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悬赏最高的通缉犯陈祖义
陈祖义本是广东人,洪武年间跑到现在的南洋,盘踞马六甲十几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在日本、中国台湾、南海、印度洋等地。陈祖义为人凶暴,他纠集了一帮海盗,横行海面,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明朝有50多座沿海城镇被其攻陷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为此,明太祖朱元璋曾悬赏50万两白银要陈祖义的首级。永乐年间,赏金更是高达750万两。
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陈祖义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三佛齐农业发达,旧港又是一个商贸中心,人称“一年种谷,三年生金”;自从海盗为患,商业萎缩,与中国的正常往来也受到阻碍。
1406年,第一次下西洋的郑和船队在回航时抵达当地。陈祖义的海盗行径早已引起当地华侨不满,对陈祖义一伙海盗恨之入骨。当郑和船队到达旧港后,当地华侨报告郑和,要求郑和惩罚海盗。郑和当然明了,陈祖义在旧港已盘踞了几十年,根基颇深,绝非轻而易举便可消灭的,所以当郑和首次出航时,以先完成去西洋使命为上,不去惊动陈祖义。这本是高明的一着,否则,难免会出现初次出师受阻的局面。所以郑和不想动武,还是想规劝陈祖义改邪归正,将他招安。于是,郑和派人对陈祖义进行诏谕,向他宣读了明朝皇帝的诏书,要他改过自新。(www.guayunfan.com)
■1406年,第一次下西洋的郑和生擒陈祖义。
□1406年正月,明派使者出使日本,又出兵进攻越南,陷河内。翌年,明军进犯清化,越南北部受明朝控制。
而陈祖义认定郑和浩浩荡荡的船队中“有宝物”,于是派人向郑和表示他想投诚,其实陈祖义是想诈降,然后一举抢夺郑和的船队。陈祖义没有料到,郑和对他早有提防。陈祖义的这些花招根本逃不过郑和的眼睛,郑和之所以没有立刻揭穿陈祖义,是因为他决定将计就计,设置一个更好的圈套让陈祖义跳进去,等到他把四周的海盗都找来,才方便一网打尽。
陈祖义率众海盗来袭时,郑和早有准备,用火攻烧毁海盗船,杀海盗5000余人。此后郑和的海军又设法将陈祖义等三人生擒,囚于船中回京。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九月郑和回国,并把陈祖义押回朝廷,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郑和对旧港陈祖义势力的消除,保障了西洋航运的畅通。此后,类似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人物小传 郑和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回族,1371年(明洪武四年)出生在云南昆阳州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元朝开国英雄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代,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从父亲与祖父的言谈中,年少的郑和已对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11岁时被明朝讨元军队俘虏,遭阉割后,随明军辗转南北,后分配到北平燕王朱棣府中服役。
郑和不仅聪明,而且知书达理,吃苦耐劳,深受朱棣赏识。后因他在“靖难之役”中有功,成为朱棣夺取政权即位称帝的主要功臣之一。朱棣登基后,提拔他为内官监太监,负责宫廷建设和物资供应,并赐“郑”
■1407年9月,郑和回国,陈祖义被斩首示众。
□1407年,《永乐大典》编成,共22937卷,为我国最大的一部类书,有11095册。明成祖亲自作序。
姓,遂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画像 9-2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受朱棣之命第一次出使西洋。此次出洋行经占城(今越南南部)、爪哇、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经印度西海岸,历时两年回国。此后又先后六次下西洋,其中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他第七次出使西洋。此次航行访问了17个国家,并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1433年4月,郑和在返航途中,因过度劳累去世。
郑和28年间七次出使,先后访问过37个国家,行程10万余里,立下不朽的功勋。这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人数之多,组织之严密,航海技术之先进,航程之长,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率千军的才能。后人提到开发海洋、科学航海、中外关系都忘不了这位先贤的功劳。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