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浚,明朝第八位皇帝,公元1464年—1487年在位,年号成化,死后葬于明十三陵之茂陵,庙号宪宗。
朱见深3岁时,父亲英宗朱祁镇在与瓦剌的交战中被俘。其叔父明代宗朱祁钰继承皇位,他被立为太子。但是,当朱祁钰的皇位坐稳之后,就废除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朱见深11岁时,其父朱祁镇重掌皇位,他遂再一次成为太子。由于他幼年就卷在皇位之争的漩涡中,精神压力非常之大,因此留下了口吃的毛病。这一年,他改名为朱见深。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朱见深继承了皇位,开始了他23年的统治。朱见深性格沉稳安静、谨慎宽和。他性格中最宽厚的一面,体现在他对朱祁钰的态度上。成化三年,一个叫黎淳的大臣请求追查当初废除太子的旧事,宪宗批答说:“景泰事已往,朕不介意。”因此,清人修《明史》时说朱见深“恢恢然有人君之度”。朱见深统治期间,除了南方广西的瑶族叛乱、荆襄郧阳山区的流民之外,政局基本上比较稳定。
朱见深即位后任用李贤为相,李贤也“以受知人主,所言无不尽”,回报知遇之恩。当时,为宪宗所倚重的阁臣还有孜孜奉国数十年、“持正存大体”的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在他们的辅佐下,朱见深即位后做了不少值得后人称颂的事。最值得一提的是,宪宗皇帝的拨乱反正做得很好,他先是为于谦昭雪,并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因此赢得了朝野的一片称颂。随后,他又不记恨朱祁钰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报怨,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对景泰帝的陵寝进行了修缮。(www.guayunfan.com)
朱见深即位之初的政治还是比较清明的,而且颇有振兴的气象。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他对贵妃万贞儿的宠爱以及对宦官汪直等人的宠信,他越来越怠于朝政,开始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于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因此,执政后期的朱见深不再是一个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而是一个碌碌无为、骄奢淫逸的皇帝。
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大规模的内乱正处在酝酿之中。成化时期,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荆襄爆发了刘千斤起义,广西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这些起义最终归于失败,但却为明朝的统治敲响了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是其影响却非常“深远”,因为成化朝最显眼的两位人物都出自此次起义的战俘,一个是一手遮天的大太监汪直,另一个是明孝宗的生母纪淑妃。
汪直原本是广西少数民族,由于起义的失败,成年男子被杀,小孩和女人被送入宫中为奴,汪直因此进宫做了太监,由于他善于钻营,善于巴结,很快攀附上了当时宫中的实权派万贵妃,因此官运亨通。成化十三年,宪宗皇帝设立了著名的特务机构西厂,使得明朝的厂卫制度达到顶峰,汪直当时就掌握着西厂的实际指挥权。汪直凭借特务机构排除异己,树立朋党,朝野上下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汪直还曾多次作为监军随军出战,所到之处官吏都逢迎巴结,加紧搜刮民脂民膏,购买大量奇珍异宝取悦汪直。汪直的倒行逆施引起了朝野的交相弹劾,宪宗皇帝也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在汪直的最后一次监军过程中,宪宗索性将他留在了边关,随后又将他贬到了南京,汪直就这样退出了明朝的政治舞台。
但是,明廷并没有因为汪直的退出而安定下来,宪宗皇帝开始宠信佛道,任用奸佞,很多社会无赖、骗子打着某某法师、某某真人的旗号混入宫中,因此这一时期的官吏腐败到了极点,当时百姓就有“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的说法。这些朝廷的蛀虫不但贪赃枉法,而且为了取悦宪宗时常以房中术进献,明朝政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宪宗皇帝最令人费解的是他竟然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而且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这位宫女就是贵妃万贞儿。宪宗宠幸万贵妃造成了明朝第一个外戚乱政的局面,他的亲戚在她的庇护下到处抢占民田,而且不少官吏也通过贿赂她而得到了提升。
万贵妃紧紧笼络住宪宗皇帝,使得后宫无人敢冒犯她的势力。宪宗皇帝的正宫皇后吴氏,就是因为与万贵妃发生了口角,结果被打入了冷宫。由于万贵妃的亲生子夭折,为避免失宠,她开始控制被皇帝临幸的宫女,一旦发现宫女怀有身孕,要么强迫打胎,要么赐死。
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暴病而终,宪宗皇帝也因悲伤过度于数月后去世,谥号纯皇帝,葬于茂陵。他只为太子朱佑樘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