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燕破强齐的故事
我们在前面的“变法之最”中曾经讲到最富有戏剧性的变法,即燕王哙的变法,因为他把王位禅让给了丞相,反而引起了国家的内乱,结果被齐国乘虚而入,打得大败,燕国差点被灭掉。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齐国的入侵,最终把齐军赶出了燕国。燕王哙的另一个儿子职即位当了国王,他就是燕昭王。昭王立志要使燕国强大起来,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招纳能够治国安邦的人才。
相传,昭王还专门修建了黄金台,置千金在台上,用来表示自己招贤的诚心。这一举措实施了没有多久,果真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昭王对他们都很礼遇。其中,最有名的是赵国人乐毅,他很有军事才能,帮助昭王进行政治、军事改革,主张根据每个人的才能给予任用,并严格训练军队,使燕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起来。(www.guayunfan.com)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了宋国,占领了宋国以前所取得的淮北之地,这下可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满和恐慌。当时,齐国似乎也强盛到了极点,齐国南败楚,西威三晋,后又却秦,继之助赵灭中山国,最后灭亡宋国。一时间,诸侯各国在强大的齐国面前都表示臣服。而在这时候,燕昭王看到齐国当政的湣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打算发动全国人马去打齐国,你看怎么样?”乐毅答道:“现在还不可以,因为齐国地广人多,单凭燕国去讨伐它,无异于以卵击石。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和别的国家联合起来才行。”于是,昭王就派人分别到赵国、韩国、魏国取得联络。没有多久,燕国又联络了秦国和楚国,几国订下盟约,做好了讨伐齐国的准备。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各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奔齐国。齐湣王听说五国联军打过来,也毫不示弱,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由于乐毅善于指挥,加之联军士气旺盛,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国军队,齐湣王狼狈地逃回临淄去了。
乐毅见到对齐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又估计了战后燕国与齐国的形势,觉得可以遣还远道参战的各诸侯国的军队了。所以,他就打算亲率燕军直捣临淄,一举消灭齐国。这时,燕国的另一位大臣剧辛则认为,燕军还不能独立灭齐,反对燕军长驱直入。乐毅听了他的意见后,给他分析了齐国的形势,乐毅认为齐军精锐已失,吃了败仗之后,国内必然纷乱不已,燕弱齐强的形势已经逆转了,燕军可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
在充分讨论和分析战况之后,乐毅得到了大部分谋士的支持,就率燕军乘胜追击齐军。战局果然像他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了,齐军一败涂地,燕军一直杀到了齐都临淄城下。齐湣王见都城临淄孤城难守,就率少数人马逃往莒城(今山东省莒县)去了,后来被楚国人所杀。而乐毅则马不停蹄,采取了连续进攻,分路出击的战法,陷城夺地。攻入齐都临淄后,将齐国珍宝、财物、祭器抢掠一空,然后运往燕国。燕昭王得知燕军大胜的消息后,大喜过望,亲自到济水前来犒赏将士,同时重重封赏了乐毅,将昌国(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城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随后,乐毅率燕军半年内打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聊城、莒城、即墨三城仍顽强抵抗,燕军久攻不下,而其余齐国土地全部并入燕的版图。见三城久久不能攻破,乐毅考虑再三,认为单靠武力,并不能服齐国军民的心,要是这样,就算能全部占领了齐国,也无法巩固。所以,他对莒城、即墨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方针,对已攻占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齐国的固有文化,优待地方名流等收服人心的政策,想从根本上瓦解齐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