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之 以南伐北铸传奇
陈庆之 以南伐北铸传奇
纵观中国历史上国家陷入分裂的时期,在南北政权的交锋中,北方政权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很少有南方政权的人会想到主动进攻北方,至于获胜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有一位南方政权的将领,一生中多次主动与北方政权的军队交战,屡战屡胜,甚至曾经率领着七千人马,打败了几十万敌军,还一口气攻下了敌方的首都,最终居然还能全身而退,上演了一出惊世骇俗的战争传奇。毛泽东主席也对他十分佩服,曾经多次阅读他的传记,并在书里面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这个人就是陈庆之。
陈庆之是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元熙二年(公元20年),刘裕在南方篡位称帝,国号为“宋”,史称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后来陆续又有齐(公元479—502年)、梁(公元502—557年)、陈(公元557—589年)三个政权相继统治整个南方,这四个政权统称为南朝。陈庆之生活在其中的齐和梁时期,很早就追随了梁朝的开创者梁武帝萧衍(公元02—549年在位),而他发迹的原因也相当可笑。萧衍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经常通宵达旦地找人下棋。可是到了深夜,旁边的人基本上都睡了,只有陈庆之招之即来,无怨无悔。后来萧衍篡夺了政权,回忆起陈庆之陪自己下棋的“功劳”,就让他当了自己的一个随从。
如果陈庆之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的话,很可能因为自己拿不出手的发迹史,会跟《水浒传》中凭借踢足球当上大宋太尉的高俅一样成为大家的笑柄。然而在战乱频发的南北朝时期,本来只能在棋盘上调动黑白子的陈庆之,居然获得了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机会。当时统治北方的北魏(公元386—534年)逐渐走向腐朽与没落,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与压迫,搞得民不聊生。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六镇起义爆发,一下子点燃了全国范围内起义的烽火。而以胡太后为首的北魏统治阶级整日忙于争权夺利,根本无力应对愈演愈烈的混乱局面。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北魏的徐州(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山东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刺史元法僧趁乱称帝,但很快就被北魏军队打败,无奈之下他只好向梁朝求援。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武威将军,与另外两人派兵接应。元法僧进入梁朝的地盘后,梁武帝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和文德主帅,让他率领两千军队,护送豫章王萧综去接管徐州,北魏连忙派来两万大军来阻挡梁军。面对这种局面,梁军将领们赶紧商量对策,有人说:“敌军人数是我们的十倍。我们来是送大王接管徐州的,根本没有作好打硬仗的准备。要是与他们硬碰硬,肯定是死路一条。不如赶快撤军,陛下应该也能理解咱们的苦衷。”
陈庆之摇摇头说:“敌军人数虽多,但是经过多年内乱的消耗,士气不高,战斗力也不强。再说兵法有进无退,咱们现在要是掉头就跑,敌人一通追杀,咱们这点人,还不够他们塞牙缝的。不如利用他们立足未稳,对他们予以痛击。”魏军到达后,修筑了一些营垒,准备困住梁军。陈庆之亲自率领大军对营垒发动突袭,慌乱之中的魏军根本来不及抵抗,就被梁军打得大败。眼看形势一片大好,没想到这时候萧综因为与梁武帝的矛盾,居然带着几个人直接叛逃到了魏军大营里面去。群龙无首的梁军一下子陷入了混乱。这时候又是陈庆之稳住了局面,从容地率领着将士们杀出一条血路,两千人马全身而退。陈庆之第一次的军旅表现,就给世人留下了不俗的印象。
