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等待
遭遇第一次政治挫败后的刘彻收敛锋芒,寄情游猎,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与皇祖母窦太后之间的争端。在此期间,发生了两件对刘彻日后有着重要影响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张骞出使西域。
刘彻继位的时候,张骞正在朝廷中担任侍从官。此前说过,刘彻的政治理想是一统华夏,而要实现这个理想,北方的匈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阻碍。自西汉建国以来,匈奴就一直威胁着大汉王朝的统治,高祖刘邦曾亲自率领32万大军和匈奴首领冒顿单于有过一战,结果刘邦被困白登,险些丧命。此后,西汉再不敢贸然对匈奴用兵,一直到景帝时期,大汉朝一直都采取“和亲”和馈赠等方式安抚匈奴,战事上也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www.guayunfan.com)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刘彻从一个匈奴俘虏口中得知,原来西域有个国家叫大月氏,这个国家曾受到匈奴人的压迫,大月氏王也被匈奴单于杀死了。后来,为摆脱匈奴的奴役,月氏人迁徙到了天山北麓一带,此后由于受到了乌孙国的攻击,月氏人又再次迁徙,到了妫水流域一带。月氏王一直都想为父报仇,杀死匈奴单于,但苦于势单力薄,无人相助,迟迟不能对匈奴下手。
了解了该情况之后,刘彻心中有了一个想法:联合大月氏,共同对抗匈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刘彻很快就下了诏令,招募能够担任出使月氏任务的使者,张骞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前来应募的。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就在窦太后出手干政的前夕,张骞奉召率领着百余人从陇西向着西域出发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还不等获得张骞的消息,窦太后就摧毁了刘彻的“建元新政”,使得刘彻只得收敛锋芒,韬光养晦。而就在这个时候,东瓯国突然派遣使者前来京城求救,给刘彻出了个大难题。
汉朝东南地区一共有3个小国,分别是南越国、闽越国以及东瓯国。此次发生战事的就是东瓯国与闽越国。东瓯国与大汉的瓜葛还要从景帝时期的七国叛乱开始说起。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叛乱之际,吴王刘濞企图拉拢东南边的闽越、东瓯以及南越三国作为自己的后援,于是便派遣使者前去游说三国国王。当时,由于时常受到刘濞的小恩小惠,3个小国与吴王关系都甚为交好,但闽越和南越却没有贸然应允刘濞的提议,只有东瓯国王骆望因贪图小便宜,妄想趁火打劫,派遣了一支军队加入了刘濞叛军的行列。
结果,在周亚夫的运筹帷幄下,叛军兵败如山倒。眼看大势已去,在周亚夫的追击下,刘濞匆忙逃往了东瓯国。东瓯国王骆望面对周亚夫大军压境,心中甚是惊恐,但刘濞怎么说也是自己的盟友,却又不能不庇护他。再者,骆望也担心因自己曾派兵加入叛军,汉景帝不会善罢甘休,所以干脆心一横,试图联合刘濞残余的力量来奋力一搏,抵抗周亚夫的军队。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向汉景帝进言说:“这东瓯王骆望没有大见识,为了蝇头小利就能抛弃国家大义,这样的人本应诛之而后快。但是现在,朝廷刚经历了一场苦战,没有足够的力量一举将东瓯歼灭。但如果时间久了,刘濞很可能东山再起,重燃战火。所以,莫不如现在用重金去收买骆望,赦免他加入叛乱的罪责,以此作为交换,让他交出刘濞。这样一来,无须大动干戈便能除去心腹大患。”
