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毅的历史故事
管毅,原名关东升,学名关管羽。1915年生于本溪县牛心台(今属本溪市明山区牛心台镇)大浓湖村一满族农民家庭。父亲关恩连是个饱经风霜的忠厚农民,母亲、妹妹、弟弟和他五口之家,仅靠几亩薄田为生。
管毅天资聪慧,又是长子,故一家人节衣缩食供他读书,期望他学业有成,改换门庭。管毅9岁时读村小,12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本溪县立柳塘第一小学(高小)学习。他深知家境贫寒,异地读书求学不易,一心刻苦读书,勤奋向上,颇得老师的赏识。1927年8月,学校所在地柳塘,发生了一次煤矿工人大罢工(史称“八·二三”大罢工)事件。中国矿工受到的非人待遇和日本军警的血腥镇压使管毅在惊骇之余,心中深深地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八二三”事件不久,管毅家中的不幸也接踵而来。父亲因患肺病无钱医治而谢世;接着幼弟又得伤寒也因缺医少药而夭折。父死弟亡的不幸,在管毅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念不起书就学医,为家人、为穷苦人治病救命的决心。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在本溪湖济民医院潜心学习几年后,于1934年在桥头镇开设了一家小诊所,名为“早春医院”。意为通过自己的医术给人们带来春意,带来生机。同时,他与桥头街“急公好义”的知名人士刘汉臣结为忘年之交。刘汉臣开个“德元堂”中药店,又是本溪县医学会成员,在刘汉臣的影响下,管毅也参加了“医药组合”(为掩护桥头“抗日救国会”地下组织)。当时,他们还结识了以伪警察身份参加救国会的成员常伯英等。他们利用刘汉臣的桥头街街长、桥头邮政社社长等职务的关系,与活动在凤城、岫岩、鸡冠山一带的抗日义勇军邓铁梅部有了联系。管毅以外出就诊为名,常给抗日义勇军战士治病,从而引起日伪当局的注意,缉拿管毅的风声日紧。
一天夜里,他对母亲说:“亡国奴的气我受不了,我已不能再待下去了,得赶快逃出魔掌。”母亲听了这话,心里明白了大半,但又怎能舍得关家这颗独苗和顶梁柱离开自己呢?可又一想,不让他走,早晚要落到日伪手里。慈母爱子之心使她左右为难。在管毅的极力劝说和安慰下,她终于下了决心,果断地对儿子说:“孩子,你尽管去吧!忠孝难以两全。为国尽忠这个理我晓得,没有国那有什么家,你既然是为了救国,为了今后有好日子过,你就去吧。”
1935年,管毅离开母亲,携妻子投奔到黑龙江省林口县伯父吴思清家,在那里,又开了医院。林口县子翎街一带,有日伪的讨伐队驻扎,也有抗日联军暗中活动,管毅的医院不大,却十分引人注目,登门求医者逐渐增多。管毅借此广结四方人士,并与地下党建立了秘密联系,为抗联购买药品,医治伤员,得到党组织的信任。他不但参加了“反日会”,还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把医院变成地下党和抗联的秘密联络点。为更好地隐蔽自己,不引起敌人的怀疑,他还与几个伪警官结为“金兰之友”。(www.guayunfan.com)1936年秋,我抗联五军从宁安县东南的抗联根据地往北转移,越过铁路,曾一度在林口县境内活动。此间,管毅积极为部队传递情报,送药治伤。一次,管毅被秘密地请到许家屯,为抗联五军一师师长关书范治疗,由于与抗联来往频繁,逐渐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管毅耐心做通妻子的工作,正式参加抗联,作为抗联五军的军医参加了武装抗日的行列。
1936年初冬,日伪军从依兰、方正等地集结大批兵力,对抗联部队进行残酷的讨伐,妄图将抗联五军一举消灭。为摆脱困境,抗联于1937年冬撤离林口县根据地,开始西征。
抗联队伍走出根据地后,在深山密林和荒野中迂回前进,敌人很快察觉了抗联的意图,遂调兵遣将,前截后追。抗联部队整天边打边走,吃不上热饭,穿不上棉衣,白天行军打仗,已经筋疲力尽,夜晚还得在寒风刺骨的深山老林中露营,既无被褥御寒,又不能点火取暖,生活条件极为艰苦。
管毅参加抗联后,担任五军军医处副处长兼后方医院院长。当时所谓的后方医院,非常简陋,既无病床,更无设备。分散在各处密营里的治疗点,夏天是用木楞子垛起的简易窝棚,冬天,则是用松枝伪装起来的窑洞。管毅既是这里的负责人,又是外科手术医生,哪里有伤员,他就奔赴哪里。他经常巡回医疗,全心全意地为伤员服务。医院没有麻醉药,每当战士们中弹负伤,做手术时,只能给伤员喝点“大烟土”(即鸦片)止痛,在手术中给伤员讲故事,鼓励他们,以分散其注意力,伤员也愿意配合治疗。管毅在经历了艰苦环境的考验后,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医疗业务上,管毅虽未系统地学习过西医内科和中医的临床治疗医术,但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他用心钻研,也摸索总结出一套防病治病的经验。夏天,他利用缴获的大烟土配制了一些消炎的止痛药,给战士治疗痢疾、肠炎、霍乱、伤寒等多种疾病;冬天,用人参配药,治疗肺气肿、气管炎、哮喘等病;有时他亲自上山采集一些草药,用土方配制成药,用于治疗头疼脑热等病;平时还想方设法采集食物,为伤病员增加营养。
1938年7月,抗联西征部队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甩掉追兵,突出重围,穿过原始森林,渡过牡丹江,一举攻下苇沙、芦山等地,站稳了脚跟,创建了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不久,部队又继续西进,五军二师经珠河(今尚志市)、亚布力到五常,管毅领导的军医院也随军参加。
部队攻打五常县的战斗异常激烈,因敌城防坚固,火力较强,我军久攻不下,伤亡很大。管毅在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抢救伤员。他忘记了劳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快速地为伤员止血、上药、包扎、固定……正当他忘我地抢救伤员时,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鲜血染红了白色罩衣,滴洒在五常县城的沃土上。
年仅23岁的军医,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以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以医报国的夙愿,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白衣勇士的赞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