大通元年(公元527年),陈庆之又跟随曹仲宗一起进攻涡阳(今安徽蒙城)。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率领十五万步兵和骑兵前来应战,前锋部队很快到达了驼涧(今安徽蒙城西北)。陈庆之提出与之交战,但是有人提出异议,指出:“敌人前锋部队必定都是精锐,但是人数不多。我们现在要是打败了他们,算不上什么功劳。而一旦打不赢,就会动摇军心。兵法上说以逸待劳,不如等着他们所有人马到了之后,趁他们还没休整过来,我们再发动进攻。”陈庆之说:“此言差矣。据我所知,这只大军远道而来,早已是疲惫不堪。而且他们大军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肯定不会相信我们敢发动进攻。我们就应该趁他们立足未稳之际,予以痛击,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而且据我的观察,敌军前锋宿营的地方旁边草木丛生,他们晚上肯定不敢出动,这正是我们夜袭的好机会。”看各位将领都默不作声,陈庆之一拍胸脯说:“诸位要是不信,我就率领我手下的两百多人打给你们看!”众人都以为他说的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当天晚上他真的带人去偷袭敌营,果然大败魏军。梁军趁势向魏军发动大举进攻,一口气攻下了涡阳,与魏军进入对峙局面。
不知不觉,梁军与魏军对峙了将近一年。有一天,曹仲宗突然得到消息说,魏军要在梁军的背后修筑营垒,他连忙召集将领们开会,对他们说:“这一仗打到现在,我军消耗巨大,士气低落。如今敌人很可能要对我们实施前后夹击,我们肯定不是对手,不如趁敌人营垒未成之际,赶快撤兵。”听了这番话,各位将领反应不一。陈庆之说:“自从这一仗开打以来,将领们整天想的就是避战自保,士气能不低落吗?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眼下敌人要夹击我们,正是激励将士们与之决一死战的大好机会,怎么能够轻言撤退呢?”为了让自己的话有分量,陈庆之还撒谎说:“我来之前,皇上曾经给过我一道密诏,妄言退兵、动摇军心者,杀无赦!”曹仲宗等人都知道陈庆之深得梁武帝的宠信,对他的话深信不疑,只好同意了他的意见。
当时魏军修筑了十三座营垒,陈庆之趁着夜色率领一支敢死队,接连攻下了敌人四座营垒,迫使镇守涡阳的敌军主帅王纬投降。紧接着,陈庆之率领大军大张旗鼓地进攻别的营垒,还派人将杀死的敌军的人头挂起来,大声说:“负隅顽抗者,只有这样的下场!你们趁早投降,本将军优待俘虏!”魏军早就听闻陈庆之的大名,看着这阵势早就被吓破了胆,根本无心恋战,纷纷溃逃,陈庆之一路追杀,将敌军斩杀殆尽,尸体将附近的涡水(今涡河)都阻断了。持续了一年的拉锯战就此以梁军的获胜而告终。梁武帝十分高兴,他在亲笔写给陈庆之的嘉奖诏书中说:“爱卿不是将门虎子,又并非出身世家大族,居然可以屡出奇谋,一再成军事奇功,难道不是大丈夫吗?”
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北魏的北海王元颢图谋称帝,他自知势单力薄,就向梁朝称臣并请求援助。梁武帝觉得元颢值得利用,就答应了他,但是元颢要回到北魏的都城洛阳才行。思来想去,梁武帝找来了陈庆之,对他说:“护送元颢回到洛阳的路上,要面对数以万计的敌军的围追堵截,真乃九死一生。如此艰险的任务,除了爱卿,朕真的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朕知道爱卿一贯勇往直前,但这次不要太为难自己,一看形势不对,就赶快带领着人马撤回来。”
听了这话,陈庆之当即跪下给梁武帝叩头,说:“臣活到四十多岁还一事无成,本来以为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多亏了陛下皇恩浩荡,让臣统兵打仗。要是没有陛下的抬举,臣哪里有2017-02-18 ?陛下放心,臣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次不破洛阳,誓不归来,一定要让索虏(南朝人对北朝人的蔑称)尝尝我们的厉害!”于是陈庆之率领着七千人马护送着元颢,从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出发,踏上了北伐的道路。
北魏朝廷此时虽然已经是乱作一团,但是朝野上下一听说陈庆之只率领那么点儿人马就敢叫嚣直取洛阳,纷纷嘲笑说:“看来岛夷(北朝人对南朝人的蔑称)实在无人可用了,居然派一个陪主子下棋的人统兵打仗,只怕还没到洛阳,就被我大魏的铁骑踏作肉泥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北魏还是派遣了济阴王元晖率领两万人马赶到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增援统帅七万人马、镇守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的丘大千。但是陈庆之沉着冷静,先是攻破了丘大千的营垒,迫使他投降,又一鼓作气攻下考城,活捉了元晖。不久,大梁(今河南开封)守军望风而降。陈庆之毫不懈怠,率领大军仍旧向西进攻。
直到这时,北魏朝廷才如梦方醒,开始认真对付陈庆之。当梁军攻打荥阳(今河南荥阳)的时候,遭遇到了守将杨昱、西阿王元庆和元显恭率领的七万精锐部队的顽强抵抗,加之荥阳城修筑得异常坚固,头几次攻城都以失败而告终。就在这紧要关头,一道道敌军增援的情报送到了陈庆之的面前,援军中许多还是少数民族的精锐奇兵。一时间军心涣散,将领们也议论纷纷。面对这种情况,陈庆之召集全体将士,对他们说:“说实话,本将军接到皇上的任命的那一刻起,就根本没想着活着回去。而眼下咱们只有七千人马,敌军却有三十多万,而且咱们这一路上攻城略地,早就与他们结下了死仇。于情于理,咱们这回都是死定了。既然如此,咱们与其在这里自乱阵脚、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战,将死路变成生路!”
