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广东省海岸带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李权昆(2004)对广东省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这些都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有许多方法和内容非常值得借鉴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