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出家成佛
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古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一个小国的国王叫净饭王。净饭王的太子名叫悉达多。悉达多小的时候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总是在思考一些在别人看来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地位很高的婆罗门,有的人却是受人鄙视的首陀罗?而且,为什么婆罗门的子孙后代都是婆罗门,而首陀罗的子孙后代永远是首陀罗?他们为什么不会改变?悉达多这样想的时候,总是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
悉达多十六岁的时候,和表妹结了婚,在王宫里过着豪华舒适的生活。有一天,悉达多出城游玩,看见一位老人拄着木棍,艰难地在路上走着。悉达多回到王宫之后,一直在想: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艰难?难道人的一生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的痛苦吗?
又有一天,悉达多在王宫外面看见一个出家修道的人。那个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捧着一个瓦钵,但是看上去却是一副悠然自得、富足快乐的样子。悉达多感到很奇怪,就赶忙向修道者行礼,并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修道者对他说:“世事无常,只有出家人可以得到解脱。”(www.guayunfan.com)悉达多受到了启发,在思考了一整夜之后,他决定出家修道,寻求解脱众生生老病死烦恼的办法。
悉达多离开了王宫,在恒河流域苦行了六年,始终没有找到解决人生烦恼的办法,而且他发觉折磨自己的肉体并没有什么好处,只能使自己的头脑模糊不清,思想更加浑浊,而不会使自己更接近真知。后来,悉达多独自坐在一棵菩提树下,努力探索人生问题。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思冥想,终于豁然开朗,彻悟了人生无尽苦恼的根源和解脱轮回的方法。从此,人们都叫他佛陀。
此后,佛陀游遍整个印度北方,向世人宣讲他的新人生观。公元前485年他死去时,已赢得了数以千计的皈依者,佛教就这样产生了。作为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被他的弟子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在创立之后的几百年间,虽然其经典教义传遍了南亚次大陆,但是与印度的传统宗教相比还逊色很多。更为重要的是,这时的佛教不仅没有传播到印度之外的地方,还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教派。直到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才在许多地区大面积传播开来。
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国的过程中,看到战争中流血的场面,让他感到了自己罪孽深重,而佛教中诚实、忍让和仁慈的教义让他深深感动,于是他开始大力倡导佛教,并且定佛教为国教,还命人在王宫和各地设立石柱和石碑,把他的诏令刻在上面。
阿育王还召集各地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并积极修建寺院和佛塔。为了消除教派内部的派别之争,阿育王还组织了佛教大结集活动。与此同时,他还派佛教团体到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传播佛法,足迹遍及斯里兰卡、缅甸、中国、叙利亚、埃及等国,这就把佛教推向了世界。阿育王努力倡导佛教,对佛教的发展所作的贡献,除释迦牟尼之外无人可及。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公元1世纪时,佛教传到了中国,以后再从中国传到朝鲜和日本。佛教对很多国家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今天,全世界有两亿多人还在信奉着佛教。
历史小课堂
公元前485年2月15日,释迦牟尼带着几个弟子来到一条河边,给他们讲道。然后他们到河里洗澡。洗完澡后,弟子们在几棵婆罗树之间架起了一张绳床,释迦牟尼侧身卧在床上,枕着右手,对弟子们说,我老了,马上就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们不要因为失去导师而自暴自弃,而要大力弘扬佛法,拯救世人。说完,他就逝世了。
释迦牟尼的遗体火化以后,骨灰结成许多五光十色的颗粒,佛教把这种颗粒叫做“舍利”。后来,有八个国王分取舍利,把它珍藏在特地建造起来的高塔中供奉起来,以表示对释迦牟尼的景仰。这种塔一般用金、银、玛瑙、珍珠等七种宝物装饰,称为“宝塔”。在北京西山灵光寺的“佛牙塔”里,据说就藏着释迦牟尼的一颗牙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