于是陈庆之再次亲率队伍进攻荥阳,将士们无不以一当十,经过惨烈的战斗,梁军终于攻占了荥阳。陈庆之还来不及喘一口气,魏军的增援部队就将荥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想要围歼陈庆之。陈庆之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率领着三千骑兵冲出城外,与魏军短兵相接。魏军根本不是杀出士气的梁军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被冲得七零八落,几员大将或降或逃。获得荥阳大量军事物资的陈庆之在补充了军队的给养后,继续大举西征。此时北魏的孝庄帝(公元528—529年在位)吓得魂不守舍,连忙逃离了洛阳。陈庆之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护送元颢进入了洛阳。当时陈庆之的队伍都是穿着白色的战袍,因此洛阳附近开始流传起一句童谣说:“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陈庆之成了名扬天下的战将。
进入洛阳后,陈庆之越来越觉得情况不对劲,就找来自己的部将商议。他说:“元颢自从称帝以后,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从来没有想过整顿朝政。咱们将士们浴血奋战,居然是为了拥立这样一个草包当皇帝,想想真让人泄气!”另一个部将说:“他要是光吃喝玩乐也就算了,可是末将发现他暗地里还与他的死党们密谋着要背叛大梁,不再向皇上进贡,真是忘恩负义!”陈庆之说:“这一点本将军也明白。这家伙只是表面上对我毕恭毕敬,好在现在他的羽翼还没有丰满,还离不开咱们的保护,还是尽量争取一下吧!”
于是陈庆之找到元颢说:“虽然咱们君臣已经控制了洛阳,但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如今敌人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消灭,仍然对洛阳虎视眈眈。眼下我们兵马太少,还不能完全控制住已经攻占的这些城池。希望陛下允许微臣向大梁天子请求援兵,以备万一。”元颢觉得陈庆之说得有理,就满口答应了。可是他的亲信元延明对他说:“陈庆之如今率领的兵马不过几千,就已经难以驾驭。如果真的让他增添兵马,他还可能把陛下放在眼里吗?一旦陛下受制于他,这大魏的江山社稷可就不是陛下的了!”
元颢本来就对陈庆之十分猜忌,元延明的话更是火上浇油。元颢不仅更加疏远了陈庆之,甚至还向梁武帝写奏表说北方局势一片大好,无须增派人马,梁武帝也信以为真。面临日益严峻的局势,陈庆之心急如焚,他甚至请求元颢履行承诺,派他去当徐州刺史,也好积蓄一些力量。结果元颢断然拒绝,还用讥讽的口吻说:“爱卿是奉大梁天子的命令守卫洛阳的,现在却要擅离职守去徐州上任。就算我不说阁下贪恋富贵而不为国分忧,大梁天子恐怕也会这么认为吧?”陈庆之气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眼睁睁地看着局势日益恶化。
不久,北魏朝廷的残余势力经过一番休整,重新集结起一支大军,号称百万,护送着孝庄帝杀奔洛阳,各地纷纷响应,洛阳成了一座孤城。陈庆之虽然在洛阳城外与魏军大战十一次,杀敌甚多,但是最终无力挽回失败的大势。元颢在被俘后被处死。陈庆之情急之下化装成和尚,逃回了梁朝,在梁军的接应下回到了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陈庆之向梁武帝详细汇报了整个北伐的过程,并惭愧地表示自己徒劳无功,辜负了梁武帝的期望。梁武帝摇摇头说:“爱卿率领着区区七千人马,从铚县一路打到洛阳,大小四十七战,连续攻下三十二座城池,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成就了如此盖世奇功,怎么能说徒劳无功呢?至于元颢兵败身死,纯属他咎由自取,与爱卿无关!”他任命陈庆之担任右卫将军,并封为永兴县侯,以表彰他的功绩。此后,陈庆之的军事生涯逐渐归于平淡,并在56岁的时候寿终正寝。
实事求是地说,陈庆之的传奇战功离不开他所处的客观环境。当时的北魏政权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军队战斗力受到很大削弱,因此陈庆之才能够有机可乘。但是,客观的有利条件不能掩盖主观积极性的作用。在陈庆之每次突入的战斗当中,勇猛、果断、顽强、不屈的精神始终贯穿其中,这才是他屡战屡胜的最根本原因。近代的西方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有些人在一次宴会上嘲弄他的发现没什么了不起。于是哥伦布拿出一个鸡蛋,问谁可以把它立在桌子上。结果这些人左思右想,纷纷摇头。哥伦布二话不说,将鸡蛋在桌子上磕了一下,鸡蛋虽然破了一个口子,但立在了桌子上。这些人又开始说:“原来是这样的雕虫小技,谁不会啊?”哥伦布笑了一下说:“是啊!发现新大陆就跟将这个鸡蛋立起来一样,谁去做都可以,但是只有我不畏艰险地做到了。就凭这一点,你们也没有资格来蔑视我的发现!”陈庆之就跟哥伦布一样,他那种敢打敢拼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仰与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