景帝应允了此大臣的建议,对他进行了赏赐,并令他为使者前往游说骆望。
骆望本就畏惧周亚夫的大军,如今一听说景帝可以赦免自己的罪责,再加上使者带来的丰厚赏赐,顿时见利忘义,同意了使者的要求。
几天后,骆望以慰劳军队为由,请刘濞到东瓯的练兵场检阅军队。刘濞不知有诈,欣然前往。看着威风凛凛的东瓯士兵,刘濞心中大喜,顿时来了精神。这时,刘濞注意到了军队中一名引人注目的彪形大汉,此人威风凛凛,气度不凡。刘濞向他走了过去,正打算慰问他几句,怎料这名大汉突然之间举起长矛刺向了刘濞的胸口,刘濞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便送了命。原来,这名大汉正是骆望所安排好的刺客。
当时,刘濞的儿子刘驹也在东瓯。听闻父亲被刺的消息后,刘驹急忙逃往了闽越,这才捡回一条小命。
如今已经过去16个年头了,景帝驾崩,刘彻继位。在窦太后的掌控下,大汉帝国讲求无为而治,故而对东南边的小国纷争也不予关注。
就在这个时候,隐忍了16年的刘驹看到机会来了,便撺掇闽越王说:“现在景帝驾崩,新的小皇帝继位,成天只知道游玩,大权都掌握在窦太皇太后的手里头。这窦太皇太后已经一把年纪了,没什么进取精神,我们何不趁此机会,赶紧扩张势力?到时候,即便朝廷想管我们的事,也必然要纠缠一番,等他们纠缠出结果来的时候,战事恐怕也尘埃落定了。”
刘驹一番话表面上是在为闽越国的利益考虑,但实际上却是想利用闽越国的军队为父报仇。闽越处于东瓯与南越之间,南越在三国之中国力最盛,东瓯最弱,因此,闽越要扩张势力,自然首拿东瓯来开刀。于是,闽越大军长驱直入,东瓯王骆望大惊失色,这才急忙派遣使臣赶往长安求救。
救与不救成了刘彻的难题。救,意味着朝廷要出兵,出兵必然遭到窦太后的反对,刘彻已经吃过一次亏,这次自然不愿意再与窦太后有所冲突。但若是不救,刘彻心中又有所不甘,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有机会展现大汉王朝的大国风范,此事若是做得漂亮,必然为自己树立威信,震慑番邦。
为此,众大臣在朝堂之上展开了辩论。实际上,在召开廷议之前,刘彻的心中早已经有了决策,只是由于缺乏经验而不愿贸然行动,召开廷议也不过是想找几个与自己想法不谋而合的人,一起讨论出个办法而已。
廷议中,中大夫严助力主救东瓯,深得刘彻赏识。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刘彻决定只进行小规模的调兵遣将,而不动用虎符,以此避开窦太后的反对。最终,刘彻委派严助作为使者,带着节杖赶往会稽郡,调用会稽郡的兵力对东瓯进行援助。
严助赶到会稽郡之后传达了皇帝的命令,但郡太守却因不见虎符而不肯发兵。在古代,虎符即是兵符,由金属所铸,分为两半,是调兵遣将的信物,只有下达命令和接受命令双方的虎符能够相合,才能进行军队的调遣。
无奈之余,为了不辱君命,严助当机立断,将反对发兵的会稽郡司马以违抗圣旨之罪杀了,以此威慑会稽郡太守。太守大惊,这才急忙交出了军队指挥权。闽越王一看朝廷居然立马出兵,心中不免有些慌乱,正在犹豫之际,有谋士向闽越王进言,戳穿了刘驹利用其为父报仇的私心,闽越王即刻下令军队撤出东瓯。就这样,朝廷的军队还没到,一场战事就被制止了。
东瓯王惧怕闽越再度来犯,主动请求将东瓯国迁至大汉境内,自己愿臣服大汉天子。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秋,得到刘彻恩准的东瓯王率其4万国民离开故土,全部迁居到了长江和淮河的下游地区,正式成为了大汉臣民。
处理此次事件的成功让刘彻在朝廷内外树立起了威信,其魄力与谋略让人刮目相看。
在隐忍的等待中又度过了3个年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五月,窦太后耗尽了她最后的生命力,终于闭上了她早已失明的双眼。皇祖母的去世让刘彻倍感哀戚,但同时又仿佛为他打开了束缚已久的枷锁,让他看到了终于能够自由驰骋的天空。少年天子已经积蓄了惊人的力量,他将推动